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因业务调整该接口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8月1日0点下线,届时该产品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为了避免对您的业务造成影响,请您尽快做好相关业务调整。详见: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271/907111 茶叶烘焙要注意什么(茶叶重新烘焙目的是什么)-粤湘源茶叶知识分享

茶叶烘焙要注意什么(茶叶重新烘焙目的是什么)

粤湘源 8 0



  烘焙,说简单点其实就是用火温慢慢把茶叶烘干的过程,它是茶叶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工艺,其目的是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内含物起热化、构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质,利于储藏。是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需要进行烘焙,我们先来看看茶叶的几个主要的品类:绿茶、白茶、红茶、黄茶、乌龙茶、黑茶、花茶。

茶叶烘焙要注意什么(茶叶重新烘焙目的是什么)

  温度不超过110℃,时间看茶的档次。

  茶叶烘焙总是以文火长焙为好,掌握的原则是: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而低档茶和茶头、茶枝炉温则可适当高些。一般来说,焙高档茶,温度以84~100℃,低档茶110~120℃,茶头,茶枝110~130℃,炉温高且生杂味,常用来焙茶头及低档茶,中期炉温较底且平稳,常用来焙高档茶。因为火温过高,茶叶芳香油挥发过多,固定作用减弱,香气降低。

  烘焙较粗老的茶叶,需中温(85℃-90℃)烘焙,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4h-10h作弹性选择。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先中高温(90℃-100℃)烘焙,时间约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确保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而保留香气及原则。

  烘焙拼音为hōng bèi,意思是烘焙,又称为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烘焙后淀粉产生糊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面包、蛋糕达到熟化的目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无论是人们的主食,还是副食品,烘焙食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烘焙食品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烘焙食品可以说是舶来名词,来自“baking”,即经烘烤加工的谷类食品,通常被理解为面包那样的西式糕点。简言之,烘焙食品是以粮油、糖、蛋等为原料基础,添加适量辅料,并通过和面、成型、焙烤等工序制成的口味多样、营养丰富的食品烘干(dry),是指用某种方式去除溶剂保留固体含量的工艺过程。

  通常是指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的过程。

  茶香炉的用途

   通过加热烘焙茶叶(或干花),促使茶叶(或干花)中所含有的纯天然芳香成分释放。纯天然茶叶,气味馨香,可调节人体中枢神经,具有醒脑、安神、稳定情绪、纾解郁闷等功效,有助于人们身心愉悦,消除疲劳、烦躁。 茶香还具有很强的消除环境中异味的作用,如:油烟味、烟草味、霉臭味、宠物异味、生活垃圾臭味、卫生间臭味等等。 茶香炉摇熠的烛光,演绎童话般的时空和美妙的情趣,陶冶情操,我们在悠悠茶香中享受着温馨、浪漫、舒适的休闲生活和学习的氛围

  茶叶焙火定义为半发酵乌龙茶精制之一部分(注1)。焙茶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谁是君、谁是臣?君与臣的关系先了解茶为什么要烘焙?

  分成两点解释;一、再干:降低茶叶中的水份,让茶在保存中较慢酸化,使易于保存。二、烘焙:用火的力量改变(善)茶的本质。好茶只要再干,香气不足的茶利用烘焙来提高质量。

  一、茶叶烘焙的目的:

  一、降低水份含量、确保存放期间的质量,只需将水份降低,是物理变化(注2)。二、改善或调整茶的色、香、味、形。茶本身的香气不足,借火来提高火香,是化学变化。尤其是茶叶的并配,必须借火的力量来将质量划一,是茶商的灵魂。

  茶叶的质变是因为茶叶受氧(酸)化的关系,茶叶中含有5-8﹪的脂肪,脂肪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酸化,氧化要有足够的水做媒体,所以茶叶要包装前一定要将水份降至5%以下,为什么?我们将一粒茶叶放大,水份含量在3-4%时水成单分子层,空气中的水进不来。当吸水至5%以上时,会有游离水,游离水会将氧带进茶叶中,茶叶就会渐渐类变。当吸水超过6﹪时就会产生凝结水(毛细管水)在茶叶中形成一水道,氧气流通快茶叶类变加速,这就是茶叶为何要再干的原因。(注3)

  香气不足的茶、储存一段时间或茶味走样的茶、为了参加比赛或迎合客户口味须要用火的力量改变茶的色、香、味、形,就是烘焙。茶叶烘焙师傅必须要了解茶叶化学成份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质量的关系。

  二、茶叶化学成份在烘焙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质量的关系:

  氨基酸:味甘、苦、酸,含量愈多愈好。茶芽嫩梗、高海跋、春冬茶较多。制茶浪菁时产生香气,焙火时与还原醣产生作用叫梅纳反应(焙茶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咖啡因:茶会苦的原因,对制茶技术与焙火过程不重要,因为它很稳定不会因制造、焙火过程的不同产生变化。咖啡因除了苦之外有鲜口感,会与儿茶素结合产生沉殿,冷温时结合、高温时分开,称为乳化作用。红茶茶红质多最明显。

  儿茶素类:儿茶素再加一个类,表示有很多种,目前分六大类、两种型、游离型带苦、脂型带苦涩,又称茶单宁(非单宁酸)茶汤中最多的物质占50﹪以上。制茶和焙茶过程都很重要,茶叶发酵时变黄、变红,并影响脂肪酸使茶产生香气对茶的味与香气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单醣与双醣类:茶中含2-5﹪烘焙时可以说完全靠它,糖本身就有糖的香味,加热有蜜香再热有焦糖香,对口感及香气都好。

  果胶质:对茶汤的成形很重要,茶汤的粘稠感(饱满的感觉),烘焙时产生香气。

  植物色素:叶绿素与花青素,绿茶和台式乌龙茶要保持,红茶要破坏。制茶时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以叶绿素为例,炒菁后马上置冷可保持叶绿素使茶叶保持绿身。

  三、茶叶烘焙温度与外观变化

  色:色泽来源主要来自叶绿素,因烘焙过程因温度而改变。由翠绿-黄褐-红褐-黑褐。80℃无差别,好茶只要80℃但水份含量无差别、100℃光泽消失、120℃2-4小时变黄褐以上叶底还能全开,140℃2小时变红褐、叶底半开,(等于160℃1小时)※焙茶温度超过130℃有燃烧的危险。再加长时间变黑褐色,叶底不开。茶黄质后氧化的关系变茶红质,120℃2小时以下纤维不会变死,以上会变死,颜色变黑褐色已碳化,味道火味,茶也部份燃烧。135℃只在外销茶、饮料茶原料烘焙时看过。

  香:台湾茶能在世界保持不败的地位就靠香。茶是活的,在丢弃之前香气、滋味持续在变,轻发酵茶要清香非菁香,发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变,焙火时不易入火,杀菁时要捉香,香气不足的用焙火来提高香气。香气的变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时茶会变酸是因为儿茶素遇热的关系,炒米香至火香靠梅纳反应〔还原糖与氨基酸在高温时结合〕蜜香与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味:味要的是活性,但茶愈焙活性愈低。

  苦与涩:苦焙不掉,涩可以因焙火而降低,有时茶愈焙愈苦是因为涩味降低而感觉愈苦,再焙下去涩还会提高,感觉又回复。为何有如此变化!不知道。

  醇与韵:苦与涩保持平衡点才能感到醇,为什么?也是不知道,日本酱油可用仪器检验,铁观音的韵必须边焙边揉才有,台式乌龙茶再怎么焙也没有铁观音的韵。

  四、茶叶烘焙器具、热源与质量的关系:

  茶与热源都动:甲、乙种干燥机,香气易流失、茶容易碎,表面麻掉。

  热源动茶叶不动:冰箱型干燥机,香气容易流失,可用风口的开与关及风速弥补。

  热源、茶都不动:电子焙笼。

  热源茶都不动热源没直接照射茶:碳焙。

  渗透性热源:远红外线辅助可缩短焙茶时间。

  烘焙器具、方式依茶品味、利润决定。有很多神秘的流程,茶农、茶商当做祖传秘方,只要焙出来的茶质量可以提升就是对的。

  五、焙茶原则:

  由低温慢慢提高:先高温如将表面焙死,水份、杂味出不来。

  焙好茶要好原料,火只是辅助。

  茶叶并堆后一定要焙火,质量才能划一,依笔者经验并堆后焙火(比赛茶)质量可提高一个级数。

  六、焙火精制过程损耗:水份消失及碎片增加

  初制茶-清香    损耗  4-5﹪

  清香- 中火    损耗  8-9﹪

  中火- 浓火香   损耗  10﹪以上

  批注:

  注1:

  绿茶不能焙火,红茶不用焙火,焙火只有用在乌龙茶为什么?

  红茶:茶叶的类变是因为茶叶中的脂肪酸遇氧而酸化,红茶中的脂肪酸在发酵过程中被转换掉,已没有脂肪酸可酸化。您看过有茶商焙红茶吗?有的话他的用途在要它的火焦味,如碳烧红茶。

  绿茶:没发酵的茶无法入火,为什么?不知道!所以日本的绿茶包装特别讲究,您看过日本绿茶在焙火吗?有!玄米茶。玄米茶如果只是茶叶,那也只有碳火味,它的梅纳反应靠的是米。

  注2:

  水份降低靠高温,但高温会将最珍贵的新鲜清香赶走,怎么办!近年来发明的低温(用除湿原理)干燥机很好用。同样含水量的茶,海跋愈高类变的速度愈慢,为什么?不知道!

  注3:

  多看茶相关研究报告就知道茶叶水份在5﹪以下就不易变质,那茶叶含水5﹪会是什么味道?大概新鲜清香都被赶走,甚至有火味,怎么办?低温干燥机是好方法。

  如果茶叶没有发霉变质的话,那你可以拿去重新炒下,但是过了下火后,可能味道就不一样的,味道没有之前的香,比较醇一点

  区别:烘干不翻动,炒干需要不断翻动

  烘干:把发酵适度的茶叶均匀搜集放在水筛上,每筛大约摊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筛放置吊架上,下用纯松柴(湿的较好)燃烧,故小种红茶具有独特的纯松烟香味。刚上焙时,要求火温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温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动而造成发酵过度,叶底暗而不开展。烘干一般采用一次干燥法,不宜翻动以免影响到干度不均匀,造成外干内湿,一般在6小时即可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一般是焙到触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干度达到,而后摊凉。

  炒干:目的就是要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茶叶炒好后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炒后茶叶特有的清香。

  陈年岩茶叶烘焙,热度愈高,由于水蒸气中,飞散之物质,丧失量亦愈大。故茶之烘焙,须将热度减至有效的最低限度,便可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但又须顾及茶之焙干至相当程度,方能贮藏不变。

  烘焙茶叶,须避免叶中水分不平均之蒸发。故茶叶烘焙法,乃先用一股极热空气,使发酵菌和酵素毁灭,无力继续发酵,然后在较低热气中,使茶叶平均受热慢慢烘焙,使叶间成分无多大变化。设茶叶干燥过速,内部水分不能全部逸出,迟缓的化学变化,便仍可进行,结果茶味的爽脆性减低,品质亦因而损坏,甚至贮藏时有发霉之虞。基于上述理由,岩茶因贵于久藏,故对复焙更须考究。

  1、复焙时之火力——复焙时之火力,比初焙时为低。初焙时,焙窟炭火极炽,燃烧至日,火力已稍杀。复焙最早开始于上午六时许,此刻如火力仍盛,窟火上尚须披灰少许,依笔者在碧石岩测定,复焙火力以保持摄氏100~120℃左右为宜。其中水仙或“茶头”,需温较高。据茶师告之,焙火高,茶可久藏,香色不均不易劣变。昔年茶叶销路无阻,焙茶火力较低,复焙时均底衬以纸。现因销路困难,闽南潮汕一带茶商,均要求高温复焙,故近除名贵茶种而外,均不用纸衬,直接烘焙。

  2、烘焙数量——复焙时,焙筛筛面向下,如属单丛或乌龙等名贵茶种,筛上须放方一尺二寸厚毛边纸(特制为包茶用俗称“种纸”)四张,内各置拣剔完毕之茶叶五六两,一焙筛合计约放一斤四两。茶叶均摊于纸面,纸对角分开。衬纸之作用,在使火力不致过于剧烈,茶叶不致蕉黑,香味赖以保存。至于水仙及普通奇种,名种茶量较多者,复焙时并不衬纸。每焙放茶约一斤半,平铺于焙筛上,厚约寸许,直接烘焙之,一日每一焙窟,可烘焙约十次之多。

  3、烘焙时间——烘焙时所需火力已如上述,通常以摄氏80~120℃,约需一小时至二小时半长时间之烘焙。其中水仙因含水分较多,烘焙时间比菜茶为久。记录于1940年5月18日,在碧石岩对菜茶复焙之测定,结果如下:

  在摄氏100℃火温下,经十七分钟后摊于而上之茶叶,已不复润湿,即行第一次翻茶。其后水分蒸发,茶叶内温度高至120℃,再经二十四分钟,手触茶叶,沙沙作响,遂行第二次翻茶,其后,复经三十分钟,行第三次翻茶。第三次翻茶后,叶中水分蒸发将尽,焙笼即须加盖,以防茶香散过巨。反之,水分未干,即行加盖,则茶受闷气,必变黑色,极宜注意。“起焙”时间。系第三次翻茶后之半小时。此刻茶叶已足干,用指捻之,脆碎成末,叶表面呈粉红宝色

  传统烘干机一般使用木材、煤、柴油等作为加热能源,能源浪费较大,并且燃烧后排放出大量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烘干温度不好控制,火温过高,会产生烟焦味,火温过低,青草气不易除尽。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