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鼎” 白茶文化系列

粤湘源 7 0



  春分后,清明前,福鼎一年一度白茶开茶节。

“走进福鼎” 白茶文化系列

  祈盼一季好茶,祈盼一季如茶的时光。

  为推广文化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拟于3月中下旬推出“走进福鼎” 白茶文化系列节目,宣传革命老区、白茶故乡福建福鼎,宣传福鼎白茶文化。

  此系列节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全程指导,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与福建省福鼎市政府主办。

  对于中国人,茶是不可缺少的。世间百般滋味,唯有茶香可直抵人心。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赵朴初老人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茶碗里,有趣味,有心境,有哲思,有不可言说的生命体验。

  佳木生南国。福鼎之茶木,沐海风,饮甘霖,造化所钟,天地为赐。由叶而茶,日光萎凋,不炒不揉,这是从土地到人心最短的距离,几纤灵毫,几许茶芬,润泽国人的齿颊胃肠,又是于人生苦旅中羁绊磨削的生命给予温柔的安抚与慰藉。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间。只在今天,只在此刻,且去吃茶。

  春分后,清明前,福鼎一年一度白茶开茶节。

  祈盼一季好茶,祈盼一季如茶的时光。

  为推广文化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拟于3月中下旬推出“走进福鼎” 白茶文化系列节目,宣传革命老区、白茶故乡福建福鼎,宣传福鼎白茶文化。

  此系列节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全程指导,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与福建省福鼎市政府主办。

  对于中国人,茶是不可缺少的。世间百般滋味,唯有茶香可直抵人心。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赵朴初老人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茶碗里,有趣味,有心境,有哲思,有不可言说的生命体验。

  佳木生南国。福鼎之茶木,沐海风,饮甘霖,造化所钟,天地为赐。由叶而茶,日光萎凋,不炒不揉,这是从土地到人心最短的距离,几纤灵毫,几许茶芬,润泽国人的齿颊胃肠,又是于人生苦旅中羁绊磨削的生命给予温柔的安抚与慰藉。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间。只在今天,只在此刻,且去吃茶。

  春分后,清明前,福鼎一年一度白茶开茶节。

  祈盼一季好茶,祈盼一季如茶的时光。

  出差或旅行,行囊里总要放一包白茶,已成为许多福鼎人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歇下来,先烧一壶水,泡一杯茶,坐下来慢慢品饮,一路的风尘和旅途的疲劳被洗涤殆尽。于是静下心来,从容地思考与此行有关或无关的事情。

  辛劳是生活的常态。对于福鼎人来说,让身心重新获得轻松朗润,第一选择就是饮茶。有过乡下生活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农人们从田间地头回来,一放下农具,便奔向厨间,提起灶角的那个大茶壶,倒一大碗茶水,仰脖咕噜咕噜地喝个碗底朝天,再豪放地呼出一大口气。那酣畅淋漓的神态,让人相信,不单是为了解渴,真正的享受,是半天一天持续耕作的辛苦在那一喝一呼之间烟消云散。劳动、生活,因为有了这一碗茶水,便有了一张一弛的节奏。

  过去,乡村农家的茶,以这种大壶茶为主。农人朴实节俭,那些品质优良的芯叶,送去茶市卖钱,由茶厂加工成精雅高贵的银针、牡丹,剩下边角的粗叶和茶梗,却舍不得丢弃,摊放在一个圆形的竹簸箕里晾晒,脱了水分,便贮存起来,以便自家冲泡饮用。即使这粗制的大叶茶,也具有不凡的品质。大碗的茶水,清冽的口感,解渴解乏之余,是全身通泰的惬意。

  更讲究的饮茶方式是品,解渴的意义已经淡化到无,而在意的是享受品饮过程中的那份恬淡、悠闲和品味过程中思绪飘逸的愉悦。至少在明清时代,福鼎境内就有不少茶楼茶庄。乃至人口众多的村庄,也有不少经营茶叶的商店,又专辟出一间两间雅室,以茶为媒,与良朋好友、生意伙伴叙情谊、说风雅、谈生意。茶室,一定经过精心布置,雅致而清朗,散发着淡淡的茶香,使人一入其间,便觉心明澄静;茶具,一定精美而古典,陶制的、青瓷的,抑或竹制木制的,都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仿佛可以让时光停伫下来;茶叶,一定是精良上等的,或银针,或牡丹,或寿眉贡眉,它们在纯净的热水中浸润、张开、轻扬。多么宁馨而美好的过程!生活的种种不快,人际间的种种纷扰,都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朋友间的那份情谊似乎愈加隽永,生意场间的计较却已无足轻重,得到的,是可滋润身心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绵长韵味,如诗,或如曲,浅唱低吟,在心间游走。

  美好的传统传承至今,生活的富足让人们拥有了品茶的条件,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又让人们拥有了品茶的情愫。

  福鼎人说到白茶,骄傲溢于言表。是的,白茶与福鼎,在千年的相恋中早已水乳交融。在福鼎以及闽浙边界一带,太姥娘娘种茶制茶、以茶为药治病救人的美丽传说绵远流传。或以为,太姥娘娘是闽越地区的始祖,可以上溯到远古的母系社会时代。又传说,太姥娘娘是帝尧的母亲,因留恋太姥山的秀美风景,结庐山中修炼成仙。传说或许只是暗示了时间的久远,而唐代太姥山区即开始栽种、生产茶叶则是确然的事。之后,福鼎产茶的记载便不绝于史,至于明清,更是达到鼎盛,俨然一大产茶名邑,而以福鼎白茶中的珍品白毫银针、白牡丹等为代表的名优茶,不但闻名中华大地,更漂洋过海翻山越岭,分别从南从北沿“一带一路”走向亚非、欧美。

  正是千年的相依相偎,福鼎人对于白茶的理解,远远超越了作物的概念和特产的概念。白茶,在福鼎人的生活中,无疑早已升华为一个文化符号,甚至被赋予了一种集体性的精神寄托。当白茶的源起被上升为神话,它便已经成为一方水土一方人心目中的圣物,而它从不让自己端坐在神坛之上,也不为自己敷上层层神秘的面纱,而是融入并滋润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品味生活感悟、提升生活品质的一道“天桥”。

  而当你品饮着汤水纯净杏黄的一杯白茶,心灵澄净而通透,有如刚刚品读过一首意味深长的诗,绵远的诗意还在胸间萦绕。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本刊略有删减)

标签: #福鼎 #生活 #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