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9200万)
2015年在北京东正秋拍的《献礼》特别专场上,顾景舟1955年为人民大会堂特别制作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以惊人的8000万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格高达9200万,成为史上最贵的紫砂壶。买者为著名演员杨子。作为世界最贵紫砂壶之一,该套紫砂壶不仅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器身均饰以松鼠葡萄及蜿蜒藤枝,寓意祥瑞多福又不乏浩然之气。
2、唐云石瓢(4253万)
在20世纪40年代,紫砂宗师顾景舟在上海“铁画轩”认识了唐云、江寒汀、吴舟帆等几位著名画家,当时正直壮年的顾景舟精心制作了五把石瓢壶,一把给自己,其余的四把给了四位友人。其中唐云石瓢就是当时赠与唐云的。唐云以收藏曼生壶著称,故晚年有“八壶精舍”之斋号。后来在2015年和信秋季拍卖会上,唐云石瓢被以4253万的价格拍出。
3、传香壶(3450万)
2016年12月22日晚,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神采璀璨·翦淞阁文房韵物志”专场,陈鸣远制“传香壶”以2600万起拍,3450万元成交,创下个人最高成交记录,成为市场上目前最贵的紫砂壶之一。陈鸣远所制作的方壶,传世共有四把最著名,本次“传香壶”便是其中一把。这把传香壶是陈鸣远创作于艺术高峰之盛年,融古铸今而创新的方壶式。
4、素带壶(3162.5万)
2015年6月6日保利拍卖会上,陈鸣远的另一件作品素带壶以3162.5万元成交。此壶呈球形,壶身圆润饱满,自上向下渐敛,底部顺势塑出三足,线条流畅优美;短弯流、耳形柄、圆盖、圆珠钮,和谐有致。壶身腹部一周起弦纹两道,于沉稳中又平添灵动,有冲淡素朴之美。整器包浆浑厚、气韵古雅。流部下方阴刻陈鸣远楷书款识及篆书阳文方章,字体遒劲潇洒。
5、玉璧提梁壶(3000万)
2017年江苏和信春拍紫砂专场,玉璧提梁壶以3000万元落槌,成为此次拍卖最贵紫砂壶。1988年,顾景舟大师在张守智教授玉璧提梁设计的基础上,参考古代玉璧的图样,将盖面制成“谷纹玉璧”的形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此壶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壶身端庄大气。整器柔中寓刚,神、气、韵兼备,是顾老砂壶中的一件巨作。
6、九头咏梅茶具(2875万)
2014年5月18日中国嘉德春拍,顾景舟制的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的个人成交最高纪录。顾景舟一生创作的近百个品种中,绝大多数为光货,花货极罕见,“九头咏梅茶具”体现出顾景舟经营花货的风格与功力。此套紫砂壶于1970年代制成后长期展示于宜兴紫砂厂陈列室,后成为台湾某收藏家藏品,在银行保险库里保存了近二十年。
7、景舟石瓢--吴湖帆收藏款(2817.5万)
2015年北京东正春拍,吴湖帆收藏款景舟石瓢以2817.5万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上紫砂壶价格表中最贵,亦是世界最贵紫砂壶之一。此壶正面镌刻有“孤雀雪梅,湖帆道兄正画寒汀”,反面镌刻有“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此壶是宗师顾景舟于1948年制作,后赠予吴湖帆,堪称近代史上最具标杆性的文人壶杰作之一。
8、南瓜壶(2800万)
2016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春拍“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共呈现77件紫砂精品,封面拍品罗桂祥旧藏珍品“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2000万元起拍,最终以2800万元落槌,成交价3220万元,不仅刷新了当时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还是国内史上最贵的紫砂壶之一。
9、相明石瓢壶(2702.5万)
2015年12月4日,在北京匡时秋拍“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专场”上,共推出251件紫砂及茶道具精品,其中,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咨询价形式上拍,最终以2350万元落槌,成交价达到2702.5万元。作为本次拍卖最贵紫砂壶,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但顾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一改清初以来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
10、菱花套壶(1932万)
2015年春“走进无锡”艺术品拍卖会上,顾景舟的菱花套组以1932万成交。此套菱花套壶在市场上较少见。此壶通体作菱花式,盖身浑然一体,分六瓣组成,上下对称。壶式由线云壶变化而来,桥钮与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把弯曲适宜,端握方便,壶腹中央束一方腰带,整个菱线自壶顶至壶底相交成一点,分毫不差。壶盖六面可置换,十分严密。
紫砂壶的历史
唐宋两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高峰期,而明代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又一高峰。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北宋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诗人曾有记载紫砂壶的诗句。有关紫砂壶的最早文献资料见于北宋仁宗时进士梅尧臣《宛陵簿集》中的两居诗。梅尧臣的《一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紫砂陶登上了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稍后于梅尧臣的大诗人苏东坡,在谪居宜兴时,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的紫砂陶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有“饮茶三绝”之说。后人将这种式样的提梁壶命名为“东坡壶”,相沿至今。
元代时,紫砂陶的烧造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在紫砂壶上镌刻铭文。元朝时已有用紫砂壶沏茶的风气。
到了明代,紫砂壶才开始真正兴盛起来,尤以宜兴的紫砂壶为名。紫砂壶也已由日用品进入到工艺美术品的境地。明代时,宜兴的紫砂工艺盛极一时,空前繁荣,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称为“四大家”。“四大家”以后有李养心,也是万历时名艺人,他善于制作小圆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明代壶艺最高的是时大彬,他的作品淳朴古雅,有“砂粗、质古、肌理匀”的特点,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
明末清初,壶艺的风格日益倾向于精工巧妍一途。清代,紫砂壶的式样变化多端,新品种不断增加。其中有借鉴花果造型和仿古铜器式样的茶壶,还有用各种粉彩山水装饰的紫砂壶,以及各式紫砂象形果品。由于壶艺精进,紫砂壶常被宫廷皇室选为贡品,并远销欧洲、东南亚及南美各国。清代的紫砂壶壶形日渐缩小
??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目前收藏品中一种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
?? 在显微镜下的紫砂壶既是周身布满气孔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大多数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岭石等单一矿物组成;团聚体内部的为闭口气孔,而包在起周围的为气孔群,即开口气孔。紫砂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就因这种特殊结构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而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开口气孔群。据测试,紫砂陶器的气孔率约为5%。紫砂壶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正因其这种独特的质地,使紫砂壶极适于沏茶。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 据《阳羡瓷壶赋??序》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惠孟臣、、杨彭年和等。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可以想象,供春的真品该是怎样的天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南亚等地出现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紫砂器皿市场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国内紫砂壶的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名壶一般约1万—8万元人民币,珍品的价位要更高一些。因紫砂名壶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商人纷纷来大陆“淘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旧壶,之后又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紫砂的收藏热潮漫至大陆,同时也推动了宜兴紫砂企业的快速发展。
顾景舟的妻子是:徐义宝。
1983 年,顾景舟带他的老伴徐义宝岛上海求医,为了治妻子的病,他住在上海淮海中学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家里。顾景舟早年因生天花破相,成婚时业已五十虚岁,爱人徐义宝比他小十一岁,婚后前十年两人过着平淡的生活,后来徐义宝体生顽疾,当时顾老 68 岁,已到人生的暮年之秋,而妻子又得病,对于一个感情世界丰富复杂的艺人来说,诸多感慨是不言而喻的。在上海为了排解内心烦闷,他让徒弟从宜兴带来紫砂泥和工具,在寻医问药的暇余做壶解愁。
鹧鸪提梁壶
顾景舟住在淮海中学那段时间,共做了 5 把壶,其中 3 把“小供春”,另外两把就是“鹧鸪提梁壶”,当时其中一把送给了帮助联系住宿与治病的朋友周圣希,另一把给了每个星期都给徐义宝送饭菜的原售壶老字号铁画轩老板戴国宝上海的儿子戴相民。他在“鹧鸪提梁壶”底上留下这样的刻款:
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白无聊中抟做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九岁。
“鹧鸪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三柱高提梁,侧看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故名。鹧鸪的叫声人们听来就像是“行不得,哥哥”。有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为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顾景舟预感妻子此病的凶险,仿佛听到了鹧鸪的叫声。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选用这个器型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其贴切度和深沉的文化用意也是绝非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果不其然,第二年,他的夫人离世。
此壶在造型变化上,以变形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衬实,塑造耐人寻味的效果。壶身成短圆筒状,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梁浑成一体。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顾景舟人称顾老,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紫砂陶艺家,近代宜兴有著名的七大艺人之一(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生前致力于创建紫砂工艺厂,其作品充份表现精、气、神、韵之美,不但深具东方特有艺术特色,更赋予时代气息,堪称为紫砂壶之一代宗师!80年代在香港拍卖价已为65万元人民币。现每把壶时价均超过一百万元,广受海内外收藏家争相购藏,可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少之又少。
顾景舟的紫砂壶存世量非常少,亦不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说到顾景舟壶的存世量,由于紫砂壶属于手工艺作品,需要精心打造,所以,一个紫砂从业人员一辈子的产量不会超过三万把,去掉学徒提高期,再去掉70岁以后的衰老期,一生能留下2000个精品就算是个高产的作者了。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顾壶不足100把,整个存世量也不会超过2000把。
十大名壶
供春壶
·供春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壶盖止口外缘刻有四十五字隶书铭文:“做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壶者石民,提记者稚君。”供春,明正德至嘉庆年间茗壶创始人,他为紫砂文化开创了新局面。供春壶现藏于中国博物馆。
大仿古壶
大仿古壶凝炼历代紫砂壶精华而成,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母子线口盖吻合严密,钮扁圆有劲,嘴、把匀称,姿态优美,极宜品茗,为民间人士所宝爱,流传甚广。近代・程寿珍制,是其杰出代表作之一,各大博物馆皆有收藏,是他一生精典之作。
石瓢壶
石瓢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此款初见于杨彭年年制,曾分别于陈曼生,瞿应绍合作,诗书画印于一壶,格调高雅,时称三绝壶。一提梁款为沪上八壶精舍唐云所藏,一款存上海博物馆。
掇球壶
掇球壶从整体造型来看似乎并不象球,但细细分解无不取之于球!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壶盖是半个球,盖的又是一个球,而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弧,壶腹稍稍往上移一点,这就使壶身更显挺拔俊秀,壶肩至壶口必须有一个直挺的过度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要有线条承载。掇球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让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
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造型构思巧妙,鱼、龙、云的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通身作海水波浪状,线条流利,简洁明快。鱼龙吐珠、神韵生动。壶盖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优美灵活。配以龙尾执柄奇趣极生。 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有专家认为“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陈仲美就是“鱼化龙壶”的创造者。直到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紫砂壶壶型。
高井栏壶
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风卷葵壶
风卷葵壶壶身造型取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图案规则,做工精致,仿古式而合度,器形的工艺甜味浓厚,把梢下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此壶由杨凤年设计,是杨彭年的胞妹,此风卷葵壶的神韵,也可得观其造壶艺术的一斑。
梅报春壶
“梅报春壶”原为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藏品,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 本壶的设计者朱可心为民初紫砂名师,朱氏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作茗壶,皆法度谐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
提壁壶
此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也是顾景舟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
八卦龙头一捆竹
此壶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此壶为邵大亨名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不是独创,他是二次创作。经过实力派陶艺家沈丹的二次制作,多了些许的古拙大气与沉稳华美。
提壁壶”早期顾景舟大师是以玉璧理念设计制作而成,壶体扁而呈圆柱形,刚中带柔,和谐匀称,提梁把虚实节奏协调,轮廓造型端庄周正。以最简单的点线面表现出紫砂光素器的天然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