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克、10克、13克,岩茶包多少克才算正常?包得少就是偷工减料?

粤湘源 10 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8克、10克、13克,岩茶包多少克才算正常?包得少就是偷工减料?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前段在频繁试小品种茶时,有位朋友路过。

  拉她一起喝几杯,给点试喝反馈意见。

  于是她就成了义务试茶员。

  兼职是顺便帮忙拍几张干茶、冲泡、汤色、叶底的实拍照。

  原因无他,满桌子都摆满了茶。

  既要试,又要记,还要泡。

  遇到大阵仗的试茶情景时,还真的顾全不了那么多。

  将茶样齐齐整整地摆在桌面,3-4款为一组,同台竞技。

  剪开泡袋,正准备往里投茶时,忽而灵光一闪。

  糟糕,忘了很重要的一步——称茶。

  朋友好奇,咦,这不是已经单独包好的岩茶嘛,直接一次一泡不就行了。

  不行!万万使不得。

  因为这事,我们在试茶时曾吃过亏呢。

  《2》

  之前试过一批足火肉桂。

  泡法呢,还是老规矩。

  盖碗冲泡,注入沸水,合盖出汤,沥出茶汤。

  茶汤倒入玻璃公杯后,端起一看。

  嚯,酱红色的茶汤!

  难不成,这茶发酵过头了,怎么看着这么古怪。

  尝试性喝入一口,滋味呢,极煞极浓。

  端起手中这杯茶,闻了闻,花香果香比较微弱,总体上是一股炭火气息。

  但就算这肉桂的火功焙得有些过,茶味也不该这么浓啊。

  浅浅一抿,苦味立刻像针扎那样,将舌头狠狠刺了刺。

  又苦,又刺激。

  这种苦苦的茶汤,如果实在要喝,建议一口闷。

  基本谈不上慢啜、细品,搅动、吮吸的必要。

  赶紧先吞下去,舌头才能少遭罪。

  不然就是吐出来为好,尽量避免茶水在口腔内长时间停留。

  好奇怪,这泡肉桂的香气细幽,按理说山场不会太差,怎会出现这么苦口的茶味?

  难不成,里面加了含有苦底的黄观音?不应该啊,黄观音的香气透天,而这肉桂香气细幽,不符合黄观音的香气调性。

  难不成,做青走水时没有走透,估摸着也不像,看着军绿色的叶底,倒是蛮正常的。

  那还能是什么?

  低头一看泡袋,找到了答案。

  原来这泡足火肉桂,足足包了13克一泡!

  《3》

  和8克一泡相比,13克这个数字有些夸张。

  单论克数,接近翻了一倍!

  但我们在泡茶时,还是按老规矩,用标准盖碗泡。

  盖碗的容量,仅是110毫升。

  注水量不变,而投茶量却激增,难怪这杯茶会泡得这么重口味!

  说实话,遇到这么重口刺激的茶味,很难细辨它的香气类型、细腻程度、稠滑与否。

  试茶时全部的注意力都被“重口味”吸引。

  再说了,同时泡开多款岩茶。

  摆成一排,轮流冲泡,直接对冲。

  在互相对比PK的时候,得排除干扰项。

  至少,茶水比例要一致。

  两泡肉桂在对比时,一泡包13克去冲,另一泡仅有8克。

  即便前者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4》

  一款陌生茶拿到手,该怎么鉴别它的品质?

  答曰,试泡。

  那试泡时,该用哪种方法?要不要学审评那样,分别闷2/3/5分钟再出汤。

  麻花的想法是,按自己熟悉的泡法即可。

  如果这泡茶闷了后,茶味特别浓重。

  喝茶时,难以再从闷浓泡苦的茶汤里,欣赏出醇厚、稠滑、香馥。

  倒不如换成平日常用的快出水泡法,一探究竟。

  上礼拜在大量试新茶时,虽说试茶任务量很大,但我们还是坚持每泡茶在泡之前,先倒出称重。

  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条。

  玉桂,包9.3克。

  白鸡冠,包8.6克。

  矮脚乌龙,包10.2克。

  最夸张的是,金观音竟然包了13.2克!

  呃,这误差也太大了。

  对待每泡岩茶的克重,麻花一直觉得,好茶不需加料。

  再说,给多了也不需要。

  因为这会让茶味泡浓。

  因为这会影响试茶公平性,导致茶味喝不准。

  以那泡金观音为例,还好在泡茶前,将它多包的5克干茶称了出来。

  不然,一锅囫囵乱炖,泡出来的茶汤不知该有多浓。

  那泡本应花香馥郁,茶味饱满的金观音,极可能因为茶味浓苦被淘汰出局。

  白白的就错过了一泡好茶。

  《5》

  昨晚去某音逛了逛。

  看到了一款又一款,低价到让人咋舌的正岩茶。

  每斤不过百的情况,比比皆是。

  讲真,这种低价倾销的情况,早已经不是新闻。

  懂的人,自然都懂。

  按这种便宜价位买的茶,不是真货,不可能真正产自正岩。

  甚者,再稍微谨慎一些,遇到这么便宜的茶,估计很多茶客在喝之前心里会掂量一二——这到底能不能喝?

  正当麻花感慨于,这些接近半卖半送的茶,价格怎会如此低廉时,看到一则买家秀评价。

  图片是用薄铝袋子包装的,满满一大袋的黄观音。

  看了下规格现实,足足有200克。

  论数量,绝对是杠杠滴。

  但那位买家留言里,却处处透露着无奈。

  “每袋少装点也行啊,装怎么大包岩茶不能喝,有什么用。”

  看了下图片详情,讲真,图中的黄观音在我们眼里,更接近边角料。

  很像岩茶在挑拣时,故意挑出来的蜡片、粗老叶集合体。

  然后被人收了起来,再次做成这样的改制茶。

  一看干茶品相,就问题多多,低廉不堪。

  其茶味,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难怪那位买家给出的评语是“不能喝”。

  无独有偶,昨天留言里,也有茶友在回忆。

  回忆自己第一次买岩茶的经历。

  第一次接触岩茶,来自某宝。我在某宝上,买过肉桂,买过黄观音……

  我要说的,就是买黄观音那次(姑且按标签称之为黄观音吧),寄来的除了我买的,还有一大盒水仙,嗯,送了一大盒大概250g“老枞水仙”,现在想起来真是呵呵。

  偶买噶,买黄观音还送老丛水仙。

  这卖茶逻辑,还真的让人想不通!

  讲真,茶是买来喝的。

  能不能喝,能决定一泡茶是否能当口粮。

  好不好喝,能衡量这泡茶是否物有所值。

  如果这满满一大包茶买入手后,自己没有勇气泡开喝,也完全喝不下。

  到头来,没有半点意义。

  一大包买了不能喝的茶,即便再便宜,也不建议入手。

  《6》

  每泡岩茶究竟该包几克?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明面上8克、9克、10克那么简单。

  而是看质量。

  如果质量没保障,就算包上满满一斤,又有何用?

  这就像小数点后面的000000,毫无实质意义。

  但也有人说了,每包茶争取多包一些,显得商家更加大方与慷慨。

  同样一模一样的问题,之前麻花也有遇到过。

  有茶友觉得,我们每泡只泡8克,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外面都是包10克居多……

  这就是想岔了。

  只包8克,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茶有信心。

  只要内在茶味积累足,8克一泡,绰绰有余。

  好茶不贵数量多,而是品质精!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茶友来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长?这要从岩茶的火功说起

  滋味不够,克数来凑,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

  ​喜欢喝武夷岩茶的你,听说过岩茶里的“倒青”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岩茶 #茶味 #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