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鬼夜谭」炒了个热闹,喝了个寂寞

粤湘源 11 0



  普洱茶其实早已是买方市场,产能过剩,年份茶库存压力与日俱增,每年被品饮消耗掉的只占极少部分。

「茶鬼夜谭」炒了个热闹,喝了个寂寞

  这几天逛茶叶市场,连续试了几款年份茶。

  第一款,是某藏家于2006年定制的勐库茶。开汤口感还不错,陈香味足,汤底厚重饱满,品饮价值是有的。

  这款茶近日放仓,经二道贩子过了一手,开价260元/饼。十五年陈期的茶,这个价按说也不算贵。问题是,因其属于私人定制,包装绵纸上并无厂家的品牌标识,包装设计也土得掉渣。没有开汤试过的茶友,想来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第二款是大厂货,2003年出品的沱茶。茶汤青草味明显,香气弱,涩重难化。十八年的陈期尚且如此,垃圾茶无疑。就这,藏家还要价150元/个,恐怕白送都没人要。

  第三款是一个藏家品牌的生茶,陈期十年。茶汤厚度尚可,但仓味浓重,应该是仓储环节出了问题。

  在二道贩子处试茶,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茶贩子赚的是快进快出的差价,什么垃圾货都敢卖,什么牛皮都敢吹。若非专业人士,很容易被他们讲的故事打动,或者抱着捡漏的心态掉进坑里。

  年份茶来源复杂,仓储状况不明,认品牌、看包装没有任何意义。在2007年普洱茶炒作高峰期,许多品牌厂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都生产过数量可观的不靠谱产品。时过境迁,这些茶因品质问题,并没有多少被消耗掉,而是在茶贩子手上来回倒腾。但垃圾终归是垃圾,随着陈放时间的推移,只会变成有年份的垃圾,垃圾堆才应该是其最终归宿。

  不排除一些藏家定制过品质上佳的茶,但离开了品牌背书与权威渠道的推介,其真实价值很难被市场认可,基本上也不具备流通变现能力。

  近几年来,莞仓年份茶放量剧增。在二道贩子的撺掇下,很多茶在“东莞-芳村”的主渠道来回倒腾,价格日渐炒高。部分具备品饮价值及品牌知名度的年份茶,人为控货的现象十分明显——控货的目的就是为了拉高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

  以老茶鬼推介的一款年份茶为例,前两年藏家卖不动,只求以低价打开市场。现在随着新一轮炒作风潮的兴起,藏家开始有意控货,供货价居然比之前的线上零售价还高出一大截,岂不怪哉?

  也曾与某主打老班章的品牌代理商交流过。他的想法更加直白:代理商不但要赚批发的差价,更要赚零售的利润,当然要把货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决不能让第三方来分羹。

  他们不清楚,或者是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普洱茶其实早已是买方市场,产能过剩,年份茶库存压力与日俱增,每年被品饮消耗掉的只占极少部分。捂盘,控货,有价无市,自欺欺人,到头来就是个笑话。

  朋友圈忽然刷到正在热炒的“仓颉号”。一位骑电动车的大妈,手拎“价值”10多万的一提茶从今大福门口驶过。如此“昂贵”的金融茶,也不怕当街被人抢了。这位“仓颉大妈”还煞有介事发帖称,“当然我是很喜欢喝普洱茶的,已有喝普洱茶二十几年了!这次在(再)看到仓颉号上市,我是赶紧入货一提,当然还会继续买的。我今天也让老板泡了一泡仓颉号!口感及底韵,比刚开始出来的轩辕号还要好喝!也让我很是惊讶的……”那么多惊叹号,心情之激动可以想象。不过大妈显然没说实话,入手这种金融茶唯一的目的就是投机,跟喜不喜欢喝普洱茶没有一毛钱关系。

  炒了个热闹,喝了个寂寞。如今的茶市,就是这个鸟样。

  文: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2021.7.2

标签: #品牌 #年份 #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