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两茶是什么茶?

粤湘源 12 0



  什么是千两茶?千两茶归属于湖南安化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类,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占比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称花卷茶。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详细的来知道下千两茶。

千两茶是什么茶?

  黑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黑茶中含有的大量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对于人体消化有一定的作用,能够调节脂肪代谢,而且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够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黑茶中的咖啡碱还具有利尿功能,而且咖啡碱对膀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样既可以协助利尿,又能够助于醒酒,解除酒毒。

  千两茶圆柱造形,每支茶通常长约1.5-1.65米,直径0.2米左右,净重约36.25千克。千两茶在我国主要销往广东省、港台地区市场,在国外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千两茶特点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

  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中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类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通常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利。

  第二:千两茶的制作工艺在所有食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另外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

  千两茶的茶胎用历经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维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防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能够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制作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占比,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

  性状: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茶汤颜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茶汤颜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

  采用花格篾篓包装的千两茶

  千两茶的功效

  1、清脂肪,减肥胖

  茶中的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还可活化蛋白质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体内脂肪的占比。因此安化黑茶被韩国人称为“瘦身茶”;日本人称为“美容茶”;台湾人称为“消食茶”。

  2、清胃肠,助消化

  茶富含膳食纤维,有着调理胃肠的功能,清胃肠;且有利生菌参与,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助消化。中国民间有利用老黑茶治疗腹胀、痢疾、消化不好的传统。

  3、清血管,降三高

  茶中富含茶黄素,能软化血管,有效消除血管壁内的粥样物质,被称为“心血管的清道夫”;茶氨酸有效抑制血压升高,类黄酮物质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多血管的有效直径,降低血压;茶多糖有着类似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血糖占比;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排出,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占比。

  4、清毒素,护肝肾

  茶中独特的益生菌的功能因子和多酚类氧化物、儿茶素等各种化合物成分,参与人的身体内新陈代谢,对人的身体内脏有着特殊的净化功能,吸附体内的有毒物质(酒精、重金属、体内垃圾)排出体外,能深层排毒;又对病菌有抑制效果,防护肝肾。

  本次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千两茶是黑茶的一个品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保健养生的很好选择。但是要注意选购千两茶,因仔细辨别好坏,通过正规的渠道选购。

  千两茶发展历史

  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降低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多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选择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制作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千两茶,还分为本号和副号。本号茶卷以全白梗黑茶制成,每卷长五尺(1.665米),卷围1.7尺(0.56米);副号茶卷由茶白梗黑茶拼制,每卷长五尺,卷围长1.8尺(0.6米)。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技术,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制作工艺技术的厂家。据统计,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共生产千两茶48550卷(支)。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李华堂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 [1]  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一样渠道和形式,一一些流入各阶层群众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一些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一些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

  随着防护知识产权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使千两茶这一民族品牌持续发展,1998年白沙溪茶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到了国家专利申请,获得批准。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千两茶生产得到发展。

  2010年5月10日,中国台湾著名茶人曾志贤跨越海峡,来到湖南安化寻找一支五十年前产的千两茶,茶的包装上写着“华堂”二字,感人的故事风靡茶界。中央电视台特为李华堂老先生拍摄了“黑茶之王”纪录片,南方卫视、上海电视台等也陆续拍摄了李华堂纪录片。

  2014年,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深入千两茶优质源产地“高马二溪”进行了深入挖掘,将其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拍摄保存下来,并在2014年7月1日晚10点首播。

标签: #黑茶 #物质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