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省茶产业的总体目标是: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630万亩;全年茶叶产量实现45万吨,茶叶产值达到560亿元、同比增加11%以上,力争实现580亿元、同比增加15%以上;全年贵州茶叶出口力争实现3亿美元,同比增加30%。2021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聚焦品牌,引领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产业链条,助推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做强自主品牌,提高贵州茶直接出口比重。
四是培育茶文化,促进文产融合。
五是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夯实全省茶产业发展基础。
六是加强市场营销,全方位助推贵州茶市场开拓。
七是坚持科技兴茶,推进全省茶产业现代化进程。
1、整地施肥
茶叶树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栽种前要对土壤深翻两次,第一次翻耕的深度为20厘米,翻土后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第二次翻耕深度为40厘米,翻土后清除草根、杂草和石头,然后挖出长约1米的垄。
2、播种方法
种植茶叶树有单条栽、双条栽两种方法,单条栽时要将行距保持在1.3米,丛距维持在25厘米,每亩地最多栽种4千株茶树,而双条栽时,要将大行距保持在1.5米,小行距维持在30厘米,并且每亩地不超过6000株。
3、日常管理
养殖茶叶树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周期修剪,可以在每年的11-12月份,将生长细弱的枝条截短,提高发芽的密度,春茶采摘完后,要将茶叶树深剪30厘米,如果茶叶树生长受限,则应该剪除徒长枝、鸡爪枝,加快新梢的生长。
美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适合种植茶叶。
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密西西比河以东绝大部分区域的降水在900毫米以上,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德州一半区域、西北沿海、落基山迎风坡和高地、以及夏威夷、阿拉斯加迎风坡降水一般都大于900毫米。
茶叶种植对光照的要求
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对茶树生长、茶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红光、黄光易被茶树吸收利用。在海拔500~800m的中山区,随着高度的增加,云雾、降雨日也相应增加,因而多漫射光,且所含红、黄光多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茶叶芽嫩、叶肥、香味浓,这正是“高山出好茶”的气候原因。
2008-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08年世界种植面积为342万公顷,到2017年达到489万公顷,十年间增长了147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了43.0%。
世界茶叶面积的增长,大部分来源于中国,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17万公顷,而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长了15.6万公顷,可以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增长部分的91.8%来源于中国。
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305.9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2.6%,其次是印度,茶叶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12.1%,虽然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茶叶种植面积,但年增长面积不大,2017年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仅增加了1.3万公顷。紧接着是肯尼亚23.9万公顷,斯里兰卡20.3万公顷,越南13.4万公顷,印度尼西亚11.7万公顷。
2017年全球十大主要产茶国的茶叶种植面积斯里兰卡、越南、缅甸、土耳其、孟加拉与上一年保持不变,印度尼西亚有所减少,中国与印度保持着不同幅度地增长(见表2),而乌干达增长迅速,2017年茶叶种植面积达4.4万公顷,首次超过日本,进入全球第十大产茶国。
2017年全球茶叶种植面积高达489万公顷,茶叶产量为581.2万吨,全球茶叶消费量为557.1万吨,
中国的茶叶历史悠久,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四五千年了,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好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茶对世界贡献太大了,你知道谁是引种中国茶树最早的国家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种植以及利用茶叶的国家。作为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产业与当今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可以说,当今世界主要产茶国种植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栽培的。
目前,世界主要产茶国有60多个,大多分布在亚洲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茶树品种和生产工艺特点的不同,其所产出的茶叶类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受到了中国茶树栽培种植加工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引种中国茶树最早的国家。
805年,日本僧人最澄(762~822年)到中国学佛,回国时从浙江天台山携带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这是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至今在比睿山日吉神社的池上茶园仍矗立着“日吉茶园”之碑,成为日本最早栽种茶树的记载。
806年僧人空海再次从中国带回茶籽种植于奈良县,由此,逐步传播到中部和南部各地。日本的茶业经过了长时间的缓慢发展,进入明治时期(1868 ~1911年),由于推行各种振兴政策,整个茶产业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从1871年1.7万hm2到1911年达5.0万hm2,基本上与现在的茶园面积接近。茶叶产量从1876年的0.9万t到1891年达到2.7万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41 年茶叶产量达到6.2万t;其后,随着日本的战败,到了1946年茶园面积仅为2.4万hm2,茶叶产量也只有2.1万t。经过战后8年的恢复,才达到战前水平。
1954 年茶园面积为3.5万hm2,产量为6.8万t。近10年来,日本的茶园面积一直稳定在5万hm2左右,2011年为4.6万hm2,茶叶产量为7.8万t。
日本现有44个府(县)产茶,主要产区有静冈、鹿儿岛、三重、奈良、宫崎、京都、熊本、佐贺、福冈和琦玉10个府(县)。这10个府(县)的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80%,产量占90%。
其中静冈县是产茶最多的县,面积占全国的40%,产量占50%。日本生产的茶叶几乎全是蒸青绿茶,有玉露、碾茶、玉绿、煎茶和番茶等品种。日本一年的茶叶消费量在15万t左右,每年需从中国进口乌龙茶和绿茶,从斯里兰卡和日本较重视茶叶科研,在静冈设有全国的茶叶试验场,并在鹿儿岛设分场。每个产茶县都专门设立茶叶试验场,既从事茶叶科学研究,又负责科学技术的推广。
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现有茶农约24万户,平均每户茶农拥有茶园面积在0.17 hm2左右。南部茶区——鹿儿岛,每户拥有的茶园面积较多,在0.5~20.0hm2。由于实行互助会、合作社或股份制经营,每户较少的茶园面积并不影响管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
除了 日本,还有其他几大产茶大国,都从中国直接或者间接引进过茶树。
1.印度,印度的种茶规模仅次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产茶国。印度的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239年前。目前,我们可以查询到的印度最早引种茶树记录是公元1780年,由当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籽尝试性种植栽培,但是这一次引种并未获得成功。
到了公元1834年,英国派驻印度总督威廉·班庭克在印度成立了第一个茶叶委员会,专门研究从中国引种茶树技术,并且派员到中国学习种植茶叶技术,招募种茶工人,购买茶籽。5年后的1839年,印度生产出第一批茶叶,开创了印度种茶成功的历史先河。
2.肯尼亚
非洲国家肯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目前产茶规模排名世界第三,非洲第一。肯尼亚是间接受到中国茶叶种植影响的代表性国家,肯尼亚茶树是从印度引种的,时间是公元1903年。
3.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原先排在世界茶叶种植的第三位,在2011年被肯尼亚超越以后,落到了如今的第四位。
斯里兰卡是受中国受栽培种植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的主要产茶国。最早在1824年,荷兰人将中国的茶籽带到斯里兰卡进行了小规模的种植。1839年又从印度阿萨姆引种部分茶树,但规模不大。
后来一直到1867年,斯里兰卡才开始大规模的茶叶种植。
4.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茶叶主要种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海拔高度在700米至200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高山茶园。历史记载最早的引种记录是在公元1684年从日本将茶籽带到印尼,但是种植并没有成功,直到1872年,从斯里兰卡引种更符合当地种植环境的阿姆萨茶树品种,才有所成功。
5.阿根廷
阿根廷地处南美洲,是南美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阿根廷的茶叶种植历史较短,距今大约100年左右。当然,阿根廷的茶树种植也是从中国引进茶籽开始的,时间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
总之,从以上几个主要产茶国的种植茶树历史来看,它们大多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种茶的影响。从中国带回茶籽进行种植,并且利用中国的相应种茶技术,并加以培育改良,不断适应当地的种植环境,从而形成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栽培技巧,成就本国的茶叶发展大计。所以说,中国对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甚至可以说影响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这一点,无可辩驳,确实如此。
茶叶是一种商品性很强的饮料。香气高醇、味美爽口、外形美观、色泽光润是优质茶必备的条件。茶叶的色、香、味、形,除与品种、土壤、肥料、管理和采制水平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气候或小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在纬度较低的南方茶区,高温多雨、日照强烈,利于碳水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的合成,茶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多,酶的活性强。这样的鲜叶制成红茶,汤色及叶底红艳绚丽,香高味浓;若制成绿茶,则色泽深暗,汤色及叶底均较黄,香低味苦,品质远不如红茶。在纬度较高的北方茶区,气温较低,水湿较宜,鲜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多酚类物质较少,酶活性弱。制作绿茶,汤色、叶底绿亮,香高味爽;但不宜用以制成红茶,否则味淡、色暗、香气差。
高山云雾弥漫,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弱且漫射光为辐射的主要成分,昼夜温差大,最宜茶树生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叶片肥厚,叶质柔软,持嫩性好,内含蛋白质、氨基酸及芳香油等物质较多。制成干茶,色泽特别光润,耐冲泡,汤色明亮,香味醇厚。但做成红茶香气不如绿茶。一般平地茶园,多直射光线,气温较高而湿度较低,茶树叶片易老化,持嫩性差,叶质硬,纤维素含量多,制成干茶一般色枯而不活,品质较差。
茶树生长的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各异,茶叶品质也有明显差别。春季温度逐渐上升,气候温暖,日照适度,水湿条件好,鲜叶肉厚,叶质柔软,芽毫肥壮,新梢上下叶形大小相近;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含量高,多酚类少,并含有乙烯醛、戊烯醇等清香物质,且鲜叶可塑性高,粘合力大,利于做形。故春茶一般香气诱人,滋味醇厚、鲜爽,尤以早期春茶更佳。做成红茶,乌亮油润,叶底红匀;做成绿花,色泽绿润,叶底绿匀,汤色绿亮。用春茶做成条形茶,条索紧结,有锋苗,老嫩均匀,身骨重实,嫩梗略扁,梗端卷曲,叶脉平滑而不突起。所以,大多数名茶都是用春茶制成。夏茶生长季节温度高,光照强,茶树生长快,纤维素含量高,易老化;叶肉薄而叶质粗硬,叶脉突出芽头小,新梢上下吐形大小与叶质老嫩差别明显。内含较多的多酚类、花青素和儿茶素,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含量少,可塑性差,粘合力低,做形困难。一般夏茶香气较差,用以制作红茶,汤色尚红亮,滋味尚浓厚;但做成绿茶则香淡味苦,色泽青绿带暗。在外形上,干茶条索松紧不一,朴片较多,身骨轻飘,梗基圆形,木质化,形状差。秋季天高气爽,日照较强,雨水较少,茶树蒸腾作用强,往往导致体内水分失调,对夹叶增多,正常芽少,叶薄质硬,鲜叶易老化。制成干茶形似夏茶,红茶汤色尚可,绿茶则青绿不匀,汤色浅暗。若秋季雨水调匀,秋茶的品质介于春、夏茶之间。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产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大量的名优茶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东自台湾,西至云南,南自海南宝岛,北到山东蓬莱,广大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茶树栽培,气候丰富多样。根据茶树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采取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优越的气候资源,改善茶区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条件,建立高产优质茶园,是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