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发源于福建·泉州·安溪,称“安溪铁观音”,安溪种茶、制茶始于唐朝(公元618—907年),兴于清朝(公元1368—1911年),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公元1725年,魏氏先祖魏荫(1703-1775)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勤于种茶,精于制茶,信奉观音菩萨,非常虔诚,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奉清茶三杯,十几年不辍。一夜,魏荫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在松林头观音仑小溪边石隙间(今铁观音母树地址),有一株茶树与众不同,它是人间茶王。你要将它移植出来,传遍安溪,造福人间。次日清晨,先祖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小溪边的石隙间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清翠欲滴。他喜出望外,遂将移植、细心培育。魏荫经过数年压苗繁植,细心栽培,株株茁壮,叶叶油绿,适时采制,泡饮兰香幽雅,滋味醇厚,回甘生津,沁人肺腑,凡饮过此茶得人,均赞不绝口,都称此茶为“茶王”。
公元1736年,隔壁村仕人(时任湖广通判)王士让赴京晋谒吏部侍郎方望溪(方笣),将魏荫亲制的“茶王”馈赠方笣并介绍此茶的由来。方笣深知乾隆皇帝爱茶,将此茶转献圣上。乾隆皇帝品后大加赞赏:“果然是好茶!”问:“这是何茶?出自何处?”方笣将此茶的由来一五一十的告诉乾隆,此茶产自福建安溪松林头,出自当地茶农魏荫之手,当地人称“茶王”,不知何许名曰?乾隆皇帝细看干茶颜色,沉思片刻说:“此茶颜色似铁,又是观音菩萨所赐 ,朕就叫它 “铁观音” 。
名茶铁观音由此得名,从此铁观音成为皇室贡品,名扬天下,魏氏先祖魏荫成为铁观音始祖,魏氏人也因世代制作极品铁观音成为中国铁观音世家。
铁观音的传说故事:
相传,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铁观音不产自安徽。但安徽产好茶。安徽在两个主要产茶区,一是长江以北的皖西大别山产茶区,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二是长江以南的皖南山区产茶区,生产中国十大名茶中的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
并且在这两个产茶区中的每一个县都有自已独具代表性的茶叶,比如皖西南和皖西各县中的桐城小花、岳西翠眉、舒城兰花、霍山黄芽,皖南泾县条茶、郎溪条青、青阳石台等地的火青等等,或许有疏漏之处,但是大美安徽欢迎你!
魏月德,安溪西坪镇松岩村人, 铁观音 始祖魏荫第九代孙。自小由父辈传教茶作技艺,14岁开始开山种茶,发展茶苗。16岁那年单身一人外出打工,实现儿时立志建房的誓言。同时,一边建房一边与长辈们研究铁观音的茶作技术,学了一手好本领。
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安溪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安溪铁观音,发源地为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于唐末、宋元时期1725-1735年间由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安溪铁观音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也是世界名茶。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
原产于安溪县西坪尧阳。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乡松岩村)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昏必在观音佛前敬献清茶一杯,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翌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细加观察,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经数年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佳宾临门,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便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崖石中发现,崖石威武胜似罗汉,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汉”。塾师摇头道:“有的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二是“王说”。相传,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乡南岩村)仕人王士让,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贡,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曾筑书房于南山之麓,名为“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与诸友经常会文于南轩,每于夕阳西坠,徘徊于南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移植南轩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气味超凡;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俯。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馈赠。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铁观音植株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稀疏不齐;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厚质脆,叶缘波状,略向后翻,锯齿疏钝,嫩芽紫红。开花多,结实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说。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黄,叶底肥厚软亮,常以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它乌龙茶。制红、绿茶则品质中等。
铁观音主要分布于感德、剑斗、西坪、虎邱、祥华等乡镇。1990年栽培面积达2万多亩,居全县第二位,为县内四大当家良种之一。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安溪福美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
铁观音茶名字的来历
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
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
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而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
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种植铁观音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红芽歪尾桃 “铁观音” 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便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铁观音”茶从而也更加名贵。
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安溪铁观音的主要分类::
清香型铁观音
清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为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的高档产品,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的感受,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温馨提示:宜用山泉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泡,泡饮效果最佳。
浓香型铁观音
浓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以传统工艺“茶为君,火为臣”制作的铁观音茶叶,使用百年独特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湿风快速冷却,产品“醇、厚、甘、润”,条型肥壮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蜜香、粟香,汤色深金黄色或橙黄色,滋味特别醇厚甘滑,音韵显现,叶底带有余香,可经多次冲泡。茶性温和止渴生津,温胃健脾。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韵香型铁观音
韵香系列产品特色:本产品制作方法是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经过精挑细选、传统工艺精制拼配而成。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此款韵香型铁观音是经过高级制茶师亲自炒制的,香气与轻发酵的不一样.米香味道,口感偏重,汤水金黄色。
适合人群:1.超过30岁的中年人或年长者。2.口感较重者较合适。3.胃不好不宜喝青茶者。 温馨提示:传统韵香的具有醇厚,具有医学上讲到的暖胃、降血压、血脂、减肥的功效,很适合现在应酬多,饮食结构不合理的,肠胃有小毛病、血脂血压高,感觉自己身体胖的朋友钦用。 优点:不必放入冰箱可长期保存,耐泡。胃寒者更合适,也更去火。 缺点:没有了清香型原来铁观音的香气,口感饱实,偏重。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
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铁观音为什么叫铁观音?铁观音,我想把名字拆开分为,物理维度和传说维度两部分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物理维度
首先,我们以物理角度来理解。铁,代表着结实、沉重。而铁观音茶,叶片特别肥厚,且是开面采摘,具备了其重实的物理基础。
此外,乌龙茶的特殊加工工艺,经过重复的包揉之后,使得其外形足够紧结,呈蜻蜓头青蛙腿状。
再者,铁观音由于其特殊的发酵过程,使得鲜叶中会导致结构疏松的物质如青味、苦涩等在制作过程中一点一点去除。
故而茶干手感特别之沉重,而品质越好的,其干茶就会越沉重。
因为其沉重如铁,所以叫铁观音。
二、传说维度
1、魏说
那么,接下来我们从另外的一个维度来看看。这种说法神话色彩相对浓厚些,据说跟观音菩萨托梦有关。
相传,1725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有个叫魏荫的茶农,诚心敬奉观音菩萨。
有一天晚上,观音菩萨托梦与他,次日他依照梦中指引,在山上的石头缝中找到了铁观音茶树。
因为是观音托梦,所以就叫铁观音。
2、王说
关于为什么叫铁观音,我想下面这个说法不能不说,那就是乾隆皇帝命名。
据说乾隆年间,尧阳有个叫王仕让的书生,有一次无意间在南山发现了一棵铁观音茶树。
这茶树制作的茶叶乌润肥壮,气味超凡,香气馥郁,滋味甚好。
1741年,王仕让进京期间带上了这款茶。几经辗转,乾隆皇帝喝到了,感觉甚好,欣喜之余便赐名,于是细细掂量茶叶,认为其茶条形紧结、乌润重实,重若玄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便赐名为“铁观音”。
因为皇帝赐名,故而“铁观音”之名名正言顺。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叫铁观音的三种说法,您觉得哪种靠谱呢?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铁观音100茶叶网,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研究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