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下有好多小类,品类繁多。如:铁观音、水仙、毛蟹、武夷岩茶、冻顶乌龙、肉桂、奇兰、罗汉沉香、凤凰水仙、岭头单丛、色种,等等。
铁观音归属于乌龙茶(青茶),是半发酵茶,处在红茶和绿茶之间。铁观音茶条卷曲,色泽砂绿,有着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既有红茶的醇厚,又有绿茶的清香,容易与其他茶类区分开来。其中以安溪铁观音最为出名,是闽南乌龙茶中的佼佼者,其细腻的花果香久负盛名。据《安溪县志》记载,铁观音发源于安溪的西坪尧阳,于清雍正年间发现并开始推广。有“美如观音重似铁”之说,据茶农常说,真正的铁观音茶特别厚重,泡开之后还能够呈现红色的边沿,是其他品类茶叶所没有的。他们认为这种优秀的茶叶有着铁骨的分量,因此才以“铁”冠之。
想将茶泡好,需要泡茶人懂得对茶水比例进行正确判断,掌控合适的水温,合理利用茶器等等。而这些硬功夫,都需要在平时生活重复练习。
铁观音不但是成品茶叶的名称,也是茶树的总名,在植物分类学上归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铁观音种。其中又分为红心铁观音和绿心铁观音,这两个亚种都能够制成铁观音成品茶,可是因为红心铁观音的口味更醇正,因此目前市场所销售的铁观音茶大部分都是以红心铁观音为原料制成的。铁观音依照采收时节的不一样能够分为春茶、夏茶、暑茶、秋茶,也就是说一年当中有四个时节能够采摘铁观音,个别气温较高的地方还能够采摘冬茶,其中,以春茶的产量最高。
铁观音的制茶技术分为采摘、做青、炒青、揉烘四大步骤,之后制成毛茶,再历经精选、称重、包装制成成品茶。铁观音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用香花窨制,却有着一种天然的花香,这要归功于“摇青”,做青里面的“摇青”是铁观音独特的操作方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一共要四摇四凉,讲究的是动静结合,容易的说,摇青的目的就是除去杂味,留存铁观音独特的香气和韵味,特别要说的是,铁观音的香味形成完全是摇青的结果,没有添加任何香料。
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铁观音也能够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在加工工艺上,清香型铁观音就是毛茶去梗、去杂物以后的半成品茶;而浓香型铁观音是平时大家常说的成品茶,即精茶。大家平常喝的通常都是清香型铁观音。铁观音包含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各种营养和药效成分,有着清心明目、杀菌消炎、减肥美容、延缓衰老、抗癌症、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有关铁观音的起源,在安溪民间乃至福建省内有许各种说法,而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之一,是有关魏荫的传说。相传,清雍正三年前后,住在西坪尧阳的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早晚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茶三杯,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它枝壮叶茂,芬芳诱人,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的吠声,把一场好梦搅醒。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山里的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繁殖,株株茁壮,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一天,有位私塾先生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什么茶?魏荫就把历经告诉了他,先生听后说,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应称“铁观音”。魏荫听后连声叫好。从此,魏荫被认为是铁观音母树的发现者,另外也成为铁观音制作技艺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