国内茶文化研究
近几十年来,茶文化学者围绕茶文化的表现、形态、内涵、特性、社会功能、结构体系、属性、范畴、内容等进行深入的钻研,并获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以《农业考古》所出“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例,内容非常丰富;此外,茶文化的成果还表现在一系列出版的论著中。据分析从1991年开始,茶史和茶文化的著作总共有787种。近年来有关茶文化的研究非常的多。包括《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茶业卷》是比较重要的茶著作,并且越来越趋于流行化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茶叶出口前十排名分别是福建、云南、湖南、四川、贵州、安徽、湖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份。划分为四大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江。目前产量最大的绿茶和边茶。产茶量最多的是江南茶区福建省。
1、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主要的产品是绿茶,比如比较出名的信阳毛尖。
2、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3、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4、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
区别就是两者尽管形相近但意思是不一样的。
stituation中文意思是,n,现状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esent stituation of tea products such as teadrink and tea functional food.本文综述了茶饮料、茶保健食品等茶叶产品的现状,并对新型产品的开发作了展望。
situation中文意思是n. 情况,形势;重要问题,突发情况;(建筑物或城镇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工作,职位
The situation is under control.局面得到了控制。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不贵,味道还非常好。而且多喝茶有着控制体重、保持血压等等众多好处。在全世界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喝茶,而有些国家因为无法自己生产茶叶,因此大都依赖于进口,而有些国家因为其茶叶味道非常棒而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下面介绍的就是世界十大茶叶出口国,这些国家中有的本身是不生产茶叶的,但是它会将进口的茶叶再出口一部分到国外。
10.波兰
我们都知道波兰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国家,而在很多年前,波兰就开始在自己的国家生产茶叶,并且将部分出口到别的国家。在2014年的时候,大概出口了价值约为1.4亿美元的茶叶。
9.印尼
在几百年前,茶就成为了印尼文化的一部分,在那里的人都非常的喜欢喝茶,茶是印度尼西亚人喝得最多的饮料,在2014年,他们生产了约166717吨茶叶,它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出口茶叶,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2.2%。
8.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之一,也是最多的茶叶出口国之一,阿联酋在一个国家进口茶叶,然后出口到其它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进行提炼、抛光和包装生茶,然后在国际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出口。
7.越南
越南正在以商业的形式大规模生产茶叶,2014年,越南生产了近174900吨茶叶,越南出口茶叶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吨1340美元,这个国家生产的茶叶大概会出口到大约61个国家去。
6.德国
茶是德国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德国人经常会为客人们献上一杯茶,作为友谊的表示。根据2014年的数据,在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后,德国大约出口了2.3亿美元的茶叶。
5.英国
英国大约70%的土地用于种植不同的作物,英国有着肥沃的土壤,熟练的劳动力和现代化的技术,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个国家大量生产茶叶,并且出口带其它国家。
4.肯尼亚
肯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之一,茶是肯尼亚著名的经济作物,它每年出口大约396,641吨茶叶,其大部分茶叶产量来自小农和地区。
3.印度
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印度每年的茶叶产量约为966733吨,出口约203207吨。茶叶出口对于他们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2.中国
茶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1880年,中国才成为茶叶的出口国,但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你也可以看看中国十大名茶。
1.斯里兰卡
茶叶生产和出口是斯里兰卡经济的主要来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在1847年的时候,斯里兰卡就开始将茶叶出口到世界各地,它不仅是茶叶的最大生产国,也是它的主要出口国。
茶,原为中国南方嘉木茶叶作为一种署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茶,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历史中最早记录茶叶的书籍!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茶叶有很多被人们发现的茶叶之最,比如最大的野生茶树、最早的茶经、最早的咏茶诗、最早的茶话等。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文献浩如烟海,难道每一篇都要通读、精读吗?虽说真的全都读下去的话,一定都会有收获,但我们任何一个课题都是有死线的!如何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很大程度取决于筛选文献的效率。So,我怎样才能在一杯早餐咖啡的时间里,为今天的下午茶时光(可能一直蔓延到睡前)挑选出最值得精读的那一篇?
诚然,IF是一个不错的线索,但一家期刊的IF可能会被它发过的某一篇特别牛的文章拉高,并不见得该刊每篇都一样好,所以只是参考。筛选文章其实是有许多门道,要花点工夫的。
初筛是通过标题、摘要和图表来实现,大概只花30分钟。这三部分能看出个啥?首先我们脑中应该事先准备好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回答了什么科学问题;
2)主要结论是什么;
3)什么样的证据能支持该结论;
4)它的实验数据是否当真支持这个结论;
5)证据的质量如何;
6)该结论重要吗?为什么重要?
标题和摘要主要覆盖1)~3);4)~5)则从图表中来,结合自己的现有知识和思考作初步判断;6)也可先作初步判断,对眼下的课题是否重要,对本领域是否重要;但更多的是留到精读环节,边读边思考来斟酌。下面就通过一些例子细细说来。
古人传说始于黄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是一则关于茶的传说,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是解毒。因此,当时茶并未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饮料系统。 根据文献记载。茶的种植和使用,始于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有“茶陵”。
茶陵,在今湖南省,汉代属长沙郡,以位于茶山之阴而得名。西汉王褒《童约赋》有“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的记载,武都,在四川绵竹县北,是当时的茶叶产区。当时的饮茶方式十分粗放,一般是将茶叶采摘回来,稍事加工后煮汁自饮,或用来招待客人。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位名叫陆羽(鸿渐)的茶圣。他总结了历代制茶和饮茶的经验,写了《茶经》(三卷)一书,并创造了全新的制茶方法。陆羽的《茶经》对茶的起源、种类、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名茶产地等作了全面论述。
特别对饼茶的制作技术和加工,总结提出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 关于茶的煎用,陆羽认为要得茶中“三味”,达到“极精”地步,先得克服“九难”,即采造、鉴别、器具、用火、用水、烤制、碾末、煎煮、饮用九项选择。
且规定了具体要求。当时陆羽还曾被招进宫,为皇帝煎茶,得到赞赏,于是茶道大兴。到了宋代,中国的饮茶习俗达到了穷极精巧的地步。 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著。如宋徽宗(赵佶顺《大观茶经》、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赵汝丽的《北苑别录》、宋子安的《试茶录》等。
这时民间还出现了茶户、茶市、茶坊等交易、制作场所.当时茶的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宋代饮茶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 斗茶,不仅是饮茶方式,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蔡襄的《茶录》一书,就是专门讲斗茶艺术的著作。
其中提到斗茶时茶的加工、斗茶工具、斗茶方法等.北宋中期,斗茶习俗风靡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事。这样,就把饮茶的美学价值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明清时期,茶叶的加工制作和饮用习俗有了很大改进。
此时,炒青制茶法得到普遍推广,于是“冲饮法”代替了以往的“煎饮法”,这就是 今天所使用的饮茶方法。 茶饮进人饮食文化体系,虽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但各民族、各地区的饮茶习俗,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美学角度讲。
色、香、味是茶饮习俗中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除茶叶本身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饮茶所用的水质要好。 其中,水质以山泉水为上品,用它冲出的茶,汤色明亮,香味具佳;茶具,以江苏宜兴紫砂陶为上品。
茶具要清淡高雅,古香古色,最好与居住条件。主人的身分地位文化修养相协调;沏兹方法(包括水温和不可彻得太满),俗谚”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是说敬酒和敬茶的方式有所区别。敬酒时要斟满酒杯,表示相互间的盛情;敬茶时,则不可太满,要让客人慢慢品尝,急缓之间,包含了酒俗与茶俗中的刚、柔之美. 茶俗始自民间,形式多种多样.汉族茶俗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广东潮州的“工夫茶”和苏州的“七家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盛产茶叶,相应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茶习俗。
就是在不产茶叶的民族中,也随着茶叶贸易和生活的需要。嗜茶成俗,而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饮茶之道——茶道。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市场上有很多有关茶的书,先看一看,再找茶厂、茶叶店、茶研究所等地方实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加工红茶的国家。
红茶汤色
红茶的生产,大体肇始于17世纪—18世纪之间福建崇安(今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师们发现当日晒替代杀青时,揉捻后的茶叶颜色发生红变。虽然红茶制法成型的具体年月已难确切考证,但这恰恰也说明了一个新兴制茶工艺的诞生,是前辈茶师们在长期实践中,从无意发现到有意探索,最终才得以定型。1732年(清雍正年间),崇安知县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道:“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自星村小种红茶创制以后,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并逐渐传播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武夷山桐木关茶园
红茶被创制之后,随着红茶市场的发展,其产地范围不断扩大,制法亦不断演化。中国红茶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工夫红茶。红茶制法传到国外后,又产生了红碎茶制法。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指出,红茶向国内的传播路线为:福建崇安、政和、坦洋、白琳——江西铅山(河口)——修水——浮梁——安徽东至——祁门。我们不难设想这样的大体场景:小种红茶制法在福建武夷山被发明后,其制法逐渐在武夷山东南方向的茶区传播,并逐渐演变出工夫红茶制法。于是,主产于政和的政和工夫、主产区福安的坦洋工夫和主产于福鼎的白琳工夫先后被创制,深得国外茶叶市场的欢迎。这可被称为东南向传播路径。
基本同一时期,红茶的制法也翻过武夷山,被传播到了江西铅山,铅山的河口自古是茶叶重镇。武夷山一山分跨两省,一侧是福建,另一侧则是江西,武夷山也有福建武夷山和江西武夷山之分,桐木关的关口就是属于江西地带。
武夷山桐木关
也即,在古代,武夷山的茶经桐木关到江西铅山河口再运销各地,实则是一条通途。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红茶制法的北向传播路径:经铅山,传至修水创制宁红;传至浮梁、至德(现东至)和祁门,创制祁红并红极一时,并进而带动了全国其他地区红茶加工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茶叶贸易的巨额利润,英、荷等茶叶主要进口国不满中国的垄断地位,引进中国茶籽、茶苗以及种茶和制茶技术,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规模开辟茶叶种植园,生产和出口适销西方的红茶,开始逐步取代中国茶叶在海外的市场。
1867年,斯里兰卡(锡兰)开始产茶。
1924, 东非开始种植茶叶。
1930年,英国人在阿萨姆发明CTC红碎茶揉切机。从此后,红碎茶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