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分为哪三类(黄茶有几种不同的种类)

粤湘源 15 0

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当中的一种“轻发酵茶”,自古以来就深受爱茶人士的喜爱。然而由于黄茶名品较少,近年来产量也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有很多人对黄茶都不甚了解,甚至很多爱茶的人都没有品鉴过黄茶。

黄茶分为哪三类(黄茶有几种不同的种类)

黄茶的加工方式和绿茶类似,但是略有不同,其特点主要是增加了一个“闷黄”的过程。黄茶的特点是黄汤黄叶,中国十大名茶中的君山银针就是黄茶。

黄茶的种类

黄茶根据原料芽叶的鲜嫩程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

指采摘芽头或者一芽一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黄茶,如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其中“君山银针”的采摘最为严格,只采集刚抽出尚未张开的茶树嫩芽制作。

黄小茶

指采摘细嫩芽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黄茶,如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等。

黄大茶

指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四五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黄茶,如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大体上来说,黄芽茶香味清纯,黄小茶鲜醇回甘,黄大茶口感丰富,各有特色,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黄茶的制作工艺

黄茶的制作过程为:

摘取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杀青

黄茶通过高温杀青,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蒸发水分,让茶叶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黄茶杀青的过程中,要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目的是为了保障彻底破坏酶的活性,既要杀透,又要杀均匀。

黄茶的杀青和绿茶的工艺要求类似,除了特定品类的黄茶投叶量较多,就要采取“少抛多闷”的方式。

揉捻

揉捻并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一项流程。

黄大茶因为芽叶较大,因此才需要通过揉捻来塑造条索的形状,对于茶汤茶叶颜色的形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闷黄

闷黄是黄茶制作工艺中的重要流程,也是形成黄茶独有特色的工艺所在。

从杀青开始到干燥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在其中插入闷黄的过程。

不同的茶类,闷黄在工艺流程中的次序和次数都会有不同。

有的在杀青后闷黄,如沩山毛尖;

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广东大叶青;

有的在毛火后闷黄,如霍山黄芽;

有的闷炒交替,如蒙顶黄芽需要“三闷三炒”;

有的闷烘结合,如君山银针需要“二闷二烘”;

还有的边闷边烘,如温州黄汤第二次闷黄需要边烘边闷,称之为“闷烘”。

干燥

黄茶干燥的过程也和绿茶类似,分为多次干燥,有烘干和炒干两种方式。

但是和绿茶不同的是,黄茶干燥的过程中,温度是先低后高,目的是为了使水分流失变慢,在干燥的过程中同时达到闷黄的效果。

黄茶干燥时,茶叶的颜色变化十分显著,茶叶会从黄绿色变成黄褐色,并且香味也在此时显现出来。

和闷黄的过程相比,干燥对于黄茶黄变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闷黄工艺

由于闷黄的工艺对于黄茶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闷黄的工艺有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要点。

茶叶的含水量和温度对于黄变的过程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含水量和温度越高,黄变的过程也会越快。

所以在闷黄的过程中,控制含水量和温度非常重要,纪要防止茶叶中的水分大量流失,又要采取烘、炒的方式来提高温度,或者通过翻堆的方式来降低温度。

除了含水量和温度以外,闷黄的时间也很重要。如闷黄时间不够,则无法体现黄茶的特点;如闷黄时间过长,又会使茶叶变老。

不同的茶品闷黄的时间差距很大,有的闷黄时间长达数天,如温州黄汤;有的闷黄时间只需要数十分钟,如北港毛尖;大部分的茶的闷黄时间则是在五六个小时左右。

根据闷黄的先后不同,又可以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湿坯闷黄

是指在干燥前进行闷黄,其特点是茶叶含水量高,闷黄时间短,如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属于湿坯闷黄。

干坯闷黄

是指在干燥的过程中闷黄,期特点是茶叶含水量低,闷黄时间长,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属于干坯闷黄。

黄茶现行黄茶的全套生产工艺,约于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

关于黄茶起源,据史料推测,它在公元七世纪就已有生产了。但当时黄茶不同于现在我们说的黄茶,它是由一种自然发黄的黄芽茶树品种的芽叶制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而现在所说的黄茶类,是指经过改进,在绿茶制作程序中加入“闷黄”工艺逐渐演变而来的。在绿茶炒青制造实践中,鲜叶杀青后若不及时揉捻,或揉捻后不及时烘干或炒干,堆积过久,都会变黄;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过长,也都会发黄。

所以在炒制绿茶的实践中,就会有意或许无意地发明出了黄茶类茶。这一全套生产工艺,是在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的。如黄茶类中产量最高的条形黄茶之一黄大茶,即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距今己有四百多年历史。

版权及免责声明: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茶叶功效与作用表述仅供茶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

标签: #黄茶 #茶叶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