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用料
茶叶
1
茶笼
1
水
11
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无法用,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茶:芽茶类:以嫩芽做原料茶性比较细致
叶茶类:以叶做原料 茶性比较粗犷
2
萎凋
萎凋:茶青采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分:在室外进行的为室外萎凋;在室内进行的为室内萎凋。
萎凋的过程: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
失 水:叶子晒干晒死 造成味薄
积 水:没有搅拌 造成苦涩
萎凋就是静置与浪青交替进行。
静 置:就是放置不动,让水份补给到边缘的地方,当然也让已经可以发酵的部分慢慢发
酵。
浪 青:就是搅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后借叶子的互相摩摩擦,促进氧化。
3
发酵
发酵:指茶叶的面份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这个过程称发酵。
发酵使茶发生变化:
香变:不怎么发酵的,喝起来是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
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的发酵就会变成糖香;
香气是发芽、开花、结果的变化。
色变:香气的变化与颜色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
菜香的阶段是绿色;花香的阶段是金黄色;
果香的阶段是桔黄色;糖香的阶段是朱红色。
味变:发酵越小,越接近植物本身的味道。
发酵越多,离自然越远,加工的味道越重。
4
杀青
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这个过程叫杀青。
炒青:就是下锅炒,也可是滚筒式,炒的茶比较香。市场上的大部分茶都是炒出的。
蒸青:用蒸气把茶青蒸熟,蒸的颜色比较翠绿,而且容易保留植物原来的细胞纤维。
5
揉捻
揉捻: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
揉捻的功用:
第一、揉破叶细胞,以利于冲泡。
第二、成形。
第三、塑造不同的特性。
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捻、布揉捻
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的越低沉。
揉捻分:轻揉捻,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
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
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
6
干燥
干燥:揉捻完茶就算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份蒸发掉,这个过程称为干燥。
干燥分: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自走式干燥机。
7
初制茶
初制茶:干燥过的茶就可以拿来冲泡饮用,可是这种茶外型不好看,品质也还不稳定,一般称为初制茶。
8
精制
销售之前,最好再经过一番精制,它包括:
A、筛分:将茶筛分成粗细不同等位。
B、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
C、拔梗:将部分散离的茶质分离出来。
D、覆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
E、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经过这些程序完成的茶,就是可以上市的精制茶。
9
加工
为了使茶更加多样化,可以拿它补试各种加工,加工包括:
A、薰花:把新鲜的花和茶拌在一起,经过八小时左右后,茶吸收了花的香,成了花茶,用什么花薰什么茶并没有什么规定,只是要考虑它俩是否合的来,如茉莉茶花与桂花,一个年轻一个成熟。所以茉莉常用在轻揉捻的茶上;桂花常用在中、重揉捻的茶上,如冻顶或铁观音上。
B、焙火:就是把制成的茶用火来烘焙。
焙火分:炭焙、电焙
焙火越重就成越熟,颜色也越深;否则就成越生。
制茶三把火有焙火:目的在改变成茶的风味。
干燥:将水份蒸发。
杀青:则是停止发醇。
虽然都是同样的三把火,但使用的时间、目的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
C、掺和:把花和茶掺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调味茶,如洛神红茶是把洛神和红茶掺在一起。
要分辨调味茶的好坏,就要看它掺和的东西。
10
哪些过程造成了那么些茶,也就是造成不同茶类的主因:
A、发醇: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发酵程度不一样,制成的茶就南辕北辙。
B、揉捻:是第二个重要的过程,揉捻的轻重是塑造茶叶不同的特性。
C、焙火:是另一个重要的过程,焙火的高低,是改变成茶的风味。
D、采摘时茶青的采摘的部位成熟度,是造成茶叶不同风格的第四个原因。
桑叶茶用烤箱烤5-10分钟
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1、摘取鲜嫩的桑叶为原料,老嫩适中即可;
2、将采摘的桑叶进行清洗,并晾干;
3、将切好的桑叶均匀装入蒸笼里;
4、水蒸气蒸5分钟左右;
5、待桑叶摊凉后,用双手搓试摊滚,使叶形大致卷曲;
6、进行干燥工艺;
7、筛去碎末;
8、用茶叶罐装好密封。
初烘:将揉捻叶置于烘笼内进行第一次初焙,火温要掌握在130~140℃,时间5~10分钟,中间要翻拌两次,翻拌要及时、均匀,摊放厚度不能高于1厘米,烘至六成千则可起焙摊凉。
摊凉:1-2小时,摊凉厚度不能高于6厘米,待初烘茶叶凉透,梗叶水分分布均匀为适度。
复烘:将初烘叶进行第二次复焙,火温掌握在100℃左右,摊放厚度不能高于6厘米,烘至八成干则可起焙摊凉。
最后,进行第三次烘干,火温掌握在70-80℃,烘至足干一般需2-6小时。
1、电焙优缺点
缺点:机具发展成熟及量产化,具多种规格、型式可选择。 温度控制最为准确,正负温差很少超出5℃。 操作容易,且省时省力,烘焙容量和效率高。不需专业操作技术,做出来的成茶不易失败。
优点:茶叶质量逊于炭焙或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所烘焙的茶叶,贮藏性亦相对较差。
2、碳焙优缺点
缺点:成品率低,即使焙制者技术一流,也很难保证。耗时费力,温度不易稳定控制,容易操作失败,导致烘焙质量劣化,成品带烟焦味。
优点:可以出顶级茶品。成茶具有特殊碳焙风味,口感佳,香气持久稳定,其贮藏性亦略优于其它焙茶方式。
岩茶制作工艺中还有一道特别工序是:精制焙火,俗称炖火,吃火。
这是提升若茶质量,纯化香气,熟化滋味,保持绿叶红镶边特征的重要环节。也是古人总结的武夷岩茶的独特焙法。一般来说,初制好的毛茶,虽然已经烘干干燥。但香与味,都还未能尽合要求。所以,必须拣剔筛选精制后,重新焙火。通过重新焙火,去除青味,苦涩味,杂味,产生火功香,使茶叶耐泡,汤色加深,滋味浓醇,形成岩茶特有的韵味。
焙火的要点在于:低温,长时间烘焙。手工操作用竹制焙笼,将茶叶裝入焙笼,约七、八斤,满八成,置炭火坑上,温度为50-80氏度,全程为3-8小时不等,最长的要十几个小时。前1小时左右不加盖,而后可半加盖或全加盖。机械烘焙则采用改造后的烘干机慢速档烘焙,全过程历时1-2小时,连续烘焙2-3道,温度控制范围为0-120每。火功高低的掌握要根据不同茶叶品种,毛茶质质量状况以及销售要求等等。一般来说高档茶宜低火功,低档茶宜高火功。由于精制焙火对于岩韵形成荃关重要,所以技术含量很高。
放到屋里,用聚光灯代替日光照。但口感会有所下降。或者放在干净的铁锅或烘箱中用微火低温烘烤 边烤边翻动茶叶,直至茶叶干燥发出香味即可。
我们这边茶叶只要放在开放的环境中半个月就可以饮用了。茶叶最好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需要经常拿来去晒太阳,晒太久会导致茶叶的营养物质流失。
茶香炉的用途
通过加热烘焙茶叶(或干花),促使茶叶(或干花)中所含有的纯天然芳香成分释放。纯天然茶叶,气味馨香,可调节人体中枢神经,具有醒脑、安神、稳定情绪、纾解郁闷等功效,有助于人们身心愉悦,消除疲劳、烦躁。 茶香还具有很强的消除环境中异味的作用,如:油烟味、烟草味、霉臭味、宠物异味、生活垃圾臭味、卫生间臭味等等。 茶香炉摇熠的烛光,演绎童话般的时空和美妙的情趣,陶冶情操,我们在悠悠茶香中享受着温馨、浪漫、舒适的休闲生活和学习的氛围
不同烘焙方法
焙茶机(烘箱)烘焙
利用焙茶机烘焙茶叶,为目前台湾使用最广泛的茶叶烘焙方式。焙茶机栱焙系利用电热丝加热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基本上其传热方式完全属于传导加热。其优点为:
机具发展成熟及量产化,具多种规格、型式可选择。
温度控制最为准确,正负温差很少超出5℃。
操作容易,且省时省力,烘焙容量和效率高。
不需专业操作技术。
由于焙茶机操作简易又烘焙容量大(效率高),同时不易面临烘焙失败之缺点,所以目前仍为台湾茶农及茶工厂使用最为广泛的茶叶烘焙机具。台湾目前农村劳力缺乏,工资昂贵,利用省时省工的焙茶机烘焙为最佳选择,唯利用焙茶机烘焙之茶叶,其质量略逊于炭焙或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所烘焙的茶叶,贮藏性亦相对较差。
电焙笼烘焙
电焙笼烘焙系由早期炭焙延伸而来,唯热源改为电热丝加热,与焙茶机相较,两者俱为传导方式加热。利用电焙笼焙茶,其烘焙质量并未有明显优于焙茶机烘焙者,其贮藏性亦未呈现较优之结果。反之,电焙笼烘焙茶有下列缺点:
作业效率和烘焙容量明显低于焙茶机。
正负温差远较焙茶机大。
属开放式静态烘焙,较费电力和能源。
不易控制质量。
因此,整体而言,在讲求省时省工之前提下,利用电焙笼烘焙茶叶并非最佳选择。
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烘焙
本烘焙方式与单纯电焙笼焙茶之不同,在于另附可放射远外线之面板于电热丝上层,藉红外线加热(系辐射加热)可同时加热物质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由试验结果显示,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烘焙所得质量较焙茶机或单纯电焙笼佳,贮藏性亦略佳。唯所面临之缺点如同电焙笼,即作业效率及烘焙容量较低,且较为耗时费力。
炭焙
炭焙基本上为早期电力不足时所使用的茶叶烘焙方式。其操作过程繁复,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不仅耗时费力,又需专业性和经验,为一极不容易控制之茶叶烘焙方式。以目前台湾农村劳力缺乏之状况,耗时费力的炭焙实已不合时宜,且温度不易稳定控制,因此很容易操作失败,导致烘焙质量劣化,成品带烟焦味。而不同炭材对烘焙质量之影响,龙眼炭优于相思炭,唯龙眼炭量少,虽质量较优,但炭材较不易取得。整体而言,炭焙虽有优点,可得特殊炭焙风味之成茶,其贮藏性亦略优于其它焙茶方式,但有作业效率低及操作易失败又耗时费力等缺点,因此并非是最有效且经济之茶叶烘焙方式。
基本上茶叶烘焙为一相当兼具破坏性及建设性之加工流程,必须费心掌控,否则稍一操作不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何确切掌握包种茶烘焙技巧,如同包种茶之制造技术,并未有一定规则模式可循,换言之,包种茶之烘焙技巧并非一成不变。除了爱心、耐心、细心,再加上经验和学习之外,茶叶烘焙三种技巧与方向列于后,以供各位参考运用。
毛菁做茶,看茶焙茶:
一般高质量清香茶,不宜采高温长时间烘焙,宁可采低温短时间烘焙,以保留高质量茶原香为原则,即以去除不良菁臭味或杂味为首要。反之,中次级茶除了可藉烘焙去除不良风味外,亦可藉烘焙衍生怡人的焙火香味,增进中次级茶之香味质量,因此中次级茶可行较高温度和长时间烘焙。
依消费市场导向,决定焙火桯度:
茶叶应焙火至怎样的程度(火侯),即应采几度烘焙?烘焙时间多久?基本上很难有一定论,应取于决于消费市场之嗜好趋向,再决定焙火程度会是最佳选择。
包种茶最适烘焙之临界温度介于80℃~120℃之间,低于80℃或高于120℃皆不太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