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要黑茶,不得不说下茶多糖,它有着多重药理功能,是一种复杂且变化较大的酸性蛋白质质,并结合了大量的矿质元素。茶多糖,有着降血糖、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凝血,抗血栓,耐缺氧、抗紫外线、X射线辐射等一系列特殊保健功能。但因为加工方法不一样,茶叶中茶多糖的占比都不同。同等嫩度的鲜叶,分别加工成红茶、绿茶和黑茶,其茶多糖占比则以黑茶最多,绿茶次之,红茶最低。茶多糖在黑茶中占比最高、活性最强。据测定,茶多糖的占比随着茶叶原料的老化而增多,六级茶中茶多糖占比是一级茶的两倍左右。
黑茶家族成员里的安化黑茶与六堡茶,虽然有着“陈醇香”的共同特点,但因为原料、工艺、形态等细节的不一样而又有所差异,具体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常喝老六堡调养胃肠的功效。大城市的上班族不少人得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是因为饮食不规律造成,好多茶就不能喝,喝了就拉肚子,或者胃疼。六堡茶归属于温性茶,呈碱性,能够中和胃酸,避免饥饿时的疼痛,茶中的淀粉在胃壁形成防护膜,预防胃一些泌过多的酸性物质。
01 安化黑茶与六堡茶的历史渊源
黑茶历史悠久,唐代便有其身影,可是安化黑茶却与六堡茶在历史上却并无太多交集。安化黑茶归属于“边销茶”,专供给我国的西北边境、高原及其牧区;而六堡茶是“侨销茶”,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及其出口东南亚各国,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运销茶路。
唯一有交集的地方,我想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梧州茶厂生产过茯砖茶。
那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对长江以南各产茶大省,每年都下达一定数量的指令性计划,需要各产茶大省按茯砖配方与工艺生产茯砖茶调配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以支援当地生产建设,确保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用茶的需要。
当时的梧州茶厂作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用六堡茶的粗老原料,以茯砖的加工工艺生产了数百吨茯砖茶,调供到新疆、青海等地区,受到了西北边疆人民的普遍欢迎。如今市面上现存的这批茯砖茶已然是奇货可居。
02 工艺、形态上的不一样
工艺上,安化黑茶与六堡茶的初制工艺基本接近,可是其中的渥堆工序却很不一样。
安化黑茶在初揉后无需解块就可以直接进行渥堆,约1天完成渥堆;而六堡茶在揉捻后需要进行1~2次解块,并且分筛,渥堆的具体时间视天气情形和叶质老嫩而定。[1]
形态上,安化黑茶多以长方体形的砖茶、“三尖”茶,长条圆柱体形的花卷茶(千两茶)为主;六堡茶则主要是30~50kg的大箩茶。
03 口感特点
咱们选了其中四款茶样进行开汤,看看这几款黑茶各有哪些特点。
(1) 干茶
外形上看,这几款黑茶都比六堡茶显得“豪迈”,茯砖金花茂盛,分布均匀,砖体紧结重实。
如果用六堡茶来做类比的话,2014年天尖相当于六堡茶的二级茶,花卷茶与老茶婆相近,二级天尖有老叶有粗梗,与二白茶相像。
客观地说,比起六堡茶,安黑的外形更粗老些。
(2) 滋味
四款黑茶的茶汤橙黄,茯砖茶因带有金花,菌花香明显,但滋味略有发酸,生津略浅;2014年的天尖则有十分明显的烟味,推测应该采用的是传统七星灶来干燥的,与烟熏的六堡茶类似,茶汤柔和,汤感略薄;花卷茶是由粗老的叶子制作而成,入口略带粗青味,但是汤质甜润淡雅,就像是六堡茶里的老茶婆;二级天尖带有花蜜香,香融于汤,舌面涩感明显,化得开,外形虽与六堡茶里的二白茶相仿,香气却更接近六堡茶芽。
几泡下来,就口感滋味上,安化黑茶与六堡茶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总得而言,安黑的发酵程度普遍比六堡茶轻,口感上的风格以鲜爽为主,醇厚度不如六堡,风格上更像单蒸工艺的六堡茶。
(3)叶底
叶底是青褐色、黄褐色相间,叶质尚软,叶梗较多。
结 语
咱们从口感的感受,大致的比较了安黑与六堡茶的差异,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大体而言,因发酵程度的轻重有所不一样,造就了不一样的口感风格,是错不了的。
[1]参考资料: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
作者:未素小薰
黑茶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古时候游牧民族就是靠它补给维生素哒。在古代,安化黑茶始终是以肉食为主、少食蔬菜的少数民族的“生命之饮”,有效弥补了少数民族平时蔬菜吸收不足的缺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友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肉、蛋、奶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要食物,“胖子”越来越多,而健康却离人远去。这时“胖子”们适宜常饮用黑茶,喝喝更健康。
更多黑茶的茶叶百科,欢迎访问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