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熟茶诞生于本世纪70年代中期,现在上网查或看书籍,都清楚明白。但在2006年普洱茶红火的前后是混淆的,“73厚砖”、“大益7262是72年生产的”、“ 生茶存放时间长了就变成熟茶”等,我辈等有几人没被忽悠过?所以茶友我又啰嗦几句熟茶历史。
熟茶是特定时期偶然发现的适合广东、香港及东南亚华人口感的催熟茶。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那时的普洱茶主要销往藏区和东南亚地区。五十年代后期,香港的茶楼以普洱茶为主,而消费者又喜欢喝有陈香味红汤褐底的普洱老茶,追求红汤,叶底黑,有陈味。刚好有人喝到放在地窖中导致发酵的普洱茶,觉得发酵过的茶口感另有滋味,后逐渐推广,就这样因保存不当的偶然因素成就了后来受追捧的新茶品--普洱熟茶。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
随着老茶的兴起,70年代初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从香港茶商将普洱青茶放入地窖中催熟的做法中得到启发,研究出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方法就是用温水渥堆工艺。
1973年,是普洱茶史上重要且特殊的必须翻开的一页。4月3日,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召开茶叶加工座谈会,特别强调了要发展普洱茶。云南省人民政府也收到外贸部电报,安排省公司发酵生产250吨普洱茶应急供应港澳同胞。
“省公司”不敢怠慢,派出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负责人吴启英、技术工人李柱英,勐海茶厂审检负责人邹炳良等两人,下关茶厂审检负责人李格风等两人,组成七人小组赴广州茶厂学习普洱茶渥堆生产过程。同时省公司销售人员黄又新带回香港茶商提供的多款经渥堆发酵的普洱散茶样品及要求。三大厂展开了攻关,1974年,首先是昆明茶厂在照搬广东温水渥堆失败后,改用冷水渥堆发酵获得成功,随后勐海、下关两茶厂也获得成功。达到了澳门、香港和广东、泰国对普洱茶的要求:红汤,叶底黑,有陈味。
(勐海茶厂7572熟饼)
(下关茶厂的7663销法熟沱)
1976年昆明茶厂7581熟砖,勐海茶厂的7452(注意:不是1982年才批量生产的生饼7542)和7572的熟饼,下关茶厂的7663销法熟沱,开始批量生产及出口,成了云南茶叶公司的拳头产品。
熟茶是为了完成任务,学习广东发酵技术,三大厂再利用原有试验经验结合各地气候、原料特点,生产出符合港澳口感要求的茶品。既完成了任务,也诞生了新的品种普洱熟茶。
人为干预“催熟”的新型普洱茶--普洱熟茶,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原料远远不够,接着就有了古树矮化提产任务和大量种植新品种台地茶来增量。可以说熟茶、古树矮化、台地茶种植是完成任务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所致。这深深的时代烙印,只有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才有共鸣。
“73厚砖”纯属造假忽悠;大益7262并不是72年生产的,1996年试生产的,是编号的特例,是一款高等级熟茶,中间的“2”和“6”分别代表茶面和茶底使用的原料等级,最后的“2”是勐海茶厂的代号。
熟茶是普洱茶发展中的一个变种。生茶与熟茶犹如马与骡子的关系。生茶永远不可能变成熟茶,正如马永远不可能变成骡子一样。熟茶是“催熟”,生茶是自然转化。
人工发酵普洱茶是一种偶然,是无心插柳的产物,用今天的词语是创新,是发明创造。但是,人工发酵做出的普洱茶并不等于陈年生普洱,陈年生普洱是自然发酵,时间是多年以上。喝新生普洱与喝绿茶区别不大。
赤水河成就了茅台酒,同理“一源井”成就了“勐海味”。
(勐海茶厂内发酵用水“一源井”)
水是茶之母。都用来制作发酵,要成就名酒名茶→名水不可少。
“一源井”是澜沧江水域从石头里渗出来的水,矿物质的含量比较高。整个茶的发酵需要通过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来完成,而“一源井”的矿物质与微生物发酵催化酶需要的矿物质非常相似。经这口井水发酵的普洱茶,有一股非常独特的香气,比起自然陈化的陈年普洱竟毫不逊色!人们也尝试过用别的水制茶,但事实证明,只有一源井水制出来的茶最醇、最香。因此,熟茶发酵或平时泡茶富含矿物质的“磁化水”最好。
所谓“勐海味”的熟茶,第一是味道比较纯正;第二是甜;第三是醇和滑。形成“甘润醇厚”的味道,是气候、水源、技术的综合结果。
2005年10月25日,由勐海茶厂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将其命名为“一源”。“一源”即“惟一的水源”,因为有“一源”,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勐海味”。
熟茶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活,与生普洱茶不同,如果说生普洱茶优质原料占70%+标准工艺占20%+规范存储占10%﹦100%的好生普洱,那么熟普洱茶应是优秀工艺占50%+优质原料占40%+规范存储占10%﹦100%的好熟普洱。
看了以上的文字,应能理解了70后的普洱熟茶还很年轻,并不像生普那样历史悠久!
2017.12.18
作者:回归田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