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又叫“侨销茶”,归属于发酵茶类,黄茶的诞生颇为巧合,是在生产绿茶时加工工艺出现偏差而偶然得到的,因而加工工艺十分相似,可是黄茶与绿茶的口感、茶汤颜色和外观都有很大不同。
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
杀青
锅温200℃,多闷少抖,时间4min,杀青后立即闷黄
初包
含水量60-65%,温度45-50℃,时间60min,控制减重率在10%以内
二炒
锅温120℃,时间3min左,控制减重率10-15%
复包
含水量35-50%,温度45-50℃,时间50min,控制减重率在10%以内
三炒
锅温80℃,时间3min,控制减重率在15%以内
摊放
含水量30-35%,时间24h,视具体闷黄程度而定
四炒
锅温60℃,时间5min,控制减重率在20%以内
烘干
温度100℃,时间40-60min,中间摊晾一次
保健功效
因为黄茶独特的“闷黄”作用,多酚类物质发生非酶促氧化,刺激性和收敛性大大降低,氨基酸、可溶性糖占比增。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今人们对黄茶功效有了更加多的认识。众所周知,自由基占比过高对茶叶品质、抗氧化功能及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消极作用。刘国根等研究说明六大茶类自由基占比高低为:黑茶>青茶>红茶>黄茶>绿茶>白茶。黄茶加工中,因为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鲜叶高温杀青过程中已基本丧失,因而降低了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过程。因而就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的角度而言,黄茶相比目前市场热卖的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等,有着更好的防癌作用和更高的保健价值。
吴艳艳提到,黄茶维生素C占比高于白茶。釜山国立大学赵欣等采用MTT法对黄茶进行体外防癌效能比较实验,提到黄茶对HT-29结肠癌细胞有较强的诱其凋亡的能力,比绿茶具更好的防癌防范作用。邓潇潇等研究了黄茶对SD大鼠胃损伤防范作用,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黄茶(1000mg/kg灌胃浓度)有着较好的胃损伤防范作用。此外,黄茶还富含各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消食、加强血液循环、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利尿祛毒等功效,并非常适合胃肠功能不好的中老人群饮用。(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