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清心,啜一口,
听得到泉的清音,可以清心也。
嗅一下,有春天晨露的甘冽,
以清心也可,淡绿透明,
哪里来这般澄澈。清心也可以,
心中氤氲,是日夕的山气迷离。
心也可以清,琴弦颤响,
是谁在拨动泠泠。
二、墨水瓶——茶壶
作者:佚名
写两种人,平凡的外表,
难以捉摸的脾气,没人愿意亲近。
人们遵循着近墨者黑的古训,墨水是他的心血,
知识是他的结晶。直到有一天呕尽,
才无声无息的逝去,羊脂白玉般的相貌
更兼没有一丝棱角,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从此青云直上,装贿赂这种饺子的时候,
他心里有数,为别人服务的时候,
总是难得糊涂。似乎满肚子水平,
嘴边经常挂着,水一样大量的普通的真理。
三、茶壶
作者:佚名
我的哀愁
是一个小巧玲珑的茶壶
茶壶在苍穹下噗嗤——噗嗤
昨日
氤氲缭绕
今朝
晴空万里
四、一壶茶的时光
作者:佚名
泡一壶茶,独自品尝。
眼里的神色,没有忧伤,
心情,是那么爽朗舒畅。
饮着茶,看着窗外,
风景是另一番气象。
不管是雨天,还是艳阳,
岁月就是如此平常。
我明白,一壶茶的时光
色彩斑斓,气味芬芳,
但会平淡短暂,因为生活就是这样。
五、茶壶
作者:毛宏
整整一下午,我面对茶壶
沉默得像水中一片茶叶
还有发红的原汤
曾经,在古老的河流
大院人家,茶壶盛装
太多气息,从清明时节
旗袍、油纸伞;
从古桥之下
小船川流不息
太多灵感,太多诗情画意
人生赋
作者 冷为峰
生命伊始,混浊初呈。盘古开天而创宇宙,女娲炼石而造生灵。茫茫广宇,芸芸众生。天地轮而春秋几度,风水转而时运几成。风雨同舟,沧桑以饮;江河作曲,人生何荣。
人生励志。贤者留名,圣者炳史。砺赤胆之心,怀鸿鹄之志。身残而志坚,自强而不息。仲尼厄以写春秋,司马刑而著史记。董永孝而感天,关羽义而动地。宗师百家,流芳千载。李杜万丈之光芒,苏辛千秋于词派。五短晏子,扛鼎于三朝;农家刘邦,开国于一代。布衣张良有辅汉之功,陋室孔明有建蜀之绩。焦裕禄命系兰考而至情,孔繁森血洒高原而至爱。将帅筹运八方,军民血浴千里。困苦是砥志之磐,艰难是修身之器。励志方能成功,英雄出于时势。
人生善变。叹岁月之浮沉,感人生之瞬转。天有风云之横,人有祸福之变。早若日月之辉,暮似朽木之干。地震发而疫病传,洪水发而猛兽犯。悲乎铁窗之寒,禁乎贪欲之壑。仕途恐风云之凶,商海惧潮汐之落。祸起战争,人为草芥。草木千变无常,人生万化莫测。达人识盈虚之机,智者明阴阳之理。冯唐志高未封,李广虎威不第。满腹经纶易衰,才疏学浅得志。兰亭筵罢,秦淮歌休;河水常流,昔人已逝。穷达无常,富贵有失。莫以生命作押,勿以青春而弃。河清之俟,人寿几何?人活一生,岂无建树;蝉存一月,犹能作歌。雄鸡不上苍天,尚可展翅;松林不长青山,犹当涌涛;溪流不入江海,亦能扬波。
人生存义。大义铸于公心,大德弘于正气。管鲍贫交而重情,蔺廉负荆而知耻。荆轲有壮别寒水之侠,文山有心照丹青之慨。李清照抒人杰之生,夏明翰报死荣之迈。血荐轩辕之举,仗义疏财之济。泉台招旧部之豪情,忧乐济天下之大义。秦桧卖主求荣,精卫叛国投敌,人之不齿也。合力抗倭之民,同仇御敌之士。名节炳以耀心,人生义而焕彩。唱人生之强音,谱命运于史帙。
訚訚乎,思宇宙之浩瀚;窅窅乎,念人生之眇微。往事无可后悔,人生那得轮回。夕阳即落,韶华易衰。富者一生未必福也,庶民一生未必悲也。穷亦有凌云之气,达亦有失势之哀。志于人生则荣,颓于人生则惨。山河不老,后浪听前浪之音;时代常新,后车忘前车之鉴。人生似棋而难决,人生如烟而莫辨。人生若茶而苦醇,浮生似梦而虚幻。人生如月,时缺时圆;人生似风,无踪无影。酸甜苦辣之尝,离合悲欢之悰。生死难料,道漫沟壑之坎坷;人生旅途,心悦瑰丽之灵胜。不起波澜,何入佳境。克难而强,知耻而勇。漫步人生途中,未尝非风景也。
日月经天之杲杲,江河行地之悠悠。沧海横流,云路沉浮。贵贱总渺一粒,贫富终入一丘。旦夕之间,悲江湖之险;荣枯之内,叹得失之忧。花甲布衣,亦有所得;暮年英杰,亦有未酬。天地之旷,人生何求?之于人生练达,在于心胸潜修。噫嘻,微风不才,三尺薄命,一介布衣;赤子之心,但求俯仰无愧。诚若是,人生此乐何及。
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陆羽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茶经》全书共分3卷10节,三卷指上中下三卷。这三卷一共包含10节。其中上卷包含第1~3节,中卷包含第4节,下卷包含第5~10节。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是唐代诗人唐元稹的《一七令茶赋》。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习俗的兴起,有关茶的文学作品日渐增多,茶渐渐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而走入文化领域。如《搜神记》《神异记》《异苑》等志怪小说中便有一些关于茶的故事。
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王微的《杂诗》都属中国最早一批茶诗。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宋代吴俶在《茶赋》中称:“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名士,大多爱好虚无玄远的清谈,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最初的清谈家多为酒徒,但喝多了会举止失措,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心态平和。慢慢地,这些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饮茶被他们当作一种精神支持。
这一时期,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道家看来,饮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茶文化与宗教相结合,无疑提高了茶的地位。尽管此时尚没有完整茶文化体系,但茶已经脱离普通饮食的范畴,具有显著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政治家:以茶养廉,以茶代酒
东晋时,有个叫陆纳的人,他是太守,有一次,将军谢安到访,他就仅上了几盘水果和茶水招待。他的侄子看不过去,就去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结果陆纳把他重打了四十大板,斥责到:“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你不但不能为我增光,还这样讲奢侈,简直是玷污我的素业!”可见他反对侄子摆酒请客,用茶水招待客人不是吝啬,也不是清高,只是表示提倡清操节俭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他们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饮宴之风。但是,整天大酒大肉,不是谁都消费得起,而且酒喝多了也会举止不雅,而茶则可长饮,又可提神、益思,于是清谈家们从好酒转为好茶。对他们来讲,饮茶已经成了精神享受。
南朝时,古代的神仙家们开始创立道教,道家修行长生不老之术,炼“内丹”,其实就是做气功。茶不仅能使人不眠,而且能升清降浊,疏通经络,道人们也很爱茶。
在这个时期,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文化套上了交情。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贵族奢侈之风的工具;在文人那里,茶是引发文思以助清兴的手段;在道家看来,它是帮助炼“内丹”,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但是此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正式的学问体系,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叫做茶文化的萌芽时期。那茶文化正式形成,是在唐代。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 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
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
苏轼选择把一本书分成地理、人文、政策、史实等多个方面,每次只了解其中一个部分。集中精力,分清问题,逐个击破。这样读书效率高,记得牢。
很多人以为苏轼是天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苏轼抄书背书,比大部分人都要用功。他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儒释道三家经典驾轻就熟。
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
这些书也是他生命的养料,融进他的灵魂,沉淀成智慧和格局。飘零半生,贬谪大半个中国,也正是这些养料,让他有了一颗安定的心。
《荈赋》是晋代杜育的赋作。
此赋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自茶树生长至茶叶饮用的全部过程。从“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东南地带)所产的陶瓷;当一切准备停当,烹出的茶汤则有“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艺术美感;最后写饮茶的奇妙功效。
【作品原文】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作品鉴赏】
《荈赋》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词曲赋类作品。荈,音chuǎn,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晋郭璞:“早采者为荼(即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在现存的正史古籍中,《荈赋》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文章从茶的种植、生长环境讲到采摘时节,又从劳动场景讲到烹茶、选水以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如文中所写“灵山惟岳”、“丰壤”指的是生长环境,“月惟初秋”指的是采摘时节,“结偶同旅”指的是采摘场景,“岷方”、“清流”指的是对水的选择,“东隅”、“陶简”和“酌之以匏”指的是对茶具的选择,“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指的是烹茶初成时的茶汤状态,“调神和内,倦解慵除”指的是饮茶的功效。
赋中客观地铺叙茶的生长、采摘和煮饮的情景。从这篇世界最早的茶赋可以体会那个时代的茶道生活之美。
地利:产茶的地方是高耸灵秀,珍奇物产汇聚的山岳。“灵山惟岳”谓高大的灵山,疑指陕西岐山,亦称“凤凰山”。瞻,看。卷阿,地名,据《岐山县志》,卷阿在县西北二十里,岐山之麓。山势盘旋曲折,土壤丰腴滋润,满山满谷都是荈草。荈草,即茶树。
天时:从天上降下甘美的雨露滋润肥腴的大地,也降落在茶树上,时节刚好是初秋农闲的时候。
人和:在农事暂时结束的时候,稍有空闲,于是邀了许多人,成群结伴去山上采茶、作茶。采茶、作茶被当作郊游踏青一样,是一种乐趣。
择水:煮茶用水要汲取岷江上游所流下的清水。岷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北。煮茶用水的选择也是一种情趣。
择器:选择煎茶用的陶器(茶碗等),一定要东瓯所制造的。东瓯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这里指的是越州窑的青瓷。如果酌取茶汤,则要用匏瓜作成的盛器,取法于周朝之贤王“公刘”飨宴群臣,酌酒用匏的饮用方式。公刘,古代周族领袖,传为后稷的曾孙,夏代末年率周族迁居到豳(今陕西彬县东北),观察地形水利,开垦种植,安定居处。
茶汤的鉴赏:茶刚煮好的时候,沫是往下沉的,而细轻的汤花则浮上来,光亮鲜明好像耀眼的积雪,华丽灿烂又如欣向荣的春花一样。
从以上可知先民农闲之余,过着性灵丰富的茶道生活,杜育因之而完成这首清和典雅、脍炙人口的茶赋。
【作品地位】
《荈赋》是第一次写到“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掇,第一次写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写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这四个第一,足以使《荈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荈赋》比唐朝陆羽的《茶经》要早四百多年,陆羽在其《茶经》一书里分三次提出杜育作品,这在《茶经》一书里实为罕见。由此也可看出《荈赋》在中国茶叶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写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非常深动地描写了两个娇女烹煮茶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