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茶叶的分类是依照加工工艺、发酵程度的不一样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六种茶类。其中,白茶加工工艺最为简易,通过日晒萎凋和干燥,不经杀青、揉捻,使白茶贴近自然,保存了茶叶原有的清香,成品茶白毫满披,白茶也因而得名。这也成为白茶所独有的特点。
福建省福鼎县一带盛产白牡丹茶,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草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两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年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通常,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头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天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 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忙群众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群众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来源:养生之道网)
白茶不炒不揉,主要以长时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为工艺特征,其中萎凋工艺尤为重要。白茶加工过程的物质变化是以多酚类物质轻微氧化为主,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的降解、色素和香气物质的转化与形成为辅的变化过程。多酚类及其他物质的转化降低了茶鲜叶的青气与涩味,增加了茶汤的清醇滋味。在挥发性香气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活性高、阈值低,是构成白茶高品质花香的重要成分。
更多白茶的茶叶百科,欢迎访问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