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经实践证明,这些成分对于预防治疗食道癌有明显功效。平时不妨多喝一些黄茶,有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01.冲泡方式
冲泡鹿苑毛尖,第一杯当倒掉,喝第二杯、第三杯时,其香味即沁人心脾。另外,如用正宗紫砂茶具冲泡鹿苑毛尖,品时味道会更佳。
0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於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於明代正德年间。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较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泥泽和质地的差别,历经“澄”、“洗”,使之出现不一样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一样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宜兴紫砂茶具之因此受到茶人的锺情,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独具一格外,还与这种茶具的质地适合泡茶有关。后人称紫砂茶有着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都不会爆裂。因而,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茶汤颜色。
中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於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历经历代茶人的不断创新,“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就是人们对紫砂茶具器形的赞美。通常认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有着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如果以时长来划分的话,紫砂壶大致能够分为明清以前的古壶,和二十世纪以后的近当代壶。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其中一个有着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类,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能够说是紫砂制造工艺可以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
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喜好者的追捧与青睐。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从此蔚然成风。
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随着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通常署名“二泉”所作。因为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通常能够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而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作者:曹束,来源:品茗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