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都怕被坑!喝茶,学费总是要交的

粤湘源 14 0



  隔壁卖茶的老王买了一个漂亮的紫砂壶,说是大师作那家产的。

买茶,都怕被坑!喝茶,学费总是要交的

  老王说:茶这行,我略懂一二。但是,我不懂壶这个市场,去别处买,害怕被坑,就买了个全国统一的价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卖茶的人担心买壶被坑。那么,全国大约6亿人喝茶,买茶的人,有哪一个不担心自己买茶被坑呢。

  - 01 -

  茶叶江湖,谁都有无奈

  一个标准化,解决了多少人担心被坑的后顾之忧。

  然而,中国茶叶,缺的就是标准化。有人可能反驳:中国茶叶有上千个标准化,是各大产茶国中最全的。

  这是事实,中国的茶叶标准的确是最多最全的。然而,这些标准,停留在纸面上,没能解决茶叶市场中的实际问题。

  茶客,几乎都交过学费

  茶客想喝高端茶,却只买平价茶,因为担心被坑。

  茶客去买茶,问一句:老板,有没有500一公斤的茶叶。

  如果要毛茶,坐下来喝茶。茶老板三言两语就能套出一个茶客懂不懂茶。

  既然不懂,就是散客,买了也不会回头。100的原料,当个500块卖出去。只要套出你不懂茶,茶老板的奸商值马上从0飙升到100%。

  总之,无论你想要什么价位的茶,他的店里都有。

  想要5000一公斤的,找一个色香味俱全,还有汤香的。拍着胸脯面不改色地说:你喝一下我这个茶,有花香,有汤香,一般的茶是没有汤香的。我这个茶4500给你。

  其实,也就是几百块一公斤的忙肺、梅子箐的水平。

  一袋毛茶,卖给不同的人,就是不同的价。如果懂行,茶老板就赚合理的利润。如果不懂行,赚多少,全看茶老板的良心。

  毛茶如此,饼茶也一样,遍地冰岛老班章古树茶,遍地名山。其实,大多数,也就仅仅是叫冰岛、叫老班章而已。

  见过一个年轻茶客去店里喝茶,茶老板给他泡了400多一饼的老班章。一边喝茶一边解释自己的老班章就是真的。

  茶客立即说:茶山上的老班章都是几千块一公斤,你这400多一饼,不太真吧!

  茶老板拍着胸脯说:因为我是茶农卖茶,源头,价格便宜。

  茶客心中一万头野毛驴上蹿下跳,终于憋出一句:这个不太符合我的要求,不太喜欢,我再试试别家的。

  茶客一起身,茶老板马上拉下脸:不喜欢你还喝那么多泡?(茶老板心里:你喝我那么多茶却不买,态度还不好,你什么意思?耍我嘎。)

  茶客头也不回地走了。(茶客心里:明明就是假茶,还拍着胸脯说真的,你这卖茶的不靠谱。)

  只是,从那以后,茶客一想起去店里喝茶,就有几分阴影。

  茶叶市场,大部分人本本分分做生意。但一小部分人,什么茶卖什么价,要看喝茶的人懂不懂茶。

  懂茶的人,走到哪里都没有人敢骗。但大多数人显然不是老司机,喝不出3000的茶跟8000的茶有多少区别。反正都很好喝。

  总之,大多数人,买茶都怕被坑,甚至有些草木皆兵。

  有些年轻的茶客直接说:交过几次学费之后,总感觉买哪家的茶都会被坑,买茶,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这种人不少)。

  茶老板也担心被坑:

  茶客担心被茶老板坑,做真正名山的茶老板,也担心被茶农坑(做假冒伪劣的肯定不担心)。茶山这趟水,才是最深的。

  茶老板跑到茶山,收鲜叶回来自己加工。只是,一堆绿色的叶子,离开了茶树,没有加工出来之前,谁分得清山头与古树呢。

  2019年春茶,昆明茶商陈老板在冰岛坝歪收茶,中午,鲜叶拉到他的初制所的时候,已经鄢了。

  他一看,不对劲啊!如果是早上采摘的鲜叶,这么几个小时,水分蒸发没那么大。他当即断定,自己收的冰岛坝歪鲜叶,已经被人调包了。

  他带上家住勐库的利益深度捆绑的合作商(为什么要有个长期合作的茶农?茶叶出问题扛不过本地人),拉着鲜叶回去找茶农讨个说法。茶农也很惊讶,春茶时候都在路口安排一个人守着,查看进山的车,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把鲜叶拉近坝歪。这怎么就落在我头上了。

  一层一层剥下去,原来是他家正气塘的亲戚,半夜三更把鲜叶拉近山里,提前放在了茶山。真正的坝歪采下来之后,被调包了。

  无独有偶,今年,一个茶商在刮风寨收茶王树鲜叶,由于路太险,茶商自己没有上山。

  茶农交鲜叶的时候,茶商一看一想:就这么几个人上山采茶,一天绝不可能采那么多。这些鲜叶肯定有问题。

  把鲜叶带回去找茶农,茶农也坦率地承认:“是我们工作不小心,搞混了”。仅此而已。

  如今,茶老板为了避免被坑,做名山茶的时候:都是全程看着做,早上5点起床,去茶园里看着。

  采茶的时候,茶商自己的人不到,采下来的鲜叶直接不要,全程看着采摘,看着运回自己的初制所。晚上一把大锁,把初制所锁得死死的。

  一些做名山茶的茶商直接说:做茶,不要听茶农说什么诚信。最有用的办法就是,从鲜叶下树到毛茶,全程看着,不要给谁任何机会。

  从源头到茶杯里,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标准。市场上,茶客分不清真假。在茶山,茶老板分不清真假。茶叶,硬生生被搅成了一个江湖。

  - 02 -

  无奈的标准

  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标准,市场很混乱。

  然而,短期内,茶叶市场的标准,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市场混乱的局面,还会持续很久。

  茶好不好,自己说了算

  现在,卖茶的人遍地都是,茶叶好不好,完全可以知道。

  当然,不是去找茶艺师泡茶,很多茶艺师,水准不可低估,他们能根据客户的喜好,把一款茶泡出不同的口味。

  一些很普通的茶,茶艺师泡出来非常好喝,几百块的茶喝出几千一公斤的感觉,但买回去之后,自己泡出来未必惊艳。

  理性的做法是:从不同的茶老板那里买一些价位相当的样茶,自己泡了喝,自己感觉好的才是真的好。

  少听别人说,自己多喝多试多对比。茶好不好,自己说了算。虽然市场混乱,但市场那么大,总有适合自己的。

  至于做真正名山茶的茶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意味着接受这个行业的一切。

  最有用的方法,自然是:到茶山守着,继续痛并快乐着。

  写在最后:

  万物皆有源,源头正,产业自然标准化。

  而一个行业的标准,绝不是制定出多少标准,却让它留在纸上。而是用实际的标准做大这个产业,造福一方民生。

  溯源,可行吗?

  有人说,规范茶叶市场,让茶叶标准化,可以推广溯源技术,先让源头规范化,标准化。

  这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溯源产业尚且不成熟,还要花大笔的钱,这个产业,哪有那么多的资本。

  纵然外行人要革新这个混乱的产业,一个行外人,若没有官方背书,市场又怎么接受你的标准。

  实现真正的标准化,还需要行业自我进化。

  产业自我进化

  老一辈茶农,通过卖毛料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二代茶农已经在其基础上开始了,开始了品牌化运营。目前,冰岛和老班章都出现了茶农自己的品牌。

  在利益面前,名山茶农绝不会局限于卖毛料。就算这一代人想,下一代未必想。茶农掌握着茶叶市场的核心生产资料,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

  茶农品牌化的结果:就如同法国、意大利等家族式葡萄酒庄园一样,自己产、自己销,代代相传。

  也就是生产资料垄断基础上的产业化垄断,自己做茶,打上自己的品牌,交给市场售卖。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方葡萄酒产业,之所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是发展了近千年的结果,而普洱茶,刚刚发展了20年。

  普洱茶的问题,始终在日拱一卒地进步,与其在发展不充分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改。

  不如,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先交给市场吧。

  喝好自己的茶,看茶叶江湖戏里戏外。

  何尝不是一件趣事!

  作者:普洱话江湖

标签: #老板 #鲜叶 #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