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昆仑说茶,我们就从清代皇帝喝茶的那些事,来看看宫廷喝茶究竟有多讲究!
烹茶饮茶,我们知道茶叶固然非常主要,但所饮终究是水。我们在早期陆羽的《茶经》中,就已有对于烹茶所用之水的有过了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轴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对于水质,尤其是泡茶要用之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不是空穴来风,在文献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朕所经历多矣。每将各地之水称其轻重,因知水最佳者,其分两甚重,若遇不得好水之处,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饮之,泽布尊旦巴胡突克图多年以来所用皆系水蒸之露也。”
但是在皇宫之内想要一泉好水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北京多年作为皇都,其地下水到了清朝已被严重的污染,在皇城内外,井水的盐碱含量都非常高,选择这样的水泡茶,是很难泡出好茶的。在当时的紫禁城之内,仅有传心殿院内的大庖井的水是甜的。
在当时,宫廷烹茶的水均为京西玉泉山之泉水。宫廷饮用玉泉山之水均由西直门运送入京。事实上,由于地下水污染太严重了,清代宫廷的饮用之水也为玉泉山水,按照皇室成员的身份每人每天可以分不同数量的玉泉山泉水。
清朝的统治者都非常爱茶饮,历朝历代都在内务府设御茶房。御茶房一般由一名管理事务大臣主管,另设尚茶正、尚茶副各一,尚茶十一。除了内务府设的御茶房之外,皇后,皇太后,皇子、皇孙、以及他们的正宫,亦有茶房。
可见当时的皇家贵族对于茶的喜爱,仅此常例一年御用茶即达五千多斤……而清代贡茶中最优者,则是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以及普洱茶。
碧螺春
清朝康熙皇帝
而说到碧螺春,这个名字据记载是康熙皇帝自己起的,《野史大观》载:洞庭东山碧螺峰,产野茶,土人称曰:吓煞人香。
康熙……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虽为野史,清代学者王应奎《柳南随笔》却也支持了这一说法。
康熙在位期间,策划举办了两次国家级的大型茶会——千叟宴,康熙爷给每位赴宴的老臣们都赏赐了贡茶碧螺春,可见其珍贵程度。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则是乾隆所爱,他不止为采龙井茶写诗“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更是将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传为一时佳话。
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茶之一,自乾隆皇帝封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乾隆皇帝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清朝雍正帝
而普洱茶的代表则是雍正皇帝,雍正年间特设普洱茶叶局,清代阮福还专门写了一篇《普洱茶记》记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云。”
雍正帝最爱的普洱茶,作为贡茶记录在清朝达到鼎盛。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
当时,鄂尔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园顶级普洱茶由国家统一收购,挑选一流制茶师手工精制,并亲自督办,还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进贡朝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藏于北京故宫的普洱金瓜贡茶
鄂尔泰贡茶,不仅深受雍正皇帝的喜爱,“誉满京城”,更是被清朝政府作为邦交国礼送给各国皇室,受到了国外皇宫贵族们的大加赞赏。就连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都曾回忆:“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
当然,普洱茶也不是雍正年间才流行的,后来的乾隆品普洱,饮下第一口便连连称好,赞赏有加,称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
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清楚的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采制时节、制造方法,「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当时的普洱贡茶皆取云南大叶种的芽尖制成。其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皇家才能品尝到普洱茶的滋味。
清代承袭了明代的贡茶制度,并在其基础上扩大了贡茶区域,贡茶数量和品种也增加很多。清代的贡茶省份由明代的五省扩展到十三个省。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年代久远的贡茶我们无法见到。目前我们所见的到的贡茶文物基本上都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其品类包含清代十三省进贡的各类茶叶品种。清一统天下后,皇室就在紫禁城新辟茶库用于储茶。
清宫的茶库一开始除了储茶之外,还收储人参、香纸、绒线、颜料和历代帝后画像,集中储茶是在康熙中期以后。乾隆年间,茶库开始专门收储各地进贡的贡茶。
闽江总督进贡的小种花香茶
故宫博物院藏
据统计,茶库中的贡茶有:两广总督进贡的碧螺春、银针茶、梅片茶、珠兰茶;闽江总督进贡的莲心茶、花香茶、郑宅芽茶、片茶;云贵总督进贡的普洱大团茶、中普洱团茶、小普洱团茶、普洱女儿茶、芯茶、芽茶、普洱茶膏;
云贵总督进贡的成盒普洱茶膏
故宫博物院藏
四川总督进贡的仙茶、菱角湾茶、观音茶、春茗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陕甘总督进贡的砖茶。漕运总督进贡的龙井芽茶。江苏巡抚进贡的阳羡芽茶。安徽巡抚进贡的雀舌茶、松萝茶、涂尖茶。
江西巡抚进贡的永新茶砖、庐山茶、安远茶、界茶、储茶……这些品类繁多的贡茶,均密封保存在茶库。
四川总督进贡的菱角清茶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贡茶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保存完好,特别是很多放置在锡瓶、银瓶内的茶叶,至今尚未开封,保存了清代贡茶的原貌。清代十三省的部分贡茶品种,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进单》整理,见下表:
乾隆皇帝弘历曾与大臣在联句中写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室入关前,满族本就有饮用奶茶的嗜好,并将其视为招待客人的重要礼节。入关后,清皇室招待外国使臣,也会以上乘奶茶作为餐前皇帝御赐的礼节。
随着入关后对汉族文化的深入吸纳,皇室除了保留奶茶之外,开始学习饮用不加奶的清茶。各宫按月领取一定数量的茶。遇年节时,大臣与后妃们常以得到皇帝赏赐上乘佳茗为荣。
清帝王很快便意识到,茶,不仅仅是饮品,从茶到茶之器具,必须提升到茶文化活动的高度。
清宫中拥有全国名茶多达70余种,今日可从文物中略见不同的茶叶被妥善保存在锡制或陶瓷制的茶叶罐中。以器物论,金、玉、瓷各式茶壶、茶盏、茶叶罐、成套茶具、紫砂壶、碗,以及皇帝野外试茗的小竹茶炉,盛放各式茶器的茶籯异彩纷呈。
清朝对日常饮茶与茶文化的重视,客观上促进了贡茶原产地的经济发展与制茶技术的进步。这些茶叶从初春陆续进呈皇宫,收于茶库,经人悉心分配装在不同的茶叶罐内,再送进后宫与内府,直到最后齿颊留香。
这一过程,茶库、茶房、茶叶罐罐们、不仅是储茶、制茶的空间与容器,更是承载了千年茶文化的宝库。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莲心铭花鸟六方茶叶罐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的紫砂珐琅彩茶壶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轴》中,绘制了雍正皇帝外出的一个场景。皇帝手持如意端坐于山林之中,在画面右侧,于石台上放置了外出携带的茶碗、茶壶等。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携式茶器,是一套茶具箱。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轴
清乾隆 瘿木手提式茶籯
三清茶碗——乾隆皇帝的私人订制
嘉靖青花人物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时期起,每年于重华宫设茶宴。茶宴之上,群臣赋诗联句,几成定式。诗文进览后,皇帝择其优秀者“颁赏珍物”。
这其中便有三清茶碗。据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十一年,皇帝命人依嘉靖旧物照样烧造三清茶碗,此或为三清茶碗形制之来源。之所以叫做三清茶碗,主要源于其上所书《三清茶》诗。此诗为乾隆十一年御制,是为三清茶碗主要纹饰与命名之来源。
"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啜之,名曰三清。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乾隆丙寅小春御题
乾隆御题《三清茶》诗青花盖碗
事实上,除了烧制瓷三清茶碗,乾隆皇帝还将此样付诸到了多种质地上,比如制作了玉碗和漆碗。
乾隆御题《三清茶》青玉盖碗
剔红《三清茶》诗盖碗
乾隆款红漆描黑《三清茶》诗盖碗
三清茶碗从设计、装饰到使用,甚至在寓意上,都可谓将皇帝饮茶的“讲究”体现到了极致。而所谓饮茶之“讲究”,除水与茶本身以外,虽华而不实,但在于意境。
清宫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亦如人道。旖旎风光中,微风徐徐、松鹤相伴、焚香品茗、翻书抚琴,这样的画面犹如中国水墨一般,定格在了古代文人骚客的脑海。所以,爱茶恋茶、痴茶嗜茶似乎已经成为传统文人的共性。茶文化讲求淡定清幽、绵香含蓄的内涵,折射着中国人对于美学的独特体验和鉴赏及追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