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甘
茶汤入口时的苦味在口中慢慢转化为甘甜的过程称之为回甘,是苦味和甜味这两种对立滋味共同形成的味觉感受不断变化的体验。
通常我们在品饮绿茶、白茶、普洱生茶等未发酵或者发酵还不完全的茶时,会在茶汤入口感觉到清甜微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苦涩味散去,满口腔都是甜的味道。
回甘是评价一款茶好坏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年份不长滋味浓烈,苦涩味重的普洱生茶,如果这种苦涩味能很快散去,有回甘,那么就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茶;
如果苦涩味在口中久久不化开,那肯定就是原料粗糙、极为普通的一款茶,可以想见后期的转化也不会理想。
2. 生津
望梅止渴大家一定听说过,看到酸的梅子,人们口中不自觉的就会分泌唾液,因而可以达到止渴的作用,这个成语说的其实就是一个生津的过程。
“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口水的意思,喝茶时感受到的生津是由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促进唾液的分泌。
生津包含了四个方面的感受:两颊生津、齿颊生津、舌面生津、舌底生津,只有品质好的茶,喝下去才会有生津的感觉,且品质越好,生津越快,生津的时间也越长。
3. 喉韵
好的茶汤不仅是停留在口腔里面,带给口腔味觉体验,还能深入到喉咙。所谓喉韵就是指茶汤入口后涌上舌苔,流至喉咙时,带给喉咙的一种感官刺激。
喉韵被资深的老茶客们视为判断一款茶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条件,深受资深茶客的青睐。同时,喉韵也是一种复杂的感官体验,包含了“甘、润、燥”三个维度。
其中的“甘”是指茶叶一通过喉咙,甜味便慢慢在喉咙位置处生出来的一种连续明显的感觉,这种甘的极致体验就是接下来哪怕喝一杯白开水也是犹如加了蜜一样甘甜;
“润”则是伴随着“甘”一同出现,两者密不可分,有时候很难将两者区分;
而“燥”却是一种不好的体验,和接下来提到的“锁喉”类似。
4. 锁喉
锁喉是一种不舒服的喝茶体验,具体的表现是茶汤入口流至喉咙时,会感觉咽喉间有干燥、疼痛、异物感,甚至觉得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
茶叶出现锁喉 ,一定是品质出现了问题,茶叶施肥过多、加工工艺不到位、仓储不当导致氧化不均匀、新茶火气未退等,都会使茶叶在饮用时有锁喉感。
5. 收敛性
茶的收敛性和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有着紧密的关系;而在具体表现上则和茶汤的苦、涩相关。总体来说,收敛性就是茶汤苦、涩出现至转化为回甘生津的整个过程。
如果苦涩味在口腔中能够迅速的转化为回甘生津、且持续的时间长,同时伴随着喉咙的清爽甜润感,这个过程称之为收敛性好。
反之如果苦涩味在口腔中转化为生津的速度慢,且持续的时间短,苦涩味久久不化,则称之为收敛性差。
6. 青味
青味是茶叶在杀青时温度不够或者杀青的时间不足而使茶汤产生的类似青草气味的“生青味”,在绿茶中常出现,也是一种工艺不到位的体现。
青味会带来一种不舒服的体验,有青味的茶叶在香气和茶汤中都能明显感觉到,是一种“生而不透”的闷味感,要注意和清新淡雅的“清香味”区分。
7. 水味:
7. 水味
水,无色无味,当形容一杯茶汤水味重时,并不是单纯指茶汤寡淡无味,还有更深沉的一种含义:“茶水分离”。
当茶的滋味没有充分融入到水中,两者就好像一滴油滴入一杯水中,始终是油是油、水是水,完全不相融。
所以,茶汤淡,并不一定是“水味”;茶汤浓,也不一定就没有水味。最重要的是要感受茶滋味与水的融合度,两者的协调性。
8. 茶气
文章开头提到的“茶气”也是最常出现在茶桌之间的高频词汇。虽然茶气看似是一种很玄乎的感觉,但其实它不仅有理论物质基础支持,具体的表现也非常明显。
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在《普洱茶》一书中写道有机锗是茶气的物质基础,茶气是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通常茶气在老茶中容易出现,最常见的表现则是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9. 挂杯香
“挂杯”两个字也是相当的形象生动了,香气挂在杯上,顾名思义就是香气留存在杯中,久久不散去。单纯的用挂杯香来判定一款茶的优劣是非常片面的,挂杯香有时候跟杯型、杯的材质都有密切关系,如杯口较小、杯身较深的杯子聚香和留香的效果好,挂杯香就会明显一些。
通过闻挂杯香,我们可以判定茶叶的香型特点,感受冷嗅和热嗅香气的不同表现,但不能以挂杯香的浓郁程度去判定一款茶是好是坏。
10. 堆味
堆味普遍存在于普洱熟茶当中,是熟茶在渥堆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混合着酸、馊、腥等不良感觉的、类似于发酵的气味。
堆味在茶叶审评中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味道,但是并不代表有堆味的普洱茶就不好。发酵程度不足的普洱熟茶,堆味明显,且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但是如果工艺到位、通过合理的仓储,这种不好的味道就会慢慢散去的,正常3年左右就会消失转化成为普洱茶特有的陈香。
茉莉花茶,茶梗也行。到茶叶市场买些碎茶,用碳包那样的袋子装起,放在车里散发着茶香味。茉莉花茶香味浓而不冲、香而持久,清香扑鼻,花香不掩茶香,茶香混有花香,滋味鲜爽,闻之无丝毫异味。
茶禅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在人生的旅途上,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我是这样理解的
可能是老茶吧,可能泡太久了吧!
不少茶友说遇到这样问题,就是在泡某一泡茶的时候,前三泡喝起来已经感觉水味重,也就是喝着感觉是茶水分离的状态。泡茶,为什么会水味重?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水质过硬
水的硬度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
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
做茶的天气问题
春茶在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越是雨水多的年份,越容易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茶叶受潮
茶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够彻底、雨天及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好很多了。
醒茶不充分
醒茶: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此过程称为“醒茶”。
您说的这个情况是熟茶发酵过度造成的,一般的熟茶发酵30%~50%就出堆,其他的后期转化发酵。
而叶底溶解说明发酵比较成熟,这类茶 出堆味道很不错,但是基本没有后期转化的可能。情况可以说正常,放心喝,不过这类茶叶比较差
茶叶有塑料的刺鼻味,说明已经变质了,不能继续喝了,保存茶叶时最好放在冰箱里并且不要和有异味的食品放在一起,免得茶叶吸附了异味而影响饮用;如果没有冰箱,那么就在茶叶里放置一些干燥的焦木炭,然后把茶叶密封严实存放,这样就不会有异味了。
是可以继续喝的;碧螺春的色形特点是: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从句中的“白毫毕露”可见你看见的那些许白毛是正常现象,至于茶色浑浊就不应该了,不知是不是水质的问题,建议你换种水试试,一般来说,因为该茶的外观很有特色,如果看上去卷在一起结构比较紧凑外形想螺蛳一样的就对了,不过碧螺春也有等级之分的,所以如果只是一丝浑浊我想还是可以接收的!
不能去除。茶叶具有怕潮湿、怕光照、怕异味等特点。因此,从市场上买回的茶叶,应及时将其装入盛器内,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茶叶盛器应密闭:盛器密闭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质量,容器内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相对越长。
对于易走气的盛器,应在其盖或口内垫上1-2层干净纸密封,以防从入口处吸进潮气或异味。
(2)茶叶盛器应放在避光处:光线直照,可使茶叶的内在物质发生变化,强阳光直接照射,这种变化就越明显。
所以,白色透光的盛茶容器,绝对不能放在阳光直接照射处。
如果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装茶叶,一定要在瓶壁四周罩1-2层干净纸,经密封后放入柜或橱内。
如用罐、筒、盒装茶叶,也不要放在长期见光的桌子上或柜顶、窗台等处,以防光照影响茶叶质量。
(3)茶叶盛器应放在干燥处,以防受潮:茶叶中水分越多,茶叶的质量就越不易保存,所以茶叶不能受潮。盛茶的盛器,有的不一定完全密闭,放在干燥处,吸潮的机会会相对少些,于茶叶保存有利。
(4)茶叶盛器不应该放在温度过高处,以防茶叶“陈化”:茶叶“陈化”,除与存放时间有关外,还与存放处的温度高低有关。
实验证明:温度每增高10℃,“陈化”速度可增加4倍。
所以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南方,茶叶的盛器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5)放茶叶的盛器一定要干净而无异味,以防茶叶串味变质:因为茶叶特别容易惹诸味,所以一切茶叶盛器必须清爽无他味,否则茶叶被异味混扰而不堪饮用。
不能用油印报纸等直接包茶叶,因为油墨很快会被茶叶吸附而使茶叶变质;也不要用包装过蛋糕、奶粉、饼干、果脯等塑料口袋(或盒)直接盛茶;茶叶,即使包装好的茶叶,也不要放到厨房、菜柜、衣柜以及樟木箱内,特别不要与香皂、樟脑丸等混放在一起,以防严重串味,使茶叶变质。
1、首先,将采摘来的茶叶清理一遍,把躲藏在里面的小虫子、碎屑清理干。
2、采摘茶叶时最好选择这种“一芯一叶”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3、洗干净锅,烧热后,就可以把茶叶倒进去。大锅受热面积大,茶叶不会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4、然后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动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叶会烧焦。十多分钟之后,可以一边翻炒,一边用手揉搓 ,这样可以使叶子的更好地卷缩。
5、再过四十分钟左右,当茶叶炒至变色就完成了,可以出锅了。
牙膏去除法:牙膏是我们用来清洁牙齿的。它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先将水杯泡在水里,然后将牙膏涂在杯内,紧闭杯口,用力摇匀,用水充分稀释牙膏成分,反复清洗,最后用热水烫一遍,在晾干水杯即可。
果皮去除法:很多果皮都含有其独特的水果味,他们也是去除难闻气体的好东西。比如橘子皮,柚子皮,橙子皮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果皮放进杯子里,加水,然后用果皮擦洗杯子,擦洗过后用开水烫下杯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水杯里难闻的气味,而且水杯还能散发出淡淡的果香味。
焦味
茶叶会造成焦味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茶叶在杀青时,没有翻炒均匀,或者碎末比较多,就会造成炒焦。另一种情况是工艺上的问题,比如武夷岩茶在焙火时,火候没把握好,焙得过重,导致茶叶碳化。然后闻起来就会有焦味,喝起来就会有焦苦味等。而这个焦味是在制茶过程中叶片碳化时产生的气味。有焦味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大部分,也就不宜饮用了。
水闷味
茶叶造成水闷味的原因有三种:一是下雨天采摘的鲜叶,叶片上残留的水分比较多;二是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三是干燥温度过低,水气没有散发好;杀青时被闷到了,所以导致会有水闷味。而且有水闷味的茶,茶汤滋味喝起来不鲜爽,汤色还混浊不清也,且有闷味。
青味
茶叶中有青味,主要是来源于杀青没杀透,所以茶叶的颜色会看起来比较绿,一般在新做出来的茶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不过有的存放过后,青味会慢慢褪去。要是红茶中出现青味,可能是揉捻程度不够,导致发酵不完全。乌龙茶中的青味,可能是做青、杀青没做透,要么就是焙火后又吸到湿气导致“返青”了。有青味的茶会容易影响茶的鲜爽度,茶叶颜色会偏暗绿色,香气不足滋味淡薄,青味突出。青味其实就会像割草机割完草以后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