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词风清丽,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学者,被看成是苏轼的传人。生母是当朝宰相王珪的长女。也是北宋初年汉国公王准的孙女。李清照1岁的时候,母亲王氏和外公就相继去世了。然而非常幸运的是,李清照的继母是一位具有很高文化素养且端庄持重,琴棋诗画无所不通。继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名门闺秀,据史书记载,她“善文墨”,是一个颇具才情的才女。李清照的才华和继母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
对于爱情,李清照更是幸运的,在那个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掌控的时代下,她能遇上自己对的人——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了。赵明诚其实是个金石学学者,也就是中国古代的考古学、文献学、文物学的开山鼻祖。
婚后两人是非常幸福的。比如说赵明诚在太学里就读,偶尔回家,就会带妻子李清照去大相国寺淘古玩。因为赵明诚还在读书,没有生活来源,他们就典当衣物,去买心爱的古玩和字画。还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惋怅者数日。
他们生活虽然拮据,感情是非常好的。有一次赵明诚在从学校回来的途中,买了百幅唐代诗人白居易亲手书写的《楞严经》亲笔楷书真迹。【注:唐代诗人白居易亲手书写的《楞严经》包括:佛教社、地藏论坛、最具影响力的佛教社区、佛教论坛、佛教网、佛教交流。】他马上快马赶回来和李清照共赏,由此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恩爱。李清照是个才女,赵明诚就向她学写词。反过来李清照是个词人,她就向丈夫学金石学,他们互相学习。后来李清照也成为了一个金石学家,他们是志同道合的知己,这就是最好的婚姻。
虽然他们生活拮据,但是他们夫妻之间的有些游戏,也高雅有趣无比。比如有时泡得香茶时却要赌谁先喝,于是,这两位最杰出的文献学家、金石学家,便赌赛,看谁记得书中的原句,在第几页第几行。而赵明诚总是不如机智的妻子,李清照总是飞快地答出,便兴奋地抢茶来喝。有时兴奋快乐中茶未入口,倒不小心地泼满一怀。夫妻便哈哈大笑,真是人间至乐。
李清照在嫁给赵明诚之后,受赵明诚的影响,也对金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其实李清照同样也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奠基人,她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共同完成的《金石录》,其实是中国的金石学,也就是早期考古学的最重要的奠基之作。
李清照,她不只是一个热爱诗词、贪图儿女情长的小家碧玉形象,更是有着远大抱负与理想的巾帼英雄,这一点又让她的人格魅力升华了一个档次。
就在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府时,金兀术南下,江南一片人心惶惶,建康爆发了一次内乱。在这次内乱中,赵明诚为了逃命,竟抛弃全家和全城百姓,自己一个人溜了。随后,李清照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可见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当然不止局限于一个简单的“才”字,她的人生不仅有诗情画意,更有着浓浓的爱国之思!
李清照于池阳之际,收到赵明诚报病的书信。原来赵明诚因为日夜兼程,旅途奔波过于劳累,加之三伏天气酷热,不幸染上疟疾,病情日益严重。李清照匆匆乘舟东下,三百里兼程,一昼夜赶到时,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李清照悲不自禁,在祭文中写道:“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诚自摧,怜杞妇之悲深。”
身处乱世的李清照,终于在晚年之际遇到了另一个他。初识张汝舟,他是那样体贴温柔迷人,在他的层层追求下,李清照考虑到手中仅有的文物需要保护,再且自己晚年也需依靠,便答应了他。
可是,婚后的张汝舟才原形毕露,原来他的目标并不是李清照,而是李清照死守怀中的那几件价值连城的文物。这是属于赵明诚留下的念想,李清照断不肯交与张汝舟,于是张汝舟便对李清照百般家暴,逼迫她交出文物。
这让性情中的她无法忍受。并将张汝舟重金买官一事告发了,并留下一纸休书。休夫,需要的是更大的勇气。妻子告夫者,在那个时代绝无仅有,可是李清照却这样做了。在过去,妻子告发丈夫要一同入狱,李清照也身陷囹圄,不久被救出。
当她的亲戚,奸佞小人秦桧权势盛大之时,凡沾亲带故者,大都飞黄腾达,但是李清照,却不愿跻身其中,因为她明白,秦桧的权利是靠见不得人的手段而得来的,她不愿,更不会向这样的小人求助。在岳飞因为秦桧而入狱之时,本就自身难保的李清照,也投身于拯救岳飞的行动中,可是女子的能力本就有限,她的帮助,也微不足道,但是她依然信守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晚年非常凄苦,晚景非常悲凉,国破家亡,夫死物散,为了赵明诚临终保护文物的嘱托,整整二十七年,带着那些文物西藏东躲,流离失所,不仅被人偷,被人抢,被人骗,还被世人冷眼嘲讽,甚至还被狼子野心的骗婚,骗婚之后,谋财不成,甚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每天清晨,她看着仅剩的书册和赵明诚当年手书的《金石录》,却悲叹地说:“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意思是说,明诚啊,你当年在这些字画和这《金石录》上手书的题跋、字迹的样子,还如在目前,可你坟墓上的树木已成拱。我与你阴阳两隔,你知不知道,我现在孤独寂寞的样子?
绍兴四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绍兴十三年,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李清照,即是苦难的命运,让她如漫漫寒夜里的古月,那也要朗朗清辉照古今,这才是伟大的李易安,即是要归去,也要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终年七十三岁。李清照是用她曾经多么幸福的人生、后来多么沉痛的命运,为我们留下了那些千古传颂的不朽的精品!
茶有缘,饮无疆的意思是:
茶,这枚小小的“东方树叶”,带着清冽的芬芳和温婉的品格,在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群体中广泛晕染,迩来已历千年。
这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却又不仅仅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和茶有了第一次相遇,人和茶的故事从此开始。
茶缘起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一直以来,我国都致力于同各方一道,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积极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茶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御前十八棵的典故来自于龙井茶的传说,相传乾隆在微服私访途游西湖时,这十八颗茶树,乾隆曾经采过茶叶,等他回宫后,当地人把这十八颗茶树制出的茶叶,每年进贡给乾隆,深得皇室的喜爱,便有了御前十八颗的典故,传说为后人所编,无从论证。
百问街茶道文化为您解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天津茶馆的茶客基本上是周围四邻的中下层百姓,他们是常客,少有过路的,也有慕名而来到茶馆里喝茶,一壶茶水,几个人喝,老板也是不管的,喝干了可以喊伙计续水。
茶客进来后,茶馆伙计先招呼客人道:“您来了!您请,您几位要喝哪种茶呀”?大多数都是点花茶——茉莉花茶。鲜有点黄山毛尖、福建铁观音等名茶的。
茶客们坐下后可以边喝茶边聊天,有谈天说地的,有侃山吹牛的,也有沟通思想帮人消愁的。
甘罗的祖父甘茂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才子。他满腹经纶,又能言善辩,很得秦始皇的器重,不久便让他做了秦国的丞相。
这一天,甘茂下朝回到家中,忽然茶不饮,饭不吃,只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起来。一家人都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儿,都十分着急。
这时,正在书房里读书的甘罗,看到祖父如此心事重重,一不敢逗乐,二不敢撒娇,便轻轻地走到祖父面前,细声细语地问道:“爷爷,到底出了什么忧心之事,你能对孙儿说说吗?”甘茂被孙儿一问,转身望着被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甘罗,心中止不住一阵酸楚,便道出了一腔的愁烦。
原来甘茂自从做了秦国的丞相,虽然他治国有方,深的秦王的信赖,可也同时受到了不少同僚的嫉妒。他们既嫉妒他出众的才能,更嫉妒他显赫的地位,因而常常在秦始皇面前说他的坏话。秦始皇开始无动于衷,可时间一长,谗言一多,也就慢慢地相信了,从此对老甘茂也就疏远了。
不久,秦始皇身患疾病,那些想把甘茂尽快除掉的人,便认为机会来了。他们挖空心思想出了一条妙计,便向秦始皇奏道:“大王之病,在三天之内,非一大公鸡下的双黄蛋不治,而此蛋只有才智超群的甘茂能获。故请大王快快降旨,让甘茂限期献来。”因病致昏的秦始皇,不知这是有意陷害,便听信了谗言,降旨于甘茂,并限期三日呈献宫中。谁都知道,哪有公鸡下蛋之事,可如若三日不交此蛋,那就有违旨杀头之罪,这甘茂怎能不为此焦愁万分呢?
甘罗听了祖父的叙述,心里也十分气恼。心想:如此荒.唐之事,怎能出于大王之口?他眼珠儿转了几转,心灵一闪,妙计便有了。心想:要解救祖父危难,何不以荒.唐对荒.唐呢?他马上笑着说道:“爷爷,你不必为此事焦愁了,到了期限,我到大王那里给你交旨就是了。”
甘茂看了看甘罗那天真的样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孙儿,爷爷怎好让你替我去死!”
甘罗说道:“怎么是去死呢?我是要大王撤回那荒.唐的旨意。”
甘茂又摇头说道:“你小小年纪焉有如此本领。”
甘罗见祖父直是摇头,便凑到祖父耳旁,把相好的对策叙说了一遍。甘茂一听,愁容顿解,高兴地一把把甘罗抱在了怀中。
这一天,限期到了。小甘罗一早就起了床。他辞别了祖父,便自己上了金殿。秦始皇正等着甘茂为他送来公鸡下的双黄蛋,只听殿下有人高呼:“甘茂的孙儿甘罗叩见大王。”秦始皇一看甘茂没来,却来了甘茂的孙儿,只气得怒发冲冠。他怒目圆睁,问道:“甘茂哪里去了,为何派你前来?”
甘罗答道:“回大王,我祖父正在家中生孩子,故不能前来拜见,望大王恕罪。”
秦始皇闻听,拍案说道:“真乃满口胡言,你祖父本系男子,怎么会生孩子?”
甘罗答道:“大王息怒。如若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岂能下蛋?”
“嗯,这……”秦始皇被甘罗问得一下说不出话来。
秦始皇沉思良久,自知理亏,便当众撤回了原旨。他见甘罗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机智善辩,实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久,就拜甘罗为上卿。
在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相传神农是一个有着水晶般透明肚子的奇人,人们通过观察他吃下去的食物的变化,来判断什么植物能吃。
有一天,神农由于一天要吃很多种植物,有一天中毒了,遇见一种开着白色花蕊的绿色灌木,采摘吃下去后,顿时神清气爽,恢复精力,神农就得救了。
这种植物在身体里面到处游走,因此叫这种植物为“查”,后人才改为茶。
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
“茶”字起源于“荼”,“茶”字从“荼”的简化始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荼”,在古书中一字多义,一指苦菜,二指茅草、芦草之类的白花,成语中就有“如火如荼”一词;三指茶叶。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文字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画,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分好几部,由单独的小故事组成,
第一部的《八宝粥记》、《犁头记》、《紫砂记》、《铜鼎记》;
第二部的《馒头记》、《霞帔记》、《桂圆记》;
第三部的《金镖记》、《绫罗记》、《茶叶记》。
大致情节都是康熙带着宠爱的宜妃,小太监三德子,宫女小桃红,还有个打杂的和尚,到民间去体验生活,深入人民内部,跟广大人民打成一片,来一次艳遇,最后惩治一个欺压百姓的贪官。
皇帝版的007,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