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人都知道茶道六君子,分别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等。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每种茶道用具都有各自的作用,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茶则:又称「茶勺 」为盛茶入壶之用,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茶则之则,是量取的意思,也就是茶的量取工具。为了确保茶叶准确的投量,从而泡出更好的茶汤,在量取茶叶时也展现出艺术之美。
茶则是泡茶常用道具之一,选购时要注意查看材质。使用后要擦干或晾干,以免滋生细菌。故装进茶筒时,不要沾水 。茶道组件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爱茶的朋友都会至少家藏一套茶具,其中的“四剑客”——茶则、茶斗、茶匙、茶荷定是必备的茶具。但很多人对茶则和茶匙的功用却不甚区分,小编这就与大家聊聊两者的区别。 一、茶则和茶匙的使用区别 在现代人喝茶的习惯中,茶则和茶匙的用法其实大同小异,都可以作为从茶荷里面舀取茶叶的一种茶具,只不过茶则大而茶匙小,取多的茶叶可以用茶则,取少量茶叶可以用茶匙。还有更规范讲究的一种用法,先用茶则从茶荷当中取多量的茶叶,再用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杯或茶壶当中。 二、茶则和茶匙起源不同 1、茶匙从茶则中拨茶 但是,从历史源流来看,茶则和茶匙在出现的早起是两种功用完全不一样的茶具,时间上,茶则的出现更早,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茶则这种东西,可以用海里的贝类、牡蛎之类的来加工,也可以用铜、铁、竹做材料加工。但其后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来当作茶则使用。策不好确定是什么具体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调羹。所以,在陆羽的时代,已经有了茶则的说法,不过当时的茶则造型也不是固定的,也有的茶则就和茶匙的形状差不多,比如法门寺出土的茶则,就是一个类似茶匙的东西。制作茶则的材料也多种多样,现在的茶则则主要以竹制。 2、法门寺银茶则 而茶匙的正式出现,应该是在唐末宋初,茶匙从茶则中分离,是点茶法的出现造成的。蔡君谟《茶录》中所记点茶,先放入茶末,然后加入少量水,调和一下后,“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这一步是斗茶的关键,“环回击拂”正是要用茶匙不断的调和茶汤,直到盏中茶汤“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著盏”就是“咬盏”,这样的茶在斗茶中为上品。《茶录》中还特意指出:“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所以茶匙的作用不是用来取茶叶,而是搅拌茶汤,因此需要用质量更重的金属制,而不是茶则一样的竹制。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生活小当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3、茶匙点茶 那么,后来是什么原因又让茶匙后来失去了这种原始的功能,退化到跟茶则一样的作用呢?这就要说起中国人饮茶方式的转变。到了元末明初,中国人改变了制茶工艺,饮茶的方法也不再是过去的饮用抹茶,变成了直接冲泡茶叶清饮,这样的改良导致了点茶法的没落,因此茶匙失去了使用空间。但是点茶法的饮茶方式虽然在中国走向了没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成了日本茶道的主要形式,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但是,早在宋代,中国人便在茶匙之外又发明了另一种搅拌茶汤的茶具——茶筅。 4、茶筅 茶筅可以很容易起沫,比茶匙使用更方便,竹制茶筅比起金银等重金属做成的茶匙也更为廉价健康。所以,即使在日本茶道里面,通常我们看到茶人点茶使用的茶具也是茶筅而不是茶匙。不过,这个曾经名盛一时的茶具还是被那些怀旧的茶人保留了下来,慢慢地就成了茶具“四剑客”里面最小巧的一员。
版权及免责声明: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茶叶功效与作用表述仅供茶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