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冠归属于武夷岩茶,是以“白鸡冠”鲜叶制成的乌龙茶,为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因其茶叶嫩芽呈浅黄或象牙白,与老叶形成鲜明比较,冲泡后形态呈鸡冠状,且叶边殷红而得名“白鸡冠”。因产量稀少,有“犹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感,被誉为“茶中隐士”。
乌龙茶有着养颜、排毒、利便、抗化活性,消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分子等功效。中老人常常喝乌龙茶有利于维持听力。对男性听力的防护作用明显大于女人。虽然喝乌龙茶对听力有保健作用,但都不能饮之过量。一天喝茶的量以1~2杯为宜。
乌龙茶有预防和降低血中脂质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饮用乌龙茶还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红细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多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体外血栓形成试验,也说明乌龙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白鸡冠最大的品类特征就是嫩叶淡黄,香气清锐,岩韵悠长。其条索紧实、绿中透红,茶汤淡黄明亮、清澈见底,滋味醇厚甘鲜,香气高爽,既有花香又有清香,叶底米黄淡绿、红边尽显,多次冲泡仍有余香。
白鸡冠不但有着独特的岩韵,还有味甘而不寒,清心、暖胃、抗疲劳等特殊保健作用。因归属于武夷岩茶中发酵较轻微者,在炎炎夏日饮用有着消暑化积的功效。白鸡冠能发汗解表,其所含的咖啡碱能刺激肾脏,促使尿液加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降低有害物的滞留时间。
白鸡冠成名早于大红袍,在明代就已极负盛名,为世人所知,并作为贡茶。据武夷山地方志记载,居住在武夷山一带的茶农早在四百多年前便已开始采摘,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山慧苑岩火焰峰下的外鬼洞也有此茶树。因其香气清幽,岩韵含蓄,而与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并列为武夷山四大名丛。
据记载,白鸡冠闻名于世还与一段治病故事有关,明代时期有一位知府带着家人历经武夷山时,幼子忽然得了一种怪病,腹胀如牛,吃什么药都没用,不见好转,知府忧心如焚。
无计可施之下来到慧苑寺求神保佑,寺院的和尚泡了一杯热茶款待知府,知府将茶让给了他儿子,其子喝完茶后竟然腹胀全消,知府便问僧人此茶叫什么名字,僧人答日白鸡冠。
知府之子病愈后,知府将此事奏明皇帝,还要了一些白鸡冠茶叶进献给皇上,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下令慧苑寺僧守卫此茶,每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并年年进贡。白鸡冠也因而列为武夷名茶,历代被世人所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