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揉茶是大岭山云雾茶:
揉茶是制茶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揉茶时需要揉捻有度
为保证发酵后茶叶条形整洁
在揉茶的过程中
除了用手揉之外
还有一种已有百年历史的绝活
——脚揉茶
而厚街本土种植的一款茶
同样延续着这古法制作
云雾缭绕,正是茶叶采摘时!
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叫做“清明茶”,这是新春的第一出茶,茶香味醇,是茶叶一年之中的佳品。
而厚街本土种植的云雾茶,同样需要在这个时节采摘。清明时节,李乐坤守着天气预报,等待着采茶的最好时机。清晨5点多,云雾缭绕,正是最好的采摘时期。
采摘茶叶时,需要按照“两叶一芯”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茶叶样子会比较好看,而且茶的质量会比较好。”茶农李乐坤说。
这片不到20亩的茶田,只有李乐坤和他丈母娘两个人一块打理。清明时节,是他们最忙的时期。
采摘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第二个步骤——杀青。在李乐坤茶田上方,有块硕大的石头,这块石头平整,是个天然的“晒茶场”。李乐坤将刚刚采摘的茶叶放在太阳底下晒软萎凋。
古法制茶
阳光充足的时候,茶叶晾晒两个小时即可进行第三个步骤——揉捻。
棉布袋裹住茶叶,山泉水洗净双脚,就可以开始揉捻茶叶了。
在揉捻过程中,需要利用技巧将茶叶踩软,踩出茶汁。力道需适宜,用力过猛,容易将茶叶踩碎,过柔,则不易踩出茶汁
这技能,李乐坤是在二十多年前,从一名制茶老师傅那里学来的。据了解,还有不少大迳社区、新围社区的村民自制茶叶时,依旧保留着这一制茶的传统。资料记载,自古以来,中国茶农是用脚揉茶。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的雅安长沙村村民,依旧保留着以脚揉茶的传统。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一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本片纪录了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几十位茶人的故事,他们的汗水、旅程、喜悦、哀愁、爱情、死亡、觉醒、蜕变。
这是一片茶叶引领的旅程,我们出发,是为了探寻这征服世界的香气,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我们穿越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中国、日本、英国、印度、美国、格鲁吉亚、泰国、肯尼亚……发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源自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奇迹般地将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 App Store 精品应用一栏的底部,可以看到当前已经登录的账号,点击它,接着在弹出的菜单选项中,点击“注销”选项,即可退出当前账号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一部原创纪录片。观看纪录片的我们跟随摄影师的脚步,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学习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明白它是经过怎样复杂的工序和手艺,最终成为清香四溢的座上佳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爱茶、惜茶、懂茶、敬茶。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茶,代表了我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情谊。小小的一片茶叶,浅浅的一杯茶汤,它们看似不起眼,却承载了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放一撮茶叶,倾一壶热水,随着袅袅热气,一同涌出的除了丝丝缕缕的清香,还有足以使远在他乡的游子热泪盈眶的乡思。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将茶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的布朗族人一年四季不熄的火塘边,少不了小茶罐的身影,他们视茶为祖先的恩赐,灵魂的盛宴。钟爱龙井茶的意大利茶亲唐云,远赴中国,只为那一口的盈香。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行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龙行十八式,那是属于茶人的精彩演出。蒙顶黄芽、正山小种、大红袍、白茶,四种茶品,四种浓缩人生。
茶,是一段旅程。茶从一片树叶成为足以为人称道的茶,需要经历一段不短的征途。人正是如此。一旦踏上路途,就没有可以回头的后路。我们一辈子,本就是为了在艰难的世道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不会去后悔,也不可能后悔的路。成就茶的方式多种多样,昆仑雪菊、广州凉茶、南糯山斗茶、古道背夫、内蒙奶茶、赤水虫茶、酥油茶。’成就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思考怎样前行,不时停下犹豫不决,而应该以一种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步不停,犹豫就会败北。茶便是如此,犹豫,会成为零落的一片肥料,价值只是滋润后来者,而坚持、勇敢,就能够成为最后的胜者,浸润他人心灵。
茶,有着跨越时空国度的力量。茶早就不是单纯的一种饮品,它代表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也是人无法抗拒的。从古至今,早已走出国门的茶便是中外往来的最好媒介。我们待人接客,会奉上一杯幽香四溢的茶品,那是因为茶中蕴含了我们的尊敬和美好的祈愿。茶人会用茶待客,也会用茶育儿。茶,温和、包容、平稳,是一种恬淡生活的象征,也是对和平世界的愿景。
茶,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爱在茶中,是沉默的爱,是平和的爱,是隽永的爱,更是永恒的爱。
茶,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茶经过了水与火的历练,来到我们的面前。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茶与生活密不可分。知道自己是怎么生下来的,是怎么长大的,要怎么回报养育自己的长辈,人生才能有意义。茶祖,茶神,有信仰才有传承,时节而动,追随自然。龙井,像水墨画,浓淡相宜。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好水沏好茶的象征。年轻人很忙,天天采茶,心就可以静下来。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六大茶类,不发酵的绿茶,轻微发酵的黄茶,多劳甜味,不炒不揉的白茶,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续。
武夷山,做茶,天时地利人和。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样,和禅的味道一样。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
看这种纪录片,就是一种心静,释放浮躁的过程。
础理论学,学茶入门必读的硬核工具书
1、《茶叶全书》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撰写,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
书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及艺术方面,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
2、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
茶业专业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要了解茶、学好茶、懂得茶,制茶学,你必须要读的书。
茶学不是玄学是科学。初学者可以把《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先翻一遍,保准你功力大增。当然,这几本书最好还是搭配茶叶审评课程边练边看,如果报了考证班,这四本书能一直陪伴你考完高级评茶师,并终身受用。
3、《茶业通史》
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椽编著。
《茶业通史》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4、《茶经述评》
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陆羽《茶经》都觉得太艰涩难懂吧?你可以不读《茶经》,但不能不读《茶经述评》。两代茶圣时隔千年的对话交流而成。
吴老从1979年开始撰写,中间几经曲折,花费了较预想多得多的时间对照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整理完成。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业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出了第一稿。但这一稿的内容,有的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所以,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写成第二稿。最后,再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现在出版的第三稿。同时,在第三稿修改过程中,又不时发现新问题需予解决。
从思考编著到成稿再几易其稿,可见内容的详实与写作精神。现代不日即可写出一本茶书的那些混混们可以汗颜。
5、《茶叶化学》
这是一本面向茶学专用的教材。主要对茶叶的生物化学进行研究,深入浅出。
书中知识点均为茶学干货,主要介绍茶叶中各种的物质及其性质,会让你对茶叶的内质了解更深,从而明白各种茶叶现象的机理。茶友如果想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就把这本书拿下吧。另外还有《茶叶生物化学》也能带给你相同的体验。
6、《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份份文档,基本有点名气的茶都有,网上可以下载不用买。
很多人说茶叶分级混乱,但曾经我们也是有茶叶标准的啊,至少很多大型茶企还是在按照国家标准做茶的。
7、《中国茶经》
陈宗懋先生编著,一本不可多得的茶学百科全书。
是茶叶领域总结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学、茶文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该书涵盖茶的起源、茶性、茶类、茶技等茶学多个领域,包括茶史、茶饮、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事典故等茶文化学多项内容;既属自然科学,又涵盖人文和社会科学;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新进展,也重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仅适于茶叶专业人员阅读,对历史文化工作和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
《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
由浙江农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联合美国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共同制作的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
《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分为五部分——“茶的起源”、“茶的种类”、“茶的养生”、“中国茶文化”、“中国茶在美国”。
摄制组在浙江农林大学进行大量的采访、取景、拍摄,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专门组织了一批茶文化学者、科研专家对纪录片脚本进行反复修订,使纪录片呈现给观众的既有茶园纪实,又不乏专家采访;既有茶馆、药房中的市井百态,又有儒释道三教的茶道哲思。
并且在2017年6月11日,这个纪录片获得六项艾美大奖:最佳灯光奖,最佳剧本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摄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纪录片题材奖。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由家喻户晓的《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继续打造的探寻世界茶文化纪录片。
一共分为六个篇幅,每个篇幅50分钟,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角度完整呈现的关于茶的故事。
该片六集的主题词分别为“土地与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时间为茶而停下”“故乡,他乡”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
《徽茶 AnHui Tea》
徽茶,即徽州茶,古徽州各县有产。徽州古称歙州,辖有六县,今除婺源属江西上饶,绩溪属安徽宣城外都属安徽黄山。
徽茶是以古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传统茶叶系列。
由BTV拍摄的茶文化纪录片《徽茶 AnHui Tea》,就是专门讲述来自安徽的名茶。
整个纪录片分两集,第一集是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第二集是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
浙江大学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
这门公开课的主讲人是王岳飞老师,他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茶学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茶学博士,他从科学的方向为我们解读茶。
公开课以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为本体,诠释了中华茶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并且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下,用一个科学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茶的内涵和健康价值。
王岳飞老师说古论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看完后,我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茶叶之路》
由央视播出的茶叶纪录片《茶叶之路》,以茶叶之路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向观众介绍这条以茶叶为主的贸易通道是如何兴起的,以及隐藏在茶叶贸易之间的中俄两国历史命运转折。
从中、俄、蒙三国选取了三名体验者,以他们的参与和视角寻访茶叶之路的遗址遗迹、茶叶贸易的形式以及与茶叶有关的故事和民俗,带领观众们重走这趟茶叶之旅,并不是真实的重走茶叶之路哦~
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丝绸之路”曾经享誉世界,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通过对中国茶史和茶文化的探章,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叶之路”完全可以和“丝绸之路”并称而兼美。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茶叶之路”大体可分为四条陆路和三条海路。
四条陆上“茶叶之路”:一是经过西域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二是经过蒙古通向俄国,三是经过东北通向朝鲜半岛;四是从西南地区的茶区直接通向南亚诸国。
三条海上“茶叶之路”:一是由江南茶区通向日本;二是由闻粤一带通向南洋诸国,进而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通向地中海和欧、非诸国;三是由广东越过太平洋通向美洲各地。
茶马古道,车师古道,西域风情丝绸之路,都是说那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