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涩感和生津回甘的主导物,决定茶汤的颜色
茶多酚的口感是涩强烈苦细微,所以茶多酚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茶水的苦涩感。茶的浓度及刺激性也随着茶多酚的增加而增加。
茶多酚类物质本身是浅色或近于白色的,但随着氧化程度的不同,会逐次形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颜色物质,茶叶或茶汤的颜色也随之变深。
二、咖啡碱——苦味和鲜爽的主要成分
咖啡碱其味苦,茶汤中大多数的苦味是来源于咖啡碱。咖啡碱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氢键络合形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氨基酸
目前,茶叶中一共发现了26种氨基酸,其中20种蛋白质氨基酸,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不少氨基酸有一定的香气和滋味但是最突出的口感是鲜爽,当然也有部分氨基酸带着酸、腥的味道。
茶树生长在200-800米海拔,相对光照充足,温湿度也有利于茶叶生长,四周植被茂密,高海拔气温有助于改善茶叶内质,低温可以使茶树新稍缓慢生长,保持较好的嫩度。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昼夜温差的悬殊,更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了茶叶鲜爽度,品质比较好。
在六大茶类中,白茶是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一种茶类。白茶萎凋过程中,随着酶活性的提高,叶中蛋白质水解,生成具有鲜味和甜味的氨基酸,氨基酸的含量趋于增加。
萎凋中后期,当叶内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还原失去平衡时,邻醌生成增加,氨基酸被邻醌所氧化、脱氧等生成挥发类的物质,为白茶提供香气来源和先质。
萎凋开始12小时内,鲜叶中的氨基酸有所增加,随着多酚类氧化物的进行,氨基酸成分又有所下降。至萎凋48小时后,氨基酸才又有所增加,至60小时氨基酸才有明显的增加。萎凋72小时后其含量可达11.34mg/g,这也是白茶萎凋时间过短品质不佳的原因之一。
(1)酶的热稳定性很差,当叶温升至80℃以上时,多酚类氧化酶失去活性,被钝化了。
(2)茶多酚的形成
绿茶加工的特点是:在杀青过程中,利用高温使酶热变性,从而使茶多酚得以最大限度保留。
在叶温升至80℃以前以及干燥过程中,受湿热作用,茶多酚会因异构、水解,并在残留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聚合。所以,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量是下降的。
儿茶素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异构化作用。EGC变成GC,EGCG变成 ECG,EC变成C,ECG变成CG。
儿茶素在湿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酯型儿茶素水解成游离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苦涩味重,收敛性强;游离型儿茶素爽口,先苦后甘,收敛性弱。酯型儿茶素适量减少,有利于绿茶滋味的醇和爽口。
儿茶素在高温、湿热、有氧的条件下,还可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如若结合残留多酚氧化酶,氧化聚合更快,生成橙黄色的聚合物。当氨基酸、蛋白质存在时,这些氧化聚合物可随机聚合形成有色物质,是形成绿茶叶底黄绿的成分,使叶底呈现黄绿色,从而改善品质。
(3)氨基酸的形成
贮青中的鲜叶,仍然是有生命的,它仍然在呼吸。其呼吸作用使得部分蛋白质水解,游离氨基酸增加,提高了茶叶滋味的鲜爽度。
杀青期间,受湿热的影响,氨基酸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含量下降明显。揉捻过程变化不大,但在干燥过程又有所上升。所以,从鲜叶到成品绿茶,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
(4)咖啡碱的变化
从鲜叶到成品的绿茶,咖啡碱的含量总体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干燥时,咖啡碱受热,有少部分会升华,所以略有损失。
(5)糖类的变化
贮青中的鲜叶,部分多糖会水解,水解成可溶性糖类,有利于茶汤滋味。淀粉、果胶物质水解成单糖、双糖和水溶性果胶。杀青时间和干燥时间的不同,可溶性糖的变化不一样。在正常范围内,时间越长,含量越高。杀青和干燥阶段,可溶性糖的总量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茶的初制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含量有所增加,制法不同,其含量也不同,鲜叶制成烘青,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24.4%左右,炒青增加约31.2%。所以,烘青绿茶的茶汤通常没有炒青绿茶的茶汤浓稠,原因就在此。
绿茶制造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决定茶叶品质的形成。鲜叶经过贮青,也就是鲜叶采摘下来,杀青前,放在竹席上,适度摊放,会有部分蛋白质水解,从而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淀粉、果胶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 ( 单糖和双糖 ) 和水溶性果胶,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适量水解转变成非酯型儿茶素,使苦涩味降低。叶绿素部分水解,使绿茶叶底呈现出嫩绿色。杀青初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仍在逐渐增强,在湿热环境下,氨基酸含量会短暂增加。当叶温达80℃以上时,酶失去活性。杀青阶段,低沸点的青草气物质挥发,新的的芳香类物质形成。
在干燥阶段,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挥发性物质继续挥发,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多数得以保留。制作炒青绿茶时,还会产生20多种含氮的杂环类芳香物质,形成炒青特有的锅炒香型。干燥后期,某些氨基酸和糖缩合形成糖胺缩合物,发生糖类的焦糖化作用,有利于焦糖香的形成。
1.氨基酸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氨基酸”这个东西,自孩提开始,爸妈给买的补品上,很多都赫赫写着“氨基酸”。曾记得,读书常喝的罐装奶粉,背面的成分列表中,也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于是我们都大致有些记忆——氨基酸是个对人体有益的好东西。
茶叶中含有约1%~4%的氨基酸,已发现的有26种,包含20种蛋白质氨基酸和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尤其是茶氨酸,几乎为茶叶所特有,占茶叶干物质的1%~2%,约占所有氨基酸含量的50%。于是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
茶叶当中,氨基酸是氮素循环的一类非常重要的代谢产物,也就是氮素营养被根部吸收,然后转运到茶树的芽叶等各部位,从而使茶树慢慢长高长大,积累越来越多天然的氨基酸,被人发现从而加以利用。茶叶氨基酸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2.与茶叶品质有什么关系?
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茶叶氨基酸的味道大多都具有鲜、爽、甜的特点,部分氨基酸还略带微酸。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那么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比较恰当,那么这个茶的口感就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实质上氨基酸是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汤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关系。
部分氨基酸还表现出一定的良好香气,如腥甜、海苔味、鲜甜、紫菜气味等等,这些感觉在日式蒸青茶或者一些名优细嫩绿茶当中常被发现,这是由于这些茶当中,普遍氨基酸含量都较高。此外,有些氨基酸还能与其它物质相结合,在制茶过程中参与良好香气的形成。
因此,茶叶氨基酸这类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滋味的三国之一与香气的良莠。
3.哪些茶叶含氨基酸多?
我们知道茶叶氨基酸好,那么在选购茶叶时,哪种茶叶氨基酸含量会比较高呢?这里先说一个最简单的窍门:茶叶带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往往越高。
有时我们在冲泡茶叶时,汤面上漂浮着一层白白的细毛,很多朋友以为这茶汤不干净,以为是灰尘,但其实不然,这是茶叶自身生长的毫毛,越嫩的部位含茶毫越多,而茶毫的主要组成物质就有氨基酸。因此,无论白毫也好,金毫也好,大家品茶时最好瞅个仔细,认真辨别清楚是真浑浊还是“假浑浊”。
4.有什么分布规律?
除了简单的窍门,茶叶氨基酸在不同的茶树品种、种植环境、栽培措施和加工工艺下,会表现出更多的分布规律,这是由茶叶氨基酸这类物质的合成原理以及生化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我们了解这些,对把握茶叶的品质会有更清晰的概念。
(1)对不同的茶树品种:小叶种含氨基酸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又比粗老部位多。因此,我们似乎都在追寻嫩的茶,总感觉越嫩的茶叶,品质越好,这其实也不无道理。
(2)对不同的种植环境:北方的茶生长维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维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在同一纬度,高海拔的高山茶比低海拔的低山茶氨基酸含量高。
(3)采用遮阴种植方法的茶树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如日本煎茶。有些茶园种植遮阴树就是为了遮挡部分太阳光,从而使茶叶生成更多的氨基酸。
(4)在不同的制茶工艺所制成的六大茶类当中,不发酵的名优绿茶和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所含的氨基酸较多。前者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者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微生物作用)。
5.有什么功效?
在人的生理过程中,氨基酸是合成多肽及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通常两个氨基酸脱去一个分子水就变成二肽,n个氨基酸脱去n-1个分子水后就会变成多肽或者大分子蛋白质。茶叶的氨基酸提供了人体生理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从而促使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
相关实验证明,茶叶氨基酸有助于大脑进入状态,对人的思维、记忆、学习等脑力活动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茶叶氨基酸还可以抑制由咖啡碱引起的人体兴奋,使人镇静,促使注意力集中。早上工作,品饮一杯清清细嫩的名优绿茶,实在是非常不错。
前国内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绿茶新品种———鹅黄茶,产自海拔780多米的羊岩山。羊岩鹅黄茶颜色偏黄绿,色泽明亮,冲泡后可闻见熟鸡蛋蛋黄香和兰花香味,口感醇厚,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6.008%,一举夺得“国内绿茶氨基酸含量最高”桂冠。
茶农有农谚:“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是指茶树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但以高山上出产的茶叶品质较好,而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地区,则因营养良好,往往茶树的生殖生长发育健壮,茶花开的大而色艳。因此,茶树的海拔地形对茶树生长有着影响作用。 海拔地形包括纬度、海拔、坡向、地形、地势等,这些因子主要是对气候因子有影响,从而综合的影响茶树的生育和茶叶品质。所谓“高山出好茶”指的就是高海拔茶区,其气候因子有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我国各地其地理纬度不同,光照强度、时间、气温、地温和降水量均不同。
据《云茶大典》中介绍,一般而言,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谢,多酚类的积累较多,但含氮物质含量较低,而纬度高的地区则相反。
海拔不同,各种气候因子也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超过一定高度又下降。据研究,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有较好的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茶多酚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氨基酸则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常知的“高山云雾出好茶”,并不是空穴来风,山区云雾弥漫,漫射光有利于促进茶叶中氨基酸的形成,同时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积累的物质,在晚间被呼吸消耗得少。因此高山茶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的特点。
《云茶大典》中记载,除海拔高度之外,坡向也是影响茶叶氨基酸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阳坡光照较强,水分较低,盖度较高,适合喜阳植物生长;阴坡光照较弱,湿度较大,适合喜阴植物和湿生植物生长,土壤腐生物质多。
而茶树是喜散射光、漫射光的耐阴叶用经济作物,因此东南向和西南向的茶园,在早晨和傍晚,空气湿度高、气温较低时,受到较多的漫射光照射,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这其中又以东南向为最佳。 而正南向的茶园主要受中午前后强直射光照射,此时空气湿度低、气温较高,植株容易水分亏失,不利于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在强光下茶氨酸趋向分解,氨基酸总量相对降低。
利用有机物质及无机物质萃取提香后的黑茶汁,回到固态发酵的窖内,生成新的茶香味物质过程。
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糖类、酚类、生物碱、有机酸、纤维素及无机金属离子。这些物质成分,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物理化学变化生成各种不同物质与酒醅粮谷发酵中的产物互溶共生。
茶叶中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最终生成醇甜类物质。生物碱与有机酸发生中和反应,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
糖类在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有机酸与乙醇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酯香类物质。
纤维素在淀粉酶作用下也转化为葡萄糖,最终生成乙醇。
无机金属离子补充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国家标准(110项)|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2013 茶 取样|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2013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07-2013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08-2013 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 8310-2013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2-2013 茶 咖啡碱测定|
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8314-2013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T 9833.1-2013 紧压茶第1部分:花砖茶|
GB/T 9833.2-2013 紧压茶第2部分:黑砖茶|
GB/T 9833.3-2013 紧压茶第3部分:茯砖茶|
GB/T 9833.4-2013 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
GB/T 9833.5-2013 紧压茶第5部分:沱茶|
GB/T 9833.6-2013 紧压茶第6部分:紧茶|
GB/T 9833.7-2013 紧压茶第7部分:金尖茶|
GB/T 9833.8-2013 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
GB/T 9833.9-2013 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GB 11767- 2003 茶树种苗|
GB/T 13738.1-2017 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
GB/T 13738.2-2017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3738.3-2012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GB/T 14456.1-2017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