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香茗,映照自然万物;寻茶真味,应在天地之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饮茶方式也极具多元性,今天茶小逸就带大家走进中国饮茶史。
佳逸茶具 |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的变化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大致有四个转折点:汉魏六朝煮茶法、唐代煎茶法、宋代点茶法、明代泡茶法。
茶道
唐朝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记载:“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这里的陆季疵就是陆羽,茶圣陆羽是唐代人,在他之前也就是汉魏六朝的饮茶法,是像皮日休所讲的,“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和蔬菜羹汤吃法没有两样。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
煮茶
隋唐时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帝国,饮茶之风盛行,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叶盛行煎茶。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碾粉末状,在箩的细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与喝咖啡类似)
林志玲 赤壁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泛起汤花。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至今也被很好的继承下来。
佳逸茶具 |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的变化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大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天流行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不同时期的饮茶方式,主要是以当时主流的、士大夫写得比较多的当做饮茶的历史,事实上即便处在同一时代,也存在饮茶方式的多元现象,不同阶层对于饮茶所带来的娱乐、愉悦以及追求都有所不同,所呈现的饮茶方式就会有所差异,从唐到宋已经非常清楚的反应了上层阶级比如皇室家族、士大夫等的喝法都不一样,而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喝法,多元性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帝国里面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明代朱元璋废团兴散之后中国人更多的是喝散茶、芽茶,至于喝散茶其实明代以前也有,陆羽《茶经》里讲过有散茶,也有各种各样的喝茶方式,只是茶圣陆羽更推崇喝茶要喝茶原本的真味,这一点也被很好的继承下来了。
佳逸茶具 |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的变化
可从古至今,从古至今一些老百姓还是非常喜欢往茶里面放葱、姜、蒜、花椒、盐、芝麻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比较有名的有:七宝擂茶(芽茶里面放一些芝麻,把它捣研之后一起煮)、青豆茶(熏豆子泡茶)等,几乎是爱加什么加什么,虽然喝这类茶味道不是茶的正味,但至少可管饱,就像吃饭一样的作用。
甚至乾隆皇帝自己也发明了一个“三清茶”,即“用雪水来浇梅花、松实、佛手名曰‘三清’,所以这一点我们看到就是说喝茶的多元性从古一直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所流传和继承。
三清茶
最不可思议的一道茶便是《金瓶梅词话》里面的一道茶名为“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 ” 细细数来,这道茶的名字竟然有32个字之多。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真让人匪夷所思。
佳逸茶具 |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的变化
如今的喝茶除了所谓的甜美之外,其实也是与心的交流,也在借这件事情,得到片刻的闲情。我们也把一个对生命智慧、对文化传统的链接,通过一个小小的茶席能够映射出来,喝茶这件事的意义就变得更大了。
林志玲 喝茶
喝茶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对美感的训练,感兴趣的朋友就玩下去,没有兴趣的朋友就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式享受茶,心意都是一样的。以茶为界,感受文化之韵,发现生活之美。
佳逸茶具 |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的变化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