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金香玉因其配方中还有金银花、丁香、玉竹而得名。又名青气如兰茶。
金香玉竹茶 配方:金银花、丁香、玉竹、藿香、薄荷、蒲公英、陈皮、乌梅。
用法:将其置于杯中,用80℃的水冲泡,饮用,可反复冲泡,直至其味淡!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唐朝煮茶、煎茶盛行。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茶经》唐代陆羽所著。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西湖龙井
鉴别方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
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味: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叶,长不过2.5厘米
采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2洞庭碧螺春
鉴别方法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茶中之华。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黄山毛峰
鉴别方法
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
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4庐山云雾
鉴别方法
庐山云雾茶是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庐山。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
以一芽一叶为初展标准,长约3厘米。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
5六安瓜片
鉴别方法
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
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
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君山银针
鉴别方法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
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
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7信阳毛尖
鉴别方法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
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8武夷岩茶
鉴别方法
武夷岩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
汤色橙黄,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红点,中央叶肉为黄绿色,叶脉为浅黄色,耐泡。
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9安溪铁观音
鉴别方法
产于福建安溪县。
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
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
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祁门红茶
鉴别方法
祁门红茶的茶颜色为棕红色。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
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茶经》是唐代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茶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对后世茶艺影响巨大。
《茶经》的作者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行,南方则儒禅汇流。公元780年,在皎然的倾力资助下,陆羽呕心沥血三十载的三卷本七千余字的《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沈冬梅经过近10年的研究考证,确认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宋刻百川本《茶经》为世界上现存时间最早的《茶经》版本,并经过认真校勘发现这个版本的《茶经》有错讹30多处。
这项研究为茶文化特别是《茶经》研究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茶经》,其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较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为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茶经》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总结而成的一套关于茶的精深著作。篇幅倒是不大,分上、中、下三卷,所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十大部分。
一共只有7000余字,但是字字珠玑,即使经过千年,饮茶风俗有了很多的变化,增加了很多茶叶种类,但是《茶经》对于今天的人们习茶、懂茶、饮茶仍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就让我们跟随"茶圣”陆羽的脚步,开始学茶之路吧!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茶经》,《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陆羽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亦被尊为“茶圣”,茶经一书成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的著作,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
陆羽一生研究茶叶而出名,被称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着有《茶经》外,还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可惜都已丢失,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经》了。
蟑螂。甴曱(yóu yuē),也作曱甴,即蟑螂,蟑螂或称蜚蠊,俗称茶婆子、偷油婆、货郎、灶蚂子等;在古书《尔雅》上,称蟑螂为蜚、香娘子、负盘;《本草》上则称它为石姜、滑虫。在昆虫中,蟑螂是最古老的种类之一,远在3.5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叫《茶经》,《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陆羽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亦被尊为“茶圣”,茶经一书成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的著作,全书共分上中下3卷,共10节,约7千字。
陆羽一生研究茶叶而出名,被称为茶祖、茶神、茶圣。他除了着有《茶经》外,还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可惜都已丢失,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茶经》了。
曼茶是印度语,意思为“思量”。
简介
显教将心识分为八种,眼识分辨色法,耳识听闻声音,鼻识嗅出香臭,舌识品尝滋味,身识感受冷热、软硬等触觉,意识分别一切境界。 除了这六识以外,还有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此八识称为八大心王。 第七末那识,汉文译作“思量”,因为它从早到晚思量不已,永无止息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