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知多少(中国茶道期末答案知乎)

粤湘源 11 0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中国茶道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中国茶道知多少(中国茶道期末答案知乎)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

  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

  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如果仅用杯子喝茶,而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这种手法称为“唯我独尊”。

  对茶的认识上,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劳最大。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

  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

  “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

  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

  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

  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

  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标签: #茶道 #先生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