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茶或者普洱茶为什么要从新茶生茶开始喝?(一)

粤湘源 10 0



  本期话题,是对往年所有的话题做一个总结,入门茶或者普洱茶为什么要从新茶生茶开始喝?

入门茶或者普洱茶为什么要从新茶生茶开始喝?(一)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越陈越香是它的标准,存储时间久,是它的特色之一,这继承了唐代到清朝或者说今天中国文化的各种特色,比如,持久正固等等。这说明了很多事实,更说明了,老茶的来之不易。为什么会对老茶有这样的情愫呢?因为,很多茶经不起考验,能留下来的老茶,成功能转化的寥寥无几,这说明今天整个世界的格局,成功的人少之又少。而真正的老茶好喝,难能可贵,属于小众,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而普洱茶真正的“贵”,蕴含了方方面面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从新茶生茶开始喝?正因为老茶很多经不起考验,也无法说明安全性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新茶生茶开始喝起,这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老茶,年份茶,无法拿去检测,无法检测安全性,为什么呢?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知识:

  (a)我们知道,关于科学仪器检测,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小批量,检测都是抽样。(b)抽样的缺陷在于属于取样点,取样点没问题,那么产品合格。(c)对于食物来说,检测是破坏性的,检测完了无法再食用。

  以上三点说明了,如果取样错误,问题商品也会流入市场。而老茶由于后期的转化原因,即使同一个样的批次,由于是拼配,所以转化程度并不一样,如果要明白安全性,我们还要一个个检测,如果不检测,只有靠自己的品饮技能来判断精准,因为科学的技术缺陷,无法保证老茶的食用安全性。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科学生,专家,教授毫无理由地反对,淘汰传统。

  2,老茶的两面性:由于少了仪器的检测,我们不敢喝老茶,但就是老茶,我们发现了治疗心脏病的成分,洛伐他汀等等。老茶的两面性,让我们无所适从,如果我们有一门技术可以通过“无接触”来辨认品质,我们是否将对老茶不再恐惧呢?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的古人给了我们一个惊喜,陆羽鉴水,这个案例是真实的。但是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科学可以解释但大部分人无法做到。通过改良,这门技术成为了“无接触看芽头分品质”技术,它将老茶能否安全食用,为科学检测的食品安全性,提供了更高的标准与精度。

  “无接触看芽头分品质”技术与喝新茶生茶的话题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门技术的实现,就是从标准的新茶生茶来实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通过科学实验,明白了绿茶的成分高于发酵茶,所以理论上,我们应该认为,绿茶的养生效果高于发酵茶,但是今天的科学证明,发酵茶的养生效果更优于绿茶,于是我们会以种种理由来说明,发酵茶的好。比如绿茶虽然成分高,多,但是同样的也有人体不吸收或其他的问题,所以,发酵茶的养生效果,更优于绿茶。这些说法怎么说都有理由,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用出来,让喝茶发挥真正的效果,这才是价值不是么?

  拿新茶生茶来说,很多人说是伤胃的,那么为什么伤胃呢?很多人以茶多酚,咖啡碱来说明这些物质是刺激胃的,用传统性寒来辅助证明,绿茶,生茶等是伤胃的因素之一。那么反观我们的医书,茶经,还有荣西禅师对茶的描述,孙思邈是否比所有中医的医书更具说服力一些呢?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了,茶也有伤胃与不伤胃的两面性,而且是中国六大茶类,对么?也就是说,绿茶有伤胃与不伤胃的,白茶也有伤胃与不伤胃的等等,对么?

  3,从数据中,以生茶,绿茶为例,现在的这些茶伤胃程度高于发酵茶是么?那么也就是说,生茶与绿茶做成发酵茶后,我们大部分人是接受了它,但是它到底伤不伤胃,我们并不确定,因为这个伤胃的因素到底是没了,还是休眠了,因为我们感觉不到了,是不是也就不能判断了呢?那么我就用逻辑思维将它归类,生茶,绿茶是“显性”,发酵茶为“隐性”。确定了这两个条件后,我们开始学习普洱茶,是不是就有了完美的方法呢?那我们从哪里开始入手呢?

  我们需要从新茶生茶开始,至于为什么,我们将在下期视频中公布。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小伙伴们,我们下期见。

标签: #生茶 #老茶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