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说说如何识别正常的泥料。特别说明:此为本人玩壶经验之谈,个中观点难免触动一些商家的利益,不喜者请绕行,请勿对号入座。展示壶也勿询出处。
我理念中定义的正常的泥料即指由原矿练制,不加化、不冲浆、不酸洗,按照传统练泥方法练制而成的泥料。简而言之就是非现代工业化量产的泥料(即通常所说的商品泥),咱这里讨论的是新壶的泥料,养过的壶不在此讨论范围。本贴照片均用单反相机在室外自然光下拍摄,所见即所得不偏色。
那么正常的泥料有什么特点呢?其实很简单,主要看3点:1、颗粒感(丰富的颗粒感);2、光泽(淡亚的光泽);3、呈色(色泽以紫综色为佳)。三者缺一不可。
1、看颗粒感(注:调砂处理的颗粒感不在此讨论范围)。只要是原矿不加化、不冲浆、不酸洗的泥料其中的细小杂质不可能做到彻底去除,多多少少会在壶身有所体现。特别是云母和铁质。这些特点可从下面这把西施壶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图可点放大,其中小白点是云母颗粒、小黑点是铁质颗粒、还有一些浅色颗粒。反之,如果一把壶的泥料颗粒感很差,清一色的色调,那么就可能是有作加料处理的泥料。
2、看光泽,正常泥料做的新壶是亚光的光泽,但现在很多新壶都是电窑烧的,相对而言电窑烧的水色一般比其他窑比如推板窑要好,但水色再好也不可能是养过的效果,不可能是和尚光和贼光。看看这把西施自然光下的光泽(纯朴、自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反之,如果一把新壶色泽呈异常的光亮,肯定是加料处。
3、看呈色。紫泥的呈色虽然与窑温高低有很大关系,但一般来说只要烧足温就够了,很少有人会冒增加报废率的风险特意去烧高温,个别喜欢什么窑变效果嗜好的例外。紫泥的呈色一般随窑温升高而逐渐变深。但这个变化的幅度是有限的。呈色一般以紫综色为佳。
色泽对新手来说很难区分,现在很多卖相好色泽好的紫泥基本是通过加锰(在练泥时调入氧化锰)来处理,这种加锰处理过的料烧出来非常有老相,很具欺骗性。
有人也许会说我展示的这壶泥料也不算好的,嗯,我可以接受这个说法,但它至少还是原生态的泥料。好比说黄金,24k和18k都是黄金,但再低下去还是不是黄金呢?唉,跑题了。。。就说这些吧,但愿能为新人朋友提供一些借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