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一壶茗茶、一把摇扇、一张竹椅……,这幅场景带给人的是一份逍遥和惬意。绿茶茶叶中的茶多酚、糖、果胶、氨基酸等,可以与唾液更好地发生反应,使口腔得以滋润,便造成清凉的感觉。茶叶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能够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和废物,使体温降低。茶叶中的茶咖啡碱对控制下丘脑体温中枢的改善起重要作用,再加上芳香物质挥发过程中也起了散热作用。茶叶口感清香鲜爽,甘冽怡人,喝完清心畅快!茶叶冰凉爽口,比喝雪碧更“透心凉”。
1.苏州,西山
2017年4月9日,两辆私家车驶过太湖大桥。太湖风光,轻掩于细雨薄雾交织的面纱之中。流波百里,若隐若现。置身西山岛上,吸入的空气清冷圆润,瞬间清洗了胸中浊气。首先感慨空气清新的,是北京的导演夫妇;正如感慨江南多春色的,是来自东北的我;感概南朝旧寺香火在的,是经典陶坊的李先生;而细细赏玩碑文石刻的,还是江南大学的金缮达人邓彬、摄影家王俊和苏伽美术馆的林馆长。
林屋晚烟、罗汉圩、水月禅寺、缥缈峰、堂里村……一步一步,脚下枇杷树的经冬落叶已经软糯如毯,而香樟树落下的新叶层叠散落在碎石道上,新春与旧冬的气息混合着各色花香,包裹着人们徜徉于太湖之心。正是採茶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炒茶做茶。苏伽美术馆林馆长的小阿姨,做了五十年碧螺春。现今这双勤劳的手,正在一口黑铁锅中翻炒揉搓,茶叶在她掌心里跳舞,香气扑鼻,叶片渐渐锁紧定型,蜷曲如螺。当咱们再次回到林屋路上的怀真居,天色大晚。怀真居主人陈虎早已等候多时,迎出门来。新朋老友入座,终于聊起今天的主角碧螺春。
2.怀真居,碧螺春
暖黄的灯光下,一张宽大的茶台上摆上了几种茶器。主人陈虎摆上几个山民常用的敞口大杯,形似没有盖子的盖碗;转了个身,他又拿出来两个带把大玻璃杯。经典陶坊的文静、阿玲拿出了经典吴经提梁烧水壶、朱泥调砂宽口古圆壶、经典柴烧白釉公道杯、白釉品茗杯。
这边阿玲开始烧水,主人陈虎已经说起西山岛民的生活。西山多物产,农民们总要从年头忙到年尾。忙过碧螺春,便要忙枇杷、杨梅……光是要提防飞鸟,成熟的果实都要套上小袋子……“茶友们哪有什么时候喝茶,就是随便抓一些,丢到杯子里冲开水就行了”。
小时候上学,长大后外出的那时,陈虎常常会扭开一瓶纯净水,从瓶口塞进去一些碧螺春。浸在冷水中的茶叶慢慢伸展化开。等到想喝的那时,一瓶纯净水已经成了一瓶茶水,口渴心热之际,如此以来的碧螺春真是体贴实惠。平时喝碧螺春如此便利,逢年过节总要多一些讲究。陈虎摆弄着杯子,决定泡最讲究的碧螺春给茶友们喝。
热水注入敞口大杯,约三分之一处。陈虎右手从茶叶罐里捏出一撮茶,投入杯中。待茶叶微微下沉,将杯中水逼出,注满水。陈虎说泡碧螺春水温大约在80度左右。略等片刻,一杯碧螺春已经泡好了。说起泡茶的水,陈虎认为,山泉水最好。将山泉水放在大缸里搁置几日,经沉淀后冲泡碧螺春是最适合的水了。
从前的山民会将山上流下来的水每隔一段截流做蓄水池,蓄水池的水山民用于泡茶做汤。明代以来,山民们就如此以来解决水的情况了。如今的自来水来自太湖,与山泉水比较,水质更适合冲泡碧螺春,山民自然就选择自来水了。白瓷杯。茶底绿叶纤细,毫毛分明,茶汤颜色微黄。轻啜一口,口感自然微鲜,略有水果甜香。续杯后再饮,回甘明显。洞庭碧螺春的色、香、味基本体现了。
在陈虎、林馆长、邓彬、王俊谈论碧螺春的那时,经典陶坊的李先生平静地倾听、细心地品茶。他多年习茶,走遍各大茶区交流切磋,始终坚信经典紫砂壶能够冲泡好各个茶类,能够为茶加分,更好地表现茶。今晚他要在西山岛上初次冲泡碧螺春,温度、时间如何掌握,如何面对陈虎,林馆长如此以来刁钻的老茶客,真是令人期待啊。
3.经典紫砂器,碧螺春
李先生从客位换到茶席主位。水已烧开,茶席已经摆开。和平常不一样的是,李先生准备了两把宽口朱泥调砂古圆壶。他还是先温壶,随后投入三分之一的茶叶。
沉吟片刻,李先生开口了:“洞庭碧螺春适合的水温在80度左右,刚才陈虎先生已经说过了。紫砂壶冲泡碧螺春,关键就是水温的掌控,如果开水直接冲注,茶叶耐不了高温,茶叶内含物质容易被破坏,茶当然就不好喝了。紫砂烧水壶的温点能够实现100度,需要以降温来冲泡。我用两把紫砂壶,有一把是用于降温免得烫伤茶叶。烧水壶沸水注入第一把紫砂壶,历经壸体吸收了温度,大约就是在80度上下,这时注入第二把壶也就是适茶的温度了。
水慢慢地注入有茶叶的紫砂壶后,李先生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壶盖盖上。大概过了五、六秒钟,提壶出汤,茶汤注入公道杯,再一一为茶客们斟至白釉杯。
在座的人都端起茶杯。观茶汤颜色,品茗杯中的茶茶汤颜色略深,入口后,茶汤更圆润丰厚,但略有苦味。林馆长和陈虎皱了下眉头说话了:“滋味丰富了,但有苦味。但是对于老茶客而言,过瘾啊。”李先生徐徐说:“刚才我闷了一下,水温没有超过,不会伤到茶叶,虽然有些苦,老茶客们能接受。但茶友们能接受的口味会淡些。这点我要注意,下一泡能够修正过来。”
待到第二泡茶,注水后,李先生先没有马上有盖上壶盖,大约是7、8秒钟,他盖上盖子,很快就出汤。第二泡送入口中,茶汤鲜爽、甜润的口感都恰到益处,在座所有的人都不禁地点头,对紫砂壶造成了兴趣。李先生这才将公道杯递给各位,公道杯中有股淡淡的蜜香。
李先生又将紫砂壶中的茶底传给茶友们看。大口盖壶底的碧绿茶叶条索分明,映衬在色泽沉着的朱泥壶中,别有一份美感。“比起在玻璃杯中跳舞,如此以来的碧螺春也有观赏性啊。”苏伽美术馆的林馆长说。邓彬老师端过来他用老建盏浸泡的碧螺春,亚光黑色映衬下的碧螺春也美得生动明朗。茶友们站起来,看这一黑一红衬托的碧绿,发现原来绿茶的美,远远不止于玻璃杯。美,需要尝试、发现和想像啊。
第三泡,第四泡,碧螺春的茶汤仍然圆润鲜爽,香气高雅。茶友们闻过公道杯,再闻紫砂壶的茶底,后来又闻起了紫砂壶的壸盖。哎……这下茶友们又有了惊奇的发现。这小小的紫砂壶盖,竟然甜香浓郁,与壶底、公道杯的香气比较别有风味,钻鼻子香啊。这香气怎么来的?到底是什么成分?茶友们忍不住又一翻讨论。
第六泡,李先生直接从烧水壸注水入壶,盖上壶盖,因为这时紫砂烧水壶的水温己降。他说能够闷久一些时间无妨。真没想到,这一杯茶汤口感稠、糯,有一种奇异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呢?喝一辈子绿茶的林馆长笃定地说:糯米香!这就是我听说过的碧螺春糯米香啊。
茶底乏了,壶盖中的香气也消散了。茶友们好像也结束了一次山野旅行:不经意中启程、惊喜不断的旅途和意犹未尽的终点。对于碧螺春和紫砂壶的结合,获得了有滋有味的感受。林馆长说,用大杯泡茶,茶叶始终浸在水中,不明朗不清爽,茶汤变化不大;而用紫砂壶泡碧螺春,茶汤层次分明,茶香优雅,泡水更长,每一泡口感有变化,每一泡都是未知,就让人造成了期待,喝茶的过程也变得丰富精彩了,这次的茶会令他对碧螺春冲泡有新的认识,紫砂壸让碧螺春从平时喝茶提升到了品茗文化的高度。
且慢起身,陈虎和林馆长最后说起,从前的山民似乎曾经用紫砂壶泡过碧螺春,但当年具体情形如何,没有人可以说出一二,只能留给咱们继续追问了。(来源:经典陶坊;作者:段卉)
更多绿茶的茶叶知识大全,欢迎访问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