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1987 ▎四川从川红工夫红茶到红茶产业的崛起

粤湘源 11 0



  四川是茶树原产地范围、是世界茶业的发祥地、利用茶叶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四千年之久。早在公元前59年居住在成都的王褒在所写的《僮约》中曾有“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区)买茶”之句,这是我国茶市在历史文献中最早的记载。

1951-1987 ▎四川从川红工夫红茶到红茶产业的崛起

  四川茶叶向来以供应边销和内销为已任,新中国成立以前只有少量绿茶运上海卖给洋行出口,有一部分边茶由西藏转销不丹,尼泊尔等邻国。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茶类品种和数量都有增加。五十年代开始有工夫红茶和绿茶调供口岸公司出口;六十年代开始推广红碎茶生产,迅速成为我省主要出口茶品种。外销茶类品种以红茶为主,其次为绿茶和特种茶。

  1951年在宜宾、高县、筠连、万源等县开始推广工夫红茶,当年首次调拨出口130吨。随后工夫红茶产区扩大到珙县、城口县和重庆市,以求增加出口货源。1969年因全国工夫红茶大量积压滞销而压缩产区,我省遂集中到宜宾地区生产工夫红茶,其余均转产绿茶。1951—1969年平均每年产销工夫红茶800吨。70年代国际市场销势好转,川红工夫茶年产销量增加到1000吨以上,80年代最高年(1986)年产销量达4000吨。

  工夫红茶:外形条索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鲜甜高长;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甜醇鲜爽;叶底软亮红匀。

  1963年中茶总公司根据国际市场上红碎茶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90%的形势,开始在湖北恩施茶厂和四川新胜茶场探索红碎茶生产技术进行试制。1964年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江苏等省,邀请有关单位派员参加各省红碎茶(当时称分级红茶)科学实验小组。四川省实验小组设在国营新胜茶场,自制出新产品200吨,品质符合出口要求。几个国营茶场相继改制红碎茶,到70年代初年产量达1500吨左右。1974年3月全国茶叶会议决定把四川列为全国红碎茶重点产区之一。同年12月中茶总公司在广东佛山召开全国红碎茶产销经验交流会,认为必须按照全国茶叶会议精神,积极地在农村公社发展红碎茶生产,才能在短期内提供更多的出口货源。四川从1975年起向农村公社推广生产红碎茶经过培训制茶技术人员,资助制茶设备等工作,当年建成社办红碎茶厂8家,产茶26吨。随着茶叶生产的大发展,社办茶厂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扩大,到80年代中期,我省30多县兴办了红碎茶厂240多家。四川最高年(1986)产红碎茶13000多吨,其中社办茶厂产量约占85%。四川红茶品质较好,向来受口岸公司和外商的好评。

  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曾荣获1985年第24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金奖,南川红碎茶曾荣获1986年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金奖。四川红茶1951—1987年调供上海、汉口、广州等地外销共计93684.45吨;1980—1987年自营出口30767. 4吨,两项合计出口红茶12445l.85吨。

  综上所述,四川红茶,无论是在数量或者是品质方面,都具备获得消费认可、合作保障、价值信赖的基础。对于当前,振兴四川红茶产业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文中部分数据相关内容,摘转自《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志》。愿能带给更多茶叶爱好者及各界朋友,更多认识了解四川红茶的发展历程。

  2020年7月4日

  四川茶博会

  川红工夫执念者从心起航

  宜枝独秀

  品牌即将发布

  (本图文来源: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武阳买茶,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红茶 #红碎茶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