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贯穿古今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茶叶是发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饮品,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国内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茶叶也走过了起伏跌宕的岁月。沿着历史的脉络,依据人类在不同时期对茶叶的认识和利用特征为节点,茶叶大致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和品茗的四次升级转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了。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然而,中国饮茶,源于何时至今难下定论。只是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饮茶始于汉代,盛于唐朝。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茶叶的起源,源于上古时代,很多人都认为茶叶是起源于周朝,也有部分人们认为茶叶起源于秦汉、三高、南北朝,甚至是唐代的时候也有,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其实在古时代并没有“茶”这字,只有“荼”这一字,后来因为《茶经》的坐着陆羽的出现,才将荼改成了茶,因此很多人都坚信,茶的起源是在唐代。
茶的发展历史
起源于唐朝的茶,兴盛于宋代,或许也可能是在宋代开始,就有史书记载关于茶叶方面的相关资料记载,“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便成为了开门的七件事,也证明了茶叶的流行程度以及备受大家喜爱的程度,全民喝茶在那时候也真正掀起了一股热潮,从宋代开始流行起来的一款茶,大家也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茶叶方面的相关知识。
发展至今,人们对于茶叶的品种、分布区域、冲泡方法、冲泡茶具等已经了如指掌了,在我国,茶叶界的发展,也对全中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人都喜欢喝茶,国外友人也有不少喜欢喝茶的茶友们,大家一同分享着喝茶的喜悦,一同谈笑风生,喝茶,便成为了无分国界的美事了。
喝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你都知道吗?
1.不适宜喝浓茶
有些人泡茶就是为了提神,所以泡茶的时候放入很多茶叶,浓茶中含有很多茶碱和咖啡因,刺激性太强会出现头痛,失眠,对肠胃功能也不好。
2.不易喝隔夜茶
隔夜茶不要觉得扔掉可惜,隔夜茶容易滋生很多细菌,而且茶叶中含铅,时间过久,含铅量增加对人体有害。
3.不要空腹喝茶
有很多人喜欢早上一起来泡一杯茶,或者是吃饭前先喝点茶,空腹喝茶会冲淡胃液,对消化非常不利,而且还会营养蛋白质的吸收。
4.茶与药不能同时吃
茶叶水解药,本质上是茶中的咖啡因与某些药物例如镇静,安眠的药物相互抵制,所以最好是吃药两个小时之后不要喝茶。
5.生理期不能喝茶
女生来例假的时候失血过多,会出现缺铁现象,而茶水中鞣酸会影响铁元素的吸收。
6.不适宜温度太高
温度过高对于泡茶的容器有要求,而且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另外过烫的茶水容易烫伤刺激口腔。
7.孕妇不适宜喝茶
怀孕是个特殊时期,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对胎儿发育不好,而且影响铁元素的吸收,造成贫血。
8.酒后不宜喝茶
我们可能见过喝醉之后喝点茶水具有醒酒作用,其实这样的醒酒方式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因为茶叶的茶碱使乙醛从肾脏中直接排出。
9.胃溃疡者不宜饮茶
我们都知道茶叶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如果是胃溃疡比较严重的患者禁忌饮茶的。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小贴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
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
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
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
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
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
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
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
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
在“茶”字确立之前,有一个与茶相关的重要汉字:“荼”字。
茶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被不同的人相继发现和利用的,由于古代人们对茶的不同认识,加之地域障碍、语言差异以及文字的局限,所以茶有多种称呼。比如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但在唐以前用得最多、最普遍、影响最深的是“荼”字。
根据史料查证,“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而明确表示有茶名意义的是《尔雅》,它是中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但“荼”字在当时指代多样实物,并非专指茶。
史料表明,从“荼”字形演变成“茶”字形,始于汉代,但还没有“茶”的读音,也不知指何物;由“荼”字音读成“茶”字音,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然而有茶音无茶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茶才从“荼”中分化出来,魏氏认为,“茶”字的确立,“惟自陆羽《茶经》,卢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则遂易荼为茶,其字从草,从人,从木”。中唐时,在对茶有着众多称呼的情况下,陆羽在著《茶经》时,规范了茶的语音与书写符号,将“荼”字减去一画,一律改写成“茶”字,使“茶”字从一名多物的“荼”字中独立出来,一直沿用至今,从而确立了一个形、音、义三者兼备的“茶”字,结束了对茶的称呼混淆不清的历史。
中国
中国的茶叶历史悠久,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四五千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我国的茶叶按照茶性的分类可以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红茶等。
一、绿茶的起源——3000年左右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
蒸青绿茶工艺脱胎于唐时开始出现“蒸青团茶”的制法。到了宋代,蒸青团茶又发展为蒸青散茶。元代时,蒸青散茶制法更为精细,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按芽叶老嫩分别进行制作,元代王祯《农书》第一次提到蒸青之后趁热揉之,现代意义的蒸青绿茶工艺趋于成熟。
二、黄茶的起源——1400年左右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
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三、黑茶的起源——1300年历史
黑茶当是在明末清初开始制造的,比黄茶为迟。但16世纪以前的这些记载中的“黑茶”是指由绿毛茶经过加工作色得来的,与我们现在所说“黑茶”(青砖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产地始于安化,安化黑毛茶创制于16世纪末期,制造上经杀青、揉捻后再渥堆,而后再烘干;云南普洱熟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干毛茶,而后再经适度潮水渥堆、晒干等工艺程序,加工技术已经相当复杂,当于黄茶之后。
四、红茶的起源——400多年历史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小种红茶由炒青发展而来。日晒代替杀青,当是在炒青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揉捻后发现叶色变红更快,于是逐渐认识了变色的规律。后在揉捻结束堆放片刻,使其发红更明显,质的变化更大,而后炒和烘,则色香味完全改变。
五、白茶的起源——1800年左右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白茶是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
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六、青茶(乌龙茶)的起源——1000多年历史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