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浸淫普洱茶行业日久,听到最多一个词便是“玩茶”。
玩,代表的是一种态度——“玩,弄也(许慎《说文》)”。玩茶,多少都带着些不严肃的成分,但身心投入是肯定的。
玩茶的前提,在于普洱茶具备其它茶类所没有的“可玩性”。一饼茶,可以讲历史,山头,树龄,工艺,仓储,年份,转化,香气,滋味,口感,冲泡方法,品牌文化,升值空间;可以讲纯料,拼配,单株,新茶,老茶,印级茶,号级茶,大师茶,古董茶,玩家茶……无论是产区或是产品,普洱茶的多样性、品牌密集度与巨大存世量,每一个点掰开揉碎,都有太多值得玩味的话题可讲。
近年来,茶文化在内地的勃兴,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普洱茶从业者的大力推动,以及玩家群体不计成本的“疯玩”。可以看到,无数跨行业的精英循茶香而来,或著书立说,或拓荒山头,一片树叶风靡大江南北,“玩茶”已成为一种高品味生活方式的象征。
但,“玩”总要有个限度,越过了理性的界限,就容易走向反面。
有玩家这样自我解嘲:“本来是玩玩茶,结果被茶玩了”——收一点,藏一点,囤一点,存货越积越多,稀里糊涂成了投资客,解套遥遥无期。
有玩家在追求极致的路上越走越远,忘了因何而出发。由山头而古树,而单株,而单株拼配,而单株发酵……永远找不到最好的茶,只有更好的茶。生攀比心,是痛苦纠结的根源。
有玩家热衷老茶,同庆号、福元昌、亿兆丰、八八青……满屋子难辨真伪的“古董茶”,倾半生心血尽,掬一把辛酸泪。
有玩家另辟蹊径,普洱茶成了实验的材料。于是有“玩”出了普洱“绿茶”,普洱“红茶”,普洱“白茶”,普洱“单从茶”,普洱“乌龙茶”,普洱“龙井茶”……已近于走火入魔,无药可医。
有玩家好为人师,自己还没闹明白什么是茶多酚,就忙着到处立道场,带徒弟,通经络,讲茶气,硬生生把茶学“玩”成了玄学,误人子弟,害人害己。
有玩家舞文弄墨,指点江山,语不惊人死不休,只为博眼球,争流量,出风头,却不知自己还是个门外汉。玩弄话语权,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对行业的危害也越大。
“玩茶”,贵在平常心。尽情享受茶的美好,不必为占有而劳神费力。
司马光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千利休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超越“玩茶”本身,视茶为无物,进入云淡风轻境界,方得茶之真趣。
一杯茶的美好,皆在真趣二字。这是懂不懂得“玩茶”的唯一分界线。
就这么简单。
文:老茶鬼(茶业独立评论员) 20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