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求舌尖上的那一抹鲜味,从古至今,人们付出了许多艰辛。
杨贵妃喜爱吃荔枝,可岭南距长安千里之遥,而荔枝又是“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娇贵水果。怎样才能让贵妃吃上新鲜荔枝?
为了运送荔枝,玄宗专门开辟了一条跨越四省的“荔枝道”,让荔枝从岭南到长安可以畅通无阻。将新鲜荔枝放入竹筒内密封,再由快马加鞭一路运送。贵妃看到“一骑红尘”,自然笑逐颜开。
吃荔枝还不算什么。喝茶,帝王也要喝最鲜的。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草木当然不惧帝王威严。只是新茶到时,天地间的生机还未勃发,以此说茶的早与鲜。
新茶不仅仅用于喝,更要用来祭祀宗庙,所以清明前,茶必须送至长安。为了更好的运输,新茶经驿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急送长安,称为“急程茶”。
在新茶在明前采摘、制作完成,已耗费些许时日,遑论千里送至京师?以唐代的交通水平,真是难为了古人。
今人想体会古时的帝王口福,已没有那么困难。
皇帝倾尽国力修建驿道,无非是让运输过程加快一点点。而今天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物流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淘宝搜索“2021新茶”,虽未到清明,各类茶品也已经琳琅满目。一些封面上,甚至有写“早于清明XX天”的字样,以示自己的早与鲜。
这不禁让人疑惑:早于清明近两个月便有新茶,算起来,快到去年冬日了。古人说的明前茶与之相比也太晚了些吧?明前,真的这么易得吗?
其实,有需求就有供给,在茶方面,大家找出一些“讨巧”的方法。比如,选育出早生的新茶树品种。
同样的温度气候,新品种会比老品种早发芽一个月以上。由于中国人喜爱新茶的习惯,这样的茶往往能抢先占据市场,卖出好价格。
新茶树的经济效益好,被广泛栽培。传统的“明前茶”没有早生基因,便有些“泯然众茶”了。
传统的西湖龙井,便是一个典型。
龙井作为中国绿茶的代表,名声极盛。相传乾隆皇帝喜爱龙井茶,将18棵龙井茶树封为“御茶”,成为皇家专供。上行下效,龙井名声大噪。
跟“御茶”相同品种的传统龙井茶树,被称为“群体种”,种植区仅限于西湖的核心产区,产量有限。特点是没有人工干预,通过有性繁殖、自然繁育,所以滋味十分丰富。
古老的基因,虽有着传统的滋味,却没法像“新人”那样早熟。春分后、清明前,群体种龙井才开始发芽、采摘。
从前的“早”,如今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幸而还有坚守着的老茶人、老茶客,在做着、喝着这些“群体种”龙井。
一口姗姗来迟的“鲜”,一口历久弥新的滋味。在无数的早春茶中,独树一帜。
不爱喝绿茶的朋友,心中或许暗暗腹诽:为了这点滋味,何至于费力至此?可乐不香吗?
其实中国人追求这一口早春的鲜爽,倒也不是“无事生非”——绿茶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酵,所以其中的“儿茶素”被保留许多。儿茶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多喝几杯,可以有效的抗氧化、抗衰老。
抵御衰老是人之常情,古人爱喝绿茶,真可谓是“歪打正着”了。
所以......想变年轻的小伙伴们,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