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研究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可以划分作两大部分:茶科学和茶文化学。
在世界产茶国中,只有中国有以茶叶科学为专业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不仅培养中专生、大专生以及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而且于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
中国设有茶叶专业的高等农业院校浙江大学茶学系一年前还是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建于1952,原为两年制专修科。1954年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调整并入浙江农学院。1956年改为四年制茶叶专业本科。1960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并,1966年系、所分开。1989年经国家教委通过为全国农学院重点学科
如今“高山茶”变成了高档茶的象征。陆羽在《茶经》中虽没有讲到茶生长海拔的问题,但“高山出好茶”的概念仍适用于“阳崖阴林”的原理。
首先,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山上的气温,自然要更低。
除此之外,山上多是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在云雾上,大部分都反射回去了,少量照到茶叶上,也都是散射光。高山的云雾,与“阴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作用,都是防止太阳光对茶树直晒。因为温度增高、光照増强,势必会使得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茶中从而产生了苦涩感,自然就不好喝了。
一般情况下,茶山的海拔在500米到1000米之间最为合适。如果海拔超过了一定高度,会导致温度过低。而且,当海拔高度穿过云层后,紫外线强度增强。这些变化,都会对茶树生长带来不良影响。高山虽好,但也不能过度。这也就是为什么青藏高原上长不出好茶的原因。
按茶叶的质量级别分类茶叶不同,级别也不同,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有的特级茶还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十级,共11个级别,级别不同,品质各有差异,一般级别会印在相应的茶叶包装袋上,方便消费者辩别。
同一花色的各种商品茶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划分的等级。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则由高到低。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级12等(每级含2个等,也有分7级14等)一级二等品质比二级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级,如特珍一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外销眉茶为便于洽谈订货,常以一定号码表示花色等级。
茶叶等级划分标准: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茶叶文化
中国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9833.1-2013紧压茶 第1部分:《花砖茶》
1.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滋味醇和。
3.水分:≤14.0%。
4.茶梗:≤15.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2-2013紧压茶 第2部分:《黑砖茶》
1.砖面平整,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滋味醇和微涩。
3.水分:≤14.0%。
4.茶梗:≤18.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3-2013紧压茶 第3部分:《茯砖茶》
1.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黄褐色,发花普遍,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红霉等杂菌。
2.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纯和,无涩味。
3.水分≤14.0%。
4.茶梗≤20.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4-2013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
1.特制:园角长方体,表面平整坚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油润。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普通:园角长方体,表面尚平整,洒面尚明显,色泽棕褐。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特制:香气纯正,陈香显,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棕褐稍花杂,带细梗。
普通:香气较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棕褐稍花杂,带梗。
3.水分≤16.0%。
4.茶梗:特级≤7.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普通≤8.0%(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7-2013紧压茶 第7部分:《金尖茶》
可分为特制金尖和普通金尖茶。
1.特制金尖:园角长方体,较紧实、乌脱层,色泽棕褐尚油润。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普通金尖:园角长方体,稍紧实、色泽黄褐。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特制金尖:香气纯正、陈香显,汤色红亮,滋味淳正,叶底棕褐花杂、带梗。
普通金尖:香气较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和,叶底棕褐花杂、多梗。
3.水分≤16.0%。
4.茶梗:特制金尖≤10.0%(长于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普通≤15.0%(长于30mm的茶梗不得超过1.0%)。
GB/T 9833.8-2013紧压茶 第8部分:《米砖茶》
1.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图案清晰,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特级米砖茶乌黑油润,普通米砖茶黑褐稍泛黄。
2.特级米砖茶: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匀。
普通米砖茶:香气平正、滋味尚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暗。
3.水分≤9.5%。
GB/T 9833.9-2013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1.砖面光滑,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等霉菌。
2.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3.水分≤12.0%。
竹叶青分为三个等级:论道、静心、品味。
1、论道属于高端茶,静心、品味属于中高端茶。
2、论道分为:至尊论道和普通论道。
3、至尊论道与普通论道的分级标准:至尊论道选取于海拔1200米至1500米的论道茶园区域,普通论道级选自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区域。至尊论道较普通论道品尝起来鲜爽度更好,并且天然的兰花香气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他的内质更丰富,其氨基酸含量及叶绿素都有所,这些也是人体所必须的一些营养成份。
4、静心选用清明前峨眉山高山茶区所产鲜嫩茶芽精制而成。
5、品味选用清明前峨眉山高山茶区所产茶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一:白茶里不能有非茶类物质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5.1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条文里写得十分清楚,白茶的基本要求,是不能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非茶类物质,就是在细胞结构上与茶不一样的物质。比如一些突发奇想,往白茶里加个茉莉花、加个橙子、加个香草什么的,这些复合而成的产品,都不能再称作“白茶”。只能算做是花草茶饮料。
二:白毫银针的滋味标准是“鲜爽感”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
5.2.1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在表1里,白毫银针分为两级:特级和一级。
特级白毫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达到四个字的标准:清、醇、鲜、爽。
一级白毫银针的滋味,国标规定,要达到三个字:鲜、醇、爽。
看官们请注意,无论是哪个等级的白毫银针,无论是哪个山头出产的白毫银针,无论是哪种工艺制作出来的白毫银针,它的审评指标,它的感官标准,都要具有同一个感觉——鲜爽感。
鲜爽感,才是白毫银针的灵魂,而醇厚感,是白毫银针的风骨。白毫银针喝进去时,口腔里那股清爽的感觉,是标准的品种特征,不是青味,也不是生味。
三:白牡丹的滋味标准是“清甜醇爽”
新版国标延续了老国标,白牡丹依然分为四级:特级(俗称牡丹王)、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的白牡丹,滋味标准各自不同。
特级白牡丹(俗称牡丹王),滋味要求是清、甜、醇、爽,毫味足(这是它的采摘期接近白毫银针而具有的特质)。
一级白牡丹,滋味要求是较清、较甜、较醇、较爽。(标准与特级白牡丹相比,次了一级,但除了少了“毫味”之外,其它的滋味指标不变。)
清,就是清新感;甜,就是入口有甜意;爽,就是口感鲜爽;醇,就是汤水醇厚。
这两种白牡丹,在滋味要求上的共同之处是,都要达到清甜、鲜爽、醇厚的标准。
这是国标对白牡丹的一个基本要求。一款白牡丹好不好,就要看达不达得到这个汤清水滑,鲜爽醇厚标准值。而且,这还只是一个标准值,等于是60分及格。
要让白牡丹的品质更优质,还得再在这鲜爽醇厚的口感上去做提升,达到极鲜爽、极醇厚的滋味。
四:对干茶含水量做了调整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5.3规定:
白茶含水量的标准是少于8.5%。与旧的白茶国标(2008版)相比,白茶的含水量标准做了上调,从2008版国标的小于等于7%,调整到了8.5%。
新旧版本对比之下,含水量的标准是放宽松了。这是给茶农们做了减法,减了负,降低了标准和难度。然而,含水量增加了之后,白茶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口味就会有新变化,与原来7%时的口感肯定会有所不同,至少是细微的不同。
五:对“贡眉”做出了标准定义
“GB/T22291-2017《白茶》国家标准”3.3规定:
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这个标准的制订,规范了贡眉的名字,新国标实行后,某些茶树上采下来的白茶,不能称为贡眉了。另外,现今市场上多见的贡眉,叶片大,厚,芽头瘦小,这样长相的,也不能叫做“贡眉”了。新国标规定,要“嫩芽”,才能称为贡眉。
六:明确了白茶的保持期
新国标在白茶贮存方面,则明确规定: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产品可长期保存。
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国家标准中指出:白茶的贮存宜控制温度在25度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并未对贮存茶叶的含水量做出规定,而只是对贮存的环境做出了指导性要求。
所以,如果要保障贮存的白茶有更好的转换,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把握,必定是建立在对茶叶本身含水量的控制前提下的;如果茶叶本身含水量过高,对环境要求就更高,如果茶叶本身相对干燥(含水量在7%以下),环境上就可相对放松。
不同的茶叶分级方法不一现在茶叶的分级很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像红绿茶,主要是根据茶叶的嫩度与采摘标准来分如一芽一叶初展是什么级别,一芽一叶开展是什么级别,一芽二叶是什么级别等但是像工夫红茶,就要看条索的粗细,筛号了而乌龙茶类,也是根据外形,主要是香气口味来分的计划经济时,都有国家制作统一的标准样,企业做的茶与标准样对照,外形香气滋味达到什么级别就是什么级别,只要有一样差距比较大就往下一级走现在反正乱了,级别说明不了太大的意义,都是商家说了算.
不同的茶叶等级分类办法也是不同的,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茶叶的等级划分。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1、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2、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3、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4、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5、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6、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7、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8、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9、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10、通常来讲,嫩度越好、含芽量越高的茶叶定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