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属于什么茶?

粤湘源 12 0



  永春佛手属于什么茶?

永春佛手茶属于什么茶?

  永春佛手茶又称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自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锦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主要品类有红芽佛手茶和绿芽佛手茶。乃佛手品类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

  冷泡后的乌龙茶,香气层层递进,花香和果香并存,蜜香暗涌,这股香气令人瞬间心旷神怡,对于爱香的女人来讲尤甚。

  鲜叶似佛手柑叶,叶肉肥厚丰润,质地柔软绵韧,嫩芽紫红亮丽,制好后外形如海蛎干,条索紧结,粗壮肥重,色泽沙绿油润,冲泡时,香气馥郁幽长、沁人肺腑,其茶汤颜色金黄透亮,滋味芳醇,生津甘爽。有着的醒神益思、清心明目、利尿祛毒、减肥降血脂、健美延年、降血压、血糖,颐养身心等保健功效。

  历史发展

  名称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闽南骑虎岩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 他突发奇想:佛手柑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香椽)的香味多好哇!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的培植,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佛手”,清康熙年间传授给永春师弟,附近茶农竞相引种得以普及,有文字记载:“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佛手茶因此而得名。永春县山清水秀,朝雾夕岚,泉甘土赤,所生产的佛手茶质量历来为本类茶叶之极品,为别于其他地区的佛手茶,故称“永春佛手”。

  发展历程

  清光绪年间,在县城桃东开设峰圃茶庄,产品即闻名遐迩。清康熙贡士李射策在《狮峰茶诗》有赞佛手茶诗句:“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原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周谷城先生亦为之题赠“永春名茶”条幅。

  永春佛手民国20年制成铁盒包装,通过厦门茶栈源源转销到港澳及东南亚各埠,从此声名鹊起,海外侨亲有诗为证:“西峰寺外取新泉,啜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2篇”。

  20世纪30年代初,就有少量佛手茶开始转销国外。现有茶叶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产量4000 吨,每年外销的茶叶2500余吨。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闽南一带的华侨不但将其作茗茶品饮,还经年贮藏,以作清热祛毒、帮忙消化之药。赞其“西峰寺外取新泉,饮佛手赛神仙;名贵饮料能入药,唐人街里品茗篇。”

  20世纪40年代末,每年销往海外只有几十担,现今,永春佛手得以迅猛发展,栽培面积和年产量更是全国第一。全国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先生赞曰:“永春佛手,点滴入口,齿颊留香,色香味俱臻上乘,不愧为茶中名品。”中国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题词赞曰:“永春佛手,名振神州。”

  1996年,佛手被定为福建省茶树优良品种。现安溪县栽培较少,主产区为永春县,闽中、闽东、闽北有小量引种。

  永春佛手1985年、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7年获 “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的“佛手奖”1995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6年12月28日起,根据《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永春佛手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对永春佛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

  永春佛手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政府《有关界定永春佛手茶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65号)提到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自然地理

  产区分布

  永春佛手茶主产自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

  产地介绍

  永春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现有茶园6.8万亩,年产3935吨,年出口1600多吨,是全国三大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之一。盛产的永春佛手、水仙、铁观音均是乌龙茶极品,特别是佛手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我国名茶。

  地处戴云山南麓,境内群峰起伏,山地资源丰富,又是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日夜温差大。茶园分布于全县22个乡镇,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达1万多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盛产的永春佛手、水仙、铁观音均是乌龙茶极品。

  品质特征

  永春佛手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

  佛手茶树品类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茶汤颜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制乌龙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豪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高味浓,茶汤颜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独具风格;制红茶,茶汤颜色红浓,叶底红亮,品质甚佳。

  名茶特点

  佛手长期不开花、不结果,属典型的无性繁殖茶种,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一芽三叶嫩梢平均重1.5克,为通常适制乌龙茶品类的1.3-2倍,单产高。佛手茶树属灌木型,中芽种,分枝稀疏,枝条细软如蔓,披张到地,叶大,呈椭圆形,大的如掌,多水平着生,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主脉弯曲,叶缘锯齿稀疏,缺刻较不明显,叶色黄绿油光,叶缘略向背。

  据我国外专家鉴定,佛手茶是乌龙茶中最为古老的茶种,其叶大如掌、形似香橼柑,始种于佛寺,故称佛手。在民间俗语,“茶佛一味”,盖始于佛手茶。佛手品类分为红芽佛手和绿芽佛手两种,红芽佛手树姿较披张,嫩芽紫红色;绿芽佛手树姿稍直立,嫩芽淡绿色。

  相关传说

  凤山公(名一瑶,字以熔,生于明朝嘉靖辛酉年,卒于崇祯丙子年),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

  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采集青草药,在小溪边发现一棵树型婆娑,叶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采下叶子一闻,芬香沁入心脾,在嘴里一嚼,顿感清香爽口,韵味悠长,精神陡长。凤山公觉得这是一味良药,就把它采集回家。乡人凡有病痛,用过这味药后,百病立除,非常神验,人们称之为瑞草。凤山公把这味药的枝条剪下,栽到百草园中,居然成活,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药。

  有一次县令的母亲腹泻不止,不知请过多少医生用过多少药,就是不见效。看见老夫人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身如槁木,骨瘦如柴,生还无望,县令非常着急,就出悬赏榜文,寻求神医良药。只要医好老夫人的病,就赏银千两。有人告诉县令,听说玉斗以熔先生医术精湛,近得一味良药,能药到病除,不妨请以熔先生前来就诊治病,或许有效。

  县令听说,喜出望外,马上派人用轿子把凤山公抬到县衙给他的母亲看病。凤山公号脉诊断后说:老夫人是吃食不慎,导致胃肠损伤,加上年老气虚才会病入骨髓。如不用良药医治,恐怕性命难保。县令马上请凤山公行医用药,凤山公就以新发现的这味药为主药配方给老夫人治病。老夫人用药后,腹泻立止,县令非常高兴,问凤山公用什么神药,能使老夫人药到病除。凤山公拿出这味药介绍了发现这味药的历经,当地人称之为瑞草。

  县令拿着这味药仔细端详,觉得这味药叶大如掌,芬香扑鼻,宛如佛手,能让人妙手回春。因此,他就说,以后就叫这味药为”佛手“吧。从此以后,这味药就叫佛手,县令要赏给凤山公千两银子,凤山公坚辞不受。

  从那以后,不但凤山公种植佛手,还教导乡人大量种植佛手,并把这佛手药制成干品,当茶饮用。饮用这种汤药不但能消除病痛,防范胃肠病,而且能清凉解暑,延年益寿,慢慢的,人们称这种药叫”佛手茶“。这就是佛手茶的来历。此后,外乡人纷纷到玉斗求取佛手茶种,玉斗人也慷慨赠与,佛手茶也就慢慢传播开来。

标签: #佛手 #永春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