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醇茶,亦称青茶。其采制特点是:采摘标准要等到顶芽已经展开,即将形成驻芽时开采。鲜叶先经晒青和摇青,使得其发酵后,再用高温杀青,破坏酶活性,随后进行揉捻,干燥。因此乌龙茶品质特征处在红茶和绿茶之间。
FormosaOolongTea,从字面上翻译,就是台湾乌龙茶。在咱们如今的印象中,台湾乌龙茶是一种发酵程度较轻,香气清新飘扬,花香显著的茶,茶汤呈黄绿色,与东方美人金黄色的茶汤具有极大的不一样,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切要从东方美人历史上的辉煌说起。
1、名字来源
归属于东方美人最正式的名字是白毫乌龙。自从东方美人诞生起,有关它的小名还有好多,其中最为别人熟知的小名还有椪风茶,番庄乌龙。可是,早在一百年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但规格极高的名字FormosaOolongTea,即台湾乌龙茶,或者干脆成为FormosaTea或者OolongTea.
东方美人亦成为番庄乌龙,在台湾茶叶改良场的汇报中称:乌龙茶(番庄)为本省桃竹苗茶区特有之高品质一些发酵茶类,其发酵程度较通常市售的乌龙茶为深,成茶品质风味亦与通常市售乌龙茶有别,起茶汤水色较红,近红茶水色,味醇厚而带熟果香,外观则成红棕色,品质上等者更带五种(红,黑,白,绿,黄)颜色,故又名五色茶,白毫乌龙茶或东方美人茶。
当时,台湾出口的乌龙茶亦称之为番庄乌龙,也就是如今咱们说的东方美人茶。
1893年,台湾乌龙茶的外销数量曾实现9836900公斤。1896年,台茶外销所创造的产值为当年全台湾产值的60%。
2、历史与价值
在台语中,膨风(发音)是吹牛的意思,对于椪枫茶这个名茶的来历,流传着两个说法,一说因为客家人节俭,不舍得丢了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青,谎说新茶制成的茶拉到台北去交易,可是正因为这个茶叶所特有的蜜香与果香,被洋商出高价收购,回到家以后,乡人认为他膨风(吹牛)。
第二个说法日据时期,来自新竹北埔的茶农,把自制的这种茶叶拿去台北参加展售会,由于风味独特,被当时日本驻台湾的总督赏识,以相当与当时乡长20倍月薪的高价收购,这位茶农回乡以后告诉乡邻,人家以为他在膨风。到了日本统治时期,日本人把膨风的名字稍微美化了一下,就成为椪风茶。有位来自英国的先生,叫Ukers的,写了一本书《AllAboutTea》,里面记录了当时台茶的销售情形,其中把台茶的等级进行了分类,其中最顶级的茶,英文为ExtraChoice,其中文对照也就是膨风茶。
但甭管膨风的说法来历是真是假,有一点能够证明,东方美人至少在很早以前售价就已经很高了。
按照台茶输出记录,1870年,每公斤茶叶是0.57银元,1895年是0.69银元,到了1896年的日据时期,台湾乌龙茶每公斤0.61日圆。
到了1941年,每公斤2.39日圆。这是什么概念,在当时每公斤米才卖0.015日元,卖一斤茶能够换约16斤米。同年,日本平镇茶叶试验支所所长樋口三雄记载:青心大冇,青心乌龙等之夏茶,初次,第二次之极细嫩芽采摘制造乌龙茶,可得所谓椪风茶,一台斤千圆以上之高价出售,芳香尤为特殊,硬枝红心制造包种茶则难有极上茶之品位。
椪枫茶更是卖出了1台斤1千日圆的高价!(来源:粤美人东方美人茶)
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更多乌龙茶的茶叶百科,欢迎访问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