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因业务调整该接口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8月1日0点下线,届时该产品功能将无法正常使用,为了避免对您的业务造成影响,请您尽快做好相关业务调整。详见:https://cloud.tencent.com/document/product/271/907111 茶叶评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茶叶评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及要求)-粤湘源茶叶知识分享

茶叶评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茶叶评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及要求)

粤湘源 3 0



  、五级茶艺师(初级)

茶叶评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茶叶评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及要求)

  五级也就是初级茶艺师,初级茶艺师毫无疑问是级别最低的茶艺师,主要要求是能熟练且规范地演示不同茶叶的泡法、喝法,同时能熟练地向消费者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茶叶的保存方法以及茶叶文化历史等知识。

  二、四级茶艺师(中级)

  四级茶艺师即中级茶艺师,中级茶艺师的基本要求是要求能够具备茶叶的审评、鉴别技能,并且还要掌握茶叶店的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茶具的搭配、茶艺表演等专门的技能,同时还要懂得一些代表性的茶诗、词、文化等。这是对中级茶艺师的要求。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当前的茶叶国家标准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其中卫生标准有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有GB8313-87《茶多酚测定》。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则包括GB/I’14456-93《绿茶》、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等。

  茶叶感官审评是审评员在规定的审评室内、利用规定的审评器具,通过自身的触觉、视觉、闻觉、味觉来审评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然后综合得分,判定茶叶的品质。也就是常说的五因子法。 比如绿茶,通常按3G茶、150ML容量审评杯、冲泡5MIN的方式进行操作。

  茶叶品质的最初审评 (1)

  茶叶审评时一般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鉴别。无论是太极茶道流派,还是别的什么机构、团体和企业,这个过程是一致的。正常的茶叶应该具有该类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条形茶的外形称作条索。以紧细、圆直、勾齐、重实的为好;以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为差。

  鉴别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及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多少;一般以芽头多、峰苗多、叶质细嫩为好;叶质老、身骨轻为次。

  红茶的光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分为嫩绿、翠绿、青绿、青黄等;光泽分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者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者为好。净度以无梗、末和其他夹杂物的为好。

  拿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浓淡、强弱和持久度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是否有烟味、焦味、霉味、馊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花茶还要看花香是否鲜浓持久。

  取一小撮茶叶(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的叶底。

  1、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一般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为好;以汤色灰暗、浑浊者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者为优,绿茶以嫩绿色者为上品。

  2、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口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以及鲜爽、醇厚或苦涩等。另将少许干茶叶置于口中慢慢嚼,细品其滋味。

  3、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用手指按压,以判断它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优质茶叶的叶片鲜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汤色泽艳丽、澄清透明,无混杂;并且具有本品种茶叶的正常香气,香气清爽、醇厚、浓郁、持久、新鲜纯正,没有其他异味。红茶汤以红艳明亮、醇厚甘甜、喉间回味长、叶底鲜明为优。绿茶汤应碧绿清澈。乌龙茶汤应为鲜亮橙黄色,先感觉稍涩,而后转甘,鲜爽醇厚,并具有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在叶底被面有白色毫毛。花茶汤应为明亮蜜黄色,滋味清爽甘甜,鲜花香气明显,叶底绿色均匀,稍带黄色且明亮。

  劣质茶叶的茶汤亮度差,色淡,略有浑浊。陈茶或霉变茶的茶汤无光泽,色暗淡,浑浊。香气淡薄,持续时间短,无新茶的新鲜气味,有的具有烟焦、发馊、霉变等异常气味。劣质红茶味淡、苦涩,无回味或回味短;叶底粗老,色泽发暗。劣质绿茶味淡、苦涩或略有焦味;叶底粗老、灰黄、破碎;若绿茶调青不及时或不彻底,还会出现红叶或红梗。劣质花茶味淡,回味短,叶底色泽暗褐,杂而不匀。

  茶艺的6个基本要素:

  1.人

  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景美的要素。在茶艺诸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

  2.茶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在茶艺中赏析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还要欣赏茶的名字,譬如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碧螺春、大红袍等。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

  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茶叶汤色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茶艺的6个基本要素

  3.水

  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水以“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4.器

  视觉效果好的茶具,其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

  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

  到了近代,茶的品种已发展到六大类,上千种,而茶具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数。

  茶艺的6个基本要素

  5.境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说:“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6.艺

  茶艺的“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以及服装道具美等。

  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强调茶艺首先是一门生活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其目的之一是使茶艺的爱好者们对茶艺艺术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准确地把握个性,掌握尺度。

  审评对单一 如茶叶审评等 而评审对事 如对某化学实验室进行评审,审评,是先审后评,再出结果。

  “评审”指评议和审查;审议。一般是比赛的时候需要评审来决定选手的比赛结果。出处:明·张居正《论决重囚疏》:“况此等之人,节经法司评审,九卿大臣廷鞫,皆已众证明白,输服无辞。”

  审茶杯为瓷质白色,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锯齿形缺口,杯的容量有1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三种,乌龙茶用110毫升钟形茶盏;

  茶叶生产许可证办理方法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1类或几类;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2.红茶生产必须具备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3.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

  4.黄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和干燥设备。

  5.白茶生产必须具备干燥设备。

  6.黑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和干燥设备。

  7.花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和干燥设备。

  8.袋泡茶加工必须具备自动包装设备。

  9.紧压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

  10.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必须具备筛分、风选、拣梗、干燥设备。

  11.分装企业必须具备称量、干燥、包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9679《茶叶卫生标准》;GB/T9833.1《紧压茶花砖茶》;GB/T9833.2《紧压茶 黑砖茶》;GB/T9833.3《紧压茶 茯砖茶》;GB/T9833.4《紧压茶 康砖茶》;GB/T9833.5《紧压茶沱茶》;GB/T9833.6《紧压茶 紧茶》;GB/T9833.7《紧压茶 金尖茶》;GB/T9833.8《紧压茶 米砖茶》;GB/T9833.9《紧压茶 青砖茶》;GB/T13738.1《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GB/T14456《绿茶》;GB18650《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18665《蒙山茶》;GB18745《武夷岩茶》;GB18957《原产地域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GB19460《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GB 19598《原产地域产品 安溪铁观音》;SB/T10167《祁门工夫红茶》;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鲜叶、鲜花等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无其他植物叶、花和杂物。

  (二)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三)茶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符合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二)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1mg)、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三)净含量检验:电子秤或天平。

  (四)粉末、碎茶:应有碎末茶测定装置(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的不要求)。

  (五)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电子秤或天平(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要求的不要求)。

  七、检验项目

  茶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谢邀!茶叶的感官审评是非常简单便捷的方法,只是对专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当然实验数据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只是需要耗材、专业设备等,成本要更高,需要的时间周期也较长。目前茶行业内还是以感官审评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