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六大茶山内质细品说

粤湘源 12 0



  《六山古韵》序丙申年,遵前人足迹,沿茶马古道,重走古六大茶山,访普洱制茶人。驻易武(过曼撒);经蛮砖;登倚邦;转革登;宿莽枝;返攸乐。不辞辛劳,采六山中“曲拳而高,乔木老树”之早春茶青。秉承古法,石模压制。得各山茶人相助,天时地利,辗转月余,终成本品。《六山古韵》定制茶,饱含了我们对古六大茶山普洱茶源的追求与寻味,为爱好传统普洱茶的茶友们奉上一杯正山好茶,感受六山气韵带来的亘古情怀。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探秘时光的记忆,体味普洱茶纯粹之美。那莽莽大山中、茶林里,昔日马帮古道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同一首不朽的老歌,传向四方……

云南古六大茶山内质细品说

  《六山志》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洱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城一片的。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曼撒茶山。”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割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这是为适应茶叶,特别是贡茶的生产而必须的。据《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载,六大茶山除曼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外,其余五山均属倚邦土司管辖。

  易武(曼撒)——美女蛇居住之地(美丽传说)贡茶之乡,古风犹存。普洱茶呈贡始于清雍正年间,至乾隆九年(1744年),宫廷正式将其列入《贡茶案册》。易武山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立体型气候,山高雾重,原始生态植被保护良好。历史上因茶而兴,曾经出现过众多当今著名的老字号茶庄。易武以出产传统 “七子饼” 普洱茶闻名。茶质特色:纯正易武大叶种茶叶,以民间传统古法手工制作,茶汤滋味饱满顺滑,花香蜜韵突显,杯底留香持久,茶气纯正,回韵悠长。易武茶是普洱茶“中和之美”的典范。易武七子饼,永系天下敬茶惜茶者之心。

  蛮砖——“大寨子之意”蛮砖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候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砖者味较胜”。蛮砖茶区是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茶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也是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重,山野气韵明显,回甘生津好快而持久,苦显涩清,杯底留香持久,喉韵深沉而细腻舒畅。

  莽枝——诸葛亮埋铜(莽)之地位于革登古茶山西南面,与革登同属勐腊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茶质特色:香气怡人,虽入口较为苦涩,上颚有微显蜜韵的特殊香气舌面刺激感较强,茶尾苦,回甘强烈、生津快,韵味悠然。

  攸乐(基诺山)——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景洪市基诺乡,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之一。相传基诺人世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茶质特色:香气恬静怡人、淡雅,现普洱茶之本真。苦涩略高,回甘快、生津好。

  倚邦——有茶树、水井之地倚邦古茶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曾是茶马互市鼎盛的茶叶集镇,随着历史变迁,古城风光已不再。斯城已逝,唯有茶香。茶质特色:倚邦茶因为有中小叶种原因,涩比苦略显却饱满厚重,回甘强烈、生津好,喉咙深沉而细腻舒畅。

  革登——很高之地革登茶山位于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古茶山。也是被破坏最严重的古茶山之一。《普洱志》记载曾经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而出名。茶质特色:革登茶条索黑亮,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香甜高阳微有蜜感,茶汤滋味有饱满顺滑,入口微苦、但舌尖甜味明显有甘韵,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有独特滋味的茶品。

  千年古道万年芳,贡茶美名天下传美哉!古六大茶山;神奇乎?武侯遗种。

标签: #茶山 #特色 #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