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发[2006]18号文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序号:413;编号Ⅷ—63)入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成为首批唯一的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成于清初.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期间经历了千余年历史的技艺传承.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大红袍“活、甘、清、香”的滋味与它的品种有关,更与它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有关.已故的茶界泰斗陈椽先生更评价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榜上有名,成为唯一的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制作的流程有采摘、倒青(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初焙、扬箕、晾索、拣剔、复焙、炖火、团包、补火、毛茶装箱、精致分筛、归堆近20道工序.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最主要的10道制作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武夷山榜上有名,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全国唯一因茶进入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共有1315个项目向文化部申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媒体公示,最后由国务院批准确定518项,在这众多的项目中,武夷山市申报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是唯一茶类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文化艺术之乡,是世界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是在传承了绿茶、红茶制作的科学精华基础上出新,继承了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武夷乌龙茶神韵,其制作工艺、技能具有科考、科研价值,主要分萎凋、做青、双炒双揉、炖火等步骤,期间经历了千余年历史,形成了具有卓越高超技能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一整套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 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决于几个原因: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不可复制性
大红袍手工制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内涵,重点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如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两晒两晾”、“低温久烘”等,这些技艺依赖于大红袍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原料的地域性,与武夷山脉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开的,在武夷山区域外无法应用.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纯手工制茶的复杂性
大红袍的传统制作技艺萌芽于16世纪,茶农在漫长的制茶过程中总结创造出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是现代机械无法完整替代的,全凭人工实践经验、现场感觉来进行手工操作.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制作工艺更加繁杂,每道工序对茶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特别讲究.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不确定性
在武夷山,从事茶叶生产制作的人口约有4万,其中,栽种制作“大红袍”的只占到百分之六七,大约不到3000人.而且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长年累月经验的积累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年轻人大都不愿尝试.现在传统大红袍的一线制茶工人多在60岁上下,面临着断代的危险,这也是大红袍制作技艺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后,国家将有资金和政策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以及抢救,武夷山市政府大力保护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3年武夷山成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制艺[Wu Yi tea (dahongpao)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craft and custom]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9月,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制艺[Wu Yi tea (dahongpao)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craft and custom]代表中国乌龙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武夷山公布了张天福、姚月明、陈德华等20多位传承人代表,使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后继有人,并制定实施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管理办法》,在实行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同时,对具有丰富经验、身怀“绝技”的老制茶师进行专访,建立个人档案,对他们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以及相关的历史的,当代的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实施了对武夷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原生态文化景观的保护.进一步挖掘了与传统技艺相关的茶艺、喊山、祭茶、斗茶、茶王赛等习俗活动.实施了对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传统制茶器具、传统制茶作坊、武夷岩茶主产区古代茶作坊、下梅“景隆号”茶庄焙坊、天心永乐茶坊及慧苑寺老茶厂遗存修复和保护档案.
武夷山还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质量标准和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加强大红袍证明商标管理使用,执行有关质量的监督和检测,通过对这些法规、条例的执行,确保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和进一步保护.整合全市的茶叶科研机构,以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为主,建立发展各种科研专业机构,为民办为主,在传承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整合品牌,加速茶业产业化和与它相应的机械化制作,注重传统工艺技能和传承应用使之相得益彰,让传统工艺与机械化先进技术相辅相成,以积极的态度加以保护,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延续.
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宝顺、陈孝文、王国兴、刘峰、陈德华、叶启桐、王顺明、吴宗燕、黄圣亮、游玉琼、刘国英、苏炳溪
值得收藏!
寿眉总给人一种粗枝大叶,不够精致和高档的感觉,但我们不应该“以貌取茶”,更要关注茶叶的品质。
判断一款白茶是否值得收藏,主要看二点,产区工艺和储存。
首先,来自高山的寿眉,产区优良,温度适宜、光照柔和、水汽充足、空气清新、土壤微量元素高,有利于茶树积累丰富的养分。
如此一来,出产的寿眉有很大机会成为优质茶。
其次,经过日光萎凋和低温干燥而来的寿眉,不仅含水量达标,且营养物质被大量保存了下来,值得收藏。
乔安堂茶叶极具收藏价值,乔安堂茶叶底蕴深厚,既有源自具有四百余年历史的正山小种红茶世家的历代传承,又有近代由第22代传人江润梅先生在吴觉农和张天福等茶学大师的帮助下注入的创新和复兴精神。
将高端品牌取名堂表明,乔安堂作为茶业世家、正山传人,正山茶业将继承先辈的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秉持“复兴正山小种,为世界制作最好的红茶”的光荣使命。
华祥苑普洱茶很好,福建安溪百年制茶世家肖氏所创,与张天福老人合作创办张天福有机茶生态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安溪铁观音种植基地5000亩,信阳毛尖种植基地3700亩,近30000平米国内现代化加工基地,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
最新数据:“凤凰单丛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25.8亿元,种植面积约为19.3万亩,年产量2.4万吨,产值31.9亿元,位于广东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前列”。
发展阶段的单丛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热捧,近些年来踊跃飞出凤凰山,展翅翱翔。而年产值近32亿的单丛茶,背后的神奇又是如何的呢?
单丛茶产自粤东高峰凤凰山,半发酵茶,属乌龙茶(青茶),是单丛茶类中的佼佼者,又是乌龙茶中的奇葩,俗称茶中贵族。有天然花果香,独特的山韵,堪称茶中香水。
单丛‖ 茶中氧吧
凤凰山拥有独特且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单丛茶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日照长、土壤肥沃,由于云雾缭绕,光照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氮代谢,从而使带鲜爽甘甜味的氨基酸与形成香气馥郁、强烈、持久的芳香类物质含量则较高。这便是凤凰单丛茶的底气,神奇之处。
单丛‖ 茶中贵族
迄今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凤凰单丛茶,曾只是皇宫朝廷才可享受得到的茶。每次采摘都得敲锣打鼓,成品上贡后,都得祭祖,再享用。上世纪,只有政府才能品到,百姓喝的只是黄叶或茶梗。几百年来,凤凰茶农执着于对茶的探索,对茶用心呵护,才制作出了品质上佳的茶叶。
单丛‖ 茶中香水
单丛茶因品种种类及做工工艺,形成了独特且天然的花果香味,此香绝不添加任何香精。在茶类中,单丛茶属高香型。扑鼻香,齿颊留香,回甘茶香,这是对单丛茶香最好的诠释。茶香飘万里,百岁茶人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曾写到:“凤凰单丛茶,清香满天涯”。
单丛‖ 茶中中药
凤凰单丛茶同各种茶类一样,药食同源,具有营养及药用价值。古时候,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凤凰山民,缺医少药,使用凤凰茶叶治病和防病,是他们一直祖传沿用的验方。据《金陵晚报》南京专家经过动物实验后发现,茶叶中茶多酚EGCG成分起着抗癌作用,不同茶叶抗癌效果各不同,乌龙茶效果最明显。
高档茶
张天福有机白茶生长环境美丽而优渥,高山云雾多,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更有助于氨基酸的合成与积累!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品质出类拔萃
张天福有机白茶是张天福晚年主要培育和推广的一类产品。张天福是中国近代十大茶人之一,享年108岁,前几年过世的
(一线品牌)福建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是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创立,以普及红茶。引导红茶回归国内和民众化理性消费为宗旨,以保持和创新正山小种传统工艺,发扬红茶历史文化为始终目标。
正山小种红茶产生于1568年,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其走出国门在1604年,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后英国皇室以饮品正山小种红茶为风尚持续了二个多世纪。自十九世纪后,受各种影响下,正山小种红茶走入了衰落阶段。
民国时期,在吴觉农、张天福、江润梅等致力于振新中国农业的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武夷山桐木的正山小种茶园和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恢复。直至新纪元开始,正山小种红茶的技术等都有赖于吴觉农、张天福等茶界泰斗的帮助下得以保存和发展。
公司地处武夷山桐木村,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其完好的生态环境,完整的生物链,花鸟鱼虫都能和谐相处,为茶树提供了最完好的大环境,因而这里不仅能成为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还能保持传统工艺技术和世家文化四百余年不坠失,并能在当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正山小种的复兴提供了根本条件。
1997年,有二三十年学茶做茶评茶经验的第二十四代正山传人江元勋,独立创办了元勋茶厂,专门从事于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和出口。2002年,江元勋改组元勋茶厂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2005年公司研发金骏眉。2007年公司成为福建省龙头企业。
公司成就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三条发展路线。
一、在连续多年获得的德国BCS、美国NOP、日本JAS有机认证的基础上,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出口烟正山小种的红茶生产公司,维持正山小种红茶在国外的市场。
二、创立“元正”品牌致力于在国内推广和普及正山小种,“元正”在2006年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2007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等称号。公司在2007年、2008年获得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称号。
三、首创金骏眉、银骏眉,打破了红茶缺少高品质高端茶的空白,对正山小种做出了历史性的突破,对红茶也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公司以金骏眉为契机,以正山堂为品牌开发了一系列有独特特色的高品质红茶——百年老枞、妃子笑和水底香等,满足了国内茶人红茶高品位消费的需要。
公司十余年的发展,始终秉持正山传人的精神,以做出好茶、普及红茶、复兴正山小种、发扬红茶历史文化为己任。立足于国内大好形势,保持发扬世家传统,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坚持“诚信”与“和让”的经营之道,以致力于红茶文化的复兴为目标。
本人到过福鼎市,问过当地人关于福鼎白茶的创始人是谁,答案是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叫陈焕传说中是他从太姥娘娘求得福鼎大白茶的种子,种活后就有了福鼎白茶。
另一个人是现代人梅相靖老先生。目前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白茶唯一一位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央视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里,就由梅相靖先生讲述福鼎白茶制作流程。
正山堂品牌的金骏眉是网上能买的最顶级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也是正山堂品牌创始人江元勋先生,在2005年和中国茶业泰斗张天福合作研发出了中国顶级红茶--金骏眉。金骏眉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红茶“浓、红、苦、涩”的认识,制作出的金骏眉的口感绵软,入口甘醇,带有浓浓的果香和蜜香,金骏眉是中国红茶业的顶级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