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播,主要是在寻求、开发和利用商品资源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传播开的,而不仅仅是“传教士”式的直接传播方式。茶叶正好扮演了这一角色。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茶叶的贸易交流而实现的。
中国茶叶传入欧洲,就如同土豆、番茄、玉米、红薯自拉美传入欧洲一样,都是救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但是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改善人类命运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外国人对于中国茶叶的发现,主要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公元9世纪起,是由经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去朝觐、经商和旅游而走遍世界的大食人实施的 (如公元852年的大食商人苏莱曼);第二个阶段是由16世纪以来入华传教士们完成的 (如利玛窦、达克鲁士、罗历山等人);第三个阶段便是由16世纪之后以广州港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茶叶之路实现的。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闻名世界,但是荷兰把饮茶风俗带到欧洲大陆
着重讲讲第三阶段: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的茶叶大量流入西方,茶叶变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五大主要商品 (丝绸、瓷器、茶叶与中草药、农作物) 之一。从1697年开始,英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茶叶4吨以上。从1717年开始,在英国对华贸易中,“茶叶已开始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商品”。到18世纪末,出口英国的茶叶总额增至9000多吨,十九世纪已达10000余吨,茶叶贸易成了西方列强的东印度公司最重要和盈利最大的项目,也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
171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清朝政府签订广州港口的正式输出契约,开始从中国定期输出茶叶。
1720年至1740年期间,咖啡馆逐渐流行贩卖带回家冲泡的茶叶,这个时代,英国的茶器也配合流行在家喝茶而开始普及。茶成为一种家庭饮料的时间,应该是从1714年至1724之间开始兴盛,但是由于当时茶叶过于昂贵,因此当时英国有佣人不能接触茶叶、茶具与茶叶本身也都额外放置上锁等规矩。
1721年英国获清廷认可,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茶叶输入的独占权,因英国国内茶叶的需求量增加,致力于扩大进口量。东印度公司所记载的:十八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输入量,1721年的茶叶进口量于之后也逐步大额增长。
大英帝国借由东印度公司掌控18-19世纪,被称日不落帝国
茶叶导致英国发动的两次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和鸦片战争
维多利亚时代,茶是奢侈品,被装在像珠宝盒一样的盒子或银制的茶箱里。客人抵达,仆人把茶箱小心捧出,女主人才用钥匙开箱取茶。英国人爱红茶,从1661年远嫁英国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开始,她的嫁妆当中,就有自己要喝的东方神秘之药——茶,以及茶具瓷器。
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拉开序幕
既是奢侈品,高额税收是免不了的。18世纪后半,连殖民到新大陆的人也逃不了英国政府的茶税,加上其他政治经济的压迫,终于迫使美洲人民将满满三艘船的茶叶倒入波士顿港,发动美国独立战争。另一方面,英国支付茶叶的白银,已经多到动摇国本的地步。为解决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英国想出的办法,就是输出鸦片,最后引发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有着英国对中国茶叶掌控争夺的影子
茶叶对中国大一统的影响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稳定和维持,其中也有茶叶和茶文化的巨大功劳,特别是在以肉食为主且喜欢饮茶却又不生产茶叶的地区,如在历史上的吐蕃或藏族居民中,在蒙古地区以及新疆地区。这些地区和民族,与中国中央政权在地域与民族之间的联系纽带,也包括茶叶和茶文化,由此而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画作
茶叶的供需关系,加强了这些民族和地区之间密不可分和互相依存的友好关系,从而增加了他们对于中原王朝和人民的向心力,使中国在几千年间稳定地维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体制。所以,茶叶为缔造中华各民族间的文明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延续,功不可没。
窃取中国茶种
在“植物大盗”福钧偷盗中国茶种之前,那些精美的英国下午茶的搭配“茶罐”和“茶具”均出自中国瓷器的仿制,因为中国瓷器与中国茶叶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瓷器的制作秘密和中国植物均是国家机密,轻易离国不被允许。
福钧曾受伦敦皇家园艺学会的委托,去中国觅寻东方的奇珍植物,拥有此经历的福钧被当时数值庞大的茶叶销售受中国制约的东印度公司以每年将近200英镑的报酬去窃取中国的茶叶种子,当时外国对于茶叶这种植物的了解浮于表面,依然认为红茶是红茶树,绿茶是绿茶树,更遑论龙井.水金龟等名堂,这些都是个谜!
蓄辫乔装成中国人的的福钧和雇的向导
除了取得上等茶树和种子,福钧还抓住机会获得制茶秘方,以及茶园管理等一切与茶叶相关的事宜,制作步骤事无巨细的被记载,比如不同茶类都是相同的茶树,是因为“适制性”导致制作工艺的差异被分为不同的茶类。
所有茶叶的秘密和样本均数被成功带到东印度公司,这不仅改变了全世界的茶叶版图,从此在印度.肯尼亚..印尼和斯里兰卡等遍布,中国已不再是唯一产茶制茶之地,随着东印度公司在全世界的殖民,茶叶种植技术被带至全世界。也为清廷的收入沉重一击。
茶作为首批全球化的商品,至今余韵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