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tóng):千年茶史巨星,唐代茶道宗师

粤湘源 69 0



  在天地间飞翔,还是在红尘中沉沦。——题记

卢仝(tóng):千年茶史巨星,唐代茶道宗师

  逍遥哥 著

  1200年前,

  他回了封信,成了史上第一茶诗。

  他写了本茶书,誉为与陆羽《茶经》齐名。

  只是隐居玩茶,NO,是问道于茶,后世被尊为茶仙。

  他是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嫡孙,绝对的名门之后。

  他是天赋少年,早慧早熟,绝对的四有新人。

  十八九岁跑去隐居,在少室山吟诗煮茶,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然后成了唐代茶道宗师,千年茶史巨星。

  天赋少年,归隐问茶,竟然创造出千古巨作!

  名门之后,隐居修炼,成就一段惊艳千年的传奇!

  从此,不知茶歌,莫敢论茶。

  从此,传诵千年,谁与争锋。

  1、人物档案表。

  个人情况

  姓名

  卢仝

  朝代

  唐代

  别名

  玉川子

  出身

  名门之后

  外号

  未知

  特征

  未知

  性别

  男

  属相

  未知

  民族

  汉

  血型

  估计是A型,太倔

  生卒

  公元795年-835年

  星座

  未知

  籍贯

  唐朝济源

  颜色

  白云的白。

  主居地

  少室山、洛阳城。

  饮茶地

  茶仙谷

  性格

  超级宅男。

  个人爱好

  花花草草,饮茶,作诗。偶像是陆羽、皎然。

  座右铭

  参见《七碗茶歌》。

  社会关系

  祖父

  初唐四杰卢照邻

  老铁1

  韩愈:大文豪

  父亲

  未知

  老铁2

  孟简:谏议、刺史

  母亲

  未知

  老铁3

  孟郊:游子身上衣

  妻子

  未知

  老铁4

  兄妹

  未知

  老铁5

  儿女

  未知

  老铁6

  学习情况

  学历

  未知

  学习方向

  道释儒兼修。最爱研习陆羽《茶经》、皎然《茶决》。

  学习经历

  未知

  职业情况

  职业

  宅男。

  荣誉

  茶仙,茶道创始者之一,茶道宗师,日本煎茶派茶祖。

  主要成就

  《茶谱》、《七碗茶歌》、《玉川子诗集》等。

  官职

  朝廷请他为谏议大夫(正厅级),他不去。

  兼职

  无

  工作经历

  打工?一辈子都不可能的。卢仝从来没上班过。

  早期隐居少室山茶仙谷。

  后期隐居洛阳城。

  (超级宅男!如果玩游戏,绝对是最强王者级别。)

  文征明行书,卢仝《七碗茶歌》

  2、他回了封信,成了史上第一茶诗!

  《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译文:

  第一碗茶,嘴唇与喉咙既解渴又滋润。

  第二碗茶,破开了内心的孤寂与愁闷。

  第三碗茶,令人心情激荡、搜肠刮肚,

  挥笔欲写文字五千卷。

  第四碗茶,开始发汗,内心的不甘不顺,

  都随着汗液从毛孔中散去。

  第五碗茶,筋骨洗涤清澈,令人神清气爽。

  第六碗茶,心境清明通灵,融入自然,感知万物。

  第七碗茶,吃不得也!

  两腋会生清风令人羽化登仙。

  人间仙境蓬莱山,在什么地方?

  我玉川子,乘上清风准备向仙境飞去。

  《七碗茶歌》此诗言品茶之真味,臻于极致,达至美之极境,堪称千古第一茶诗。其结合历史文化中的神仙理想描绘,千余年来素为爱茶人与文人雅士所追捧,更阐述了茶道妙境之极致,当为史上第一。

  此诗从第一碗到第七碗,碗碗相连,愈进愈美,以极为精辟的文字表达出飘飘欲仙的感觉,甚至到了“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令人惊羡、匪夷所思了。这首诗写得挥洒自如、层层推进、恰到好处、炽热唯美,从构思、语言、意境到内心,在约二千年的茶诗历史中,堪称达到了极致完美的巅峰之境。

  卢仝隐居于少室山时,好友孟谏议(孟简,为常州刺史)寄来300片阳羡贡茶,年轻的卢仝兴奋得手舞足蹈,极为欣喜。随即,汲取山泉,即刻煎茶,连饮七碗!而茶味之美妙,令卢仝为之沉醉,飘飘欲仙。此时卢仝心情澎湃,难以自已,挥笔写就《走笔》一诗!诗中,对孟简表达了真诚的谢意!没想到,回了封感谢信,却成了千古第一茶诗!

  孟哥(孟谏议,即谏议大夫孟简,时任常州刺史。唐代早期是正部级,后期是正厅级。)派人送茶来,还不得好好感谢一下?而且还是送了三百饼团茶——唐代贡茶阳羡茶,那更是无比的珍贵啊!卢仝都激动得快不行了!否则怎么会诞生千古第一茶诗呢!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本为表达谢意的回信。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谢意,二是谈茶的珍贵,三是谈品茶的美妙,四是悯农之情与心怀家国。

  千余年传诵之后,世人摘其精彩之句而另称为《七碗茶歌》。《七碗茶歌》即为《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之节选。

  原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3、隐居茶仙谷,成就千秋名。

  卢仝(tóng),千年茶史巨星,唐代茶道宗师。

  让我们看看逍遥哥在《人类茶简史》里对其的尊崇赞誉!

  评为史上十大茶人,为第四名。唐代茶道宗师。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含七碗茶歌),著《茶谱》(已佚失),文人雅士茶道流派的核心代表人物。为唐代茶饮普及的贡献可居前三。在日本被煎茶流派尊为茶祖,以《七碗茶歌》为学茶的必学必诵必悟之诗。由此可见卢仝在国际茶界的深远影响力。

  评为人类茶道四公子,为第四名。卢仝是人类茶道思想哲学的创始者之一,位于陆羽、皎然、杜育三人之后,为茶道四公子之一。卢仝在人类茶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尤其在日本拥有巨大影响力与崇高的地位。

  评为史上十大茶诗,为第一名。《七碗茶歌》是人类茶诗中的巅峰之作,卢仝以一诗照耀千年茶史,以一诗阐述茶道意境之极致,以一诗为唐代饮茶传播立下巨献,在陆羽茶圣、唐代皇室之后,为唐代茶饮普及的贡献可居前三。

  评为史上十大茶书,为第三名。卢仝著有《茶谱》已佚失。一代茶道宗师著作,极大可能是人类第二部茶学或茶道著作。

  《鹊桥仙 · 秋夜问茶》

  风雅似秋,烟火如梦,落叶萧萧纷飞。

  清风明月偶相逢,却总在秋寒浅醉。

  一半仙境,一半人间,茶里难忘旧岁。

  问得虚静素朴时,更深感繁华无味。

  约公元813-814年,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跑到少室山(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地方——少林寺)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此人乃名门之后,骨骼清奇、天赋纵横。隐居潜心修炼几年,练成了绝世武功,从此独步天下。

  事实是——卢仝自幼嗜好品茶,也就喜欢山泉水,喜欢游山寻水。有一次他到离老家不远的少室山游玩,看到古木参天、山泉清澈、鸟语花香、云雾缭绕,宛如一副浑然天成、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他不由惊叹:此乃仙地也。此后,卢仝便在少室山隐居,取山泉煮茶,采云霞作诗。

  卢仝此人,极其早慧、天赋纵横、好茶成癖,乃真正的茶痴。此后数年时间里,专注研究陆羽《茶经》、皎然《茶决》以及所能找到的茶史资料,每日读书习茶不休,并乐此不疲,犹如神仙日子一般。同时,其道释儒兼修,功力深厚。其诗风浪漫、纵横捭阖又奇诡险怪,得以独成一体,人称“卢仝体”。

  几年后的一天,孟谏议派人送来了三百饼阳羡茶,卢仝极度兴奋之下,挥笔写下千古名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节选为《七碗茶歌》,在当时唐代,就传为千古绝唱!此后其诗屡被历代骚人墨客引用。该诗创造了一个广阔而奇妙的精神世界,使饮茶在文人雅士那里变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享受完美结合的盛事,攀登上了意象与艺术之巅。

  其后,著茶书,名《茶谱》。誉为与《茶经》齐名。

  因为其名作《七碗茶歌》与《茶谱》中,所体现出来的茶道思想精神和茶道境界,以及普及大唐茶事的重大贡献,从而被茶人尊为茶仙。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阴阳、风雨、晦明,泛指自然界的运行)的变化,邀游于无穷(泛指无边界、无止境)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庄子·逍遥游》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卢仝将饮茶当作是悟道、得道的方法和捷径,以茶问道,这是传承自陆羽、皎然的茶道思想精神。并把这种茶道思想精神推至巅峰境界。其借助于饮茶,使人达到羽化成仙般,超越人生、栖神物外,到达一个极其美妙的理想境界。

  卢仝名作——《七碗茶歌》、《茶谱》,都是在年轻时隐居期间所作。回归自然而心有所感,淡然无扰而心有所思。朝廷曾两度礼遇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谏议大夫,为唐代官职,正五品上。)

  少室山

  4、奇文:《卢仝煮茶记》

  少室山上,空谷幽兰。周边古树众多,青翠优美的环境映着几间茅草屋,倒是显得颇为清幽古朴,雨后清晨的清新气息更是沁人心脾,此时,正是莺飞草长的晚春时节。

  今天卢仝起得蛮早,精神抖擞地又开始煮茶了。卢仝小心翼翼地将汲取过来的石泉倒入铁锅,添了几根刚晒干的松木,火慢慢地燃烧起来了。

  在煮水的间隙,取出珍爱、珍贵、真爱的茶饼,开始炙烤茶饼。烤茶饼这玩意,可是技术活,一般人是不太懂的。先得在背风处,慢慢炙烤,多翻翻,烤均匀点。等到茶饼拱起来,得拿远点,等软些再放近些炙烤。来回几趟,等茶饼凉了就马上碾成茶末。

  待得水沸声响,就赶紧下点盐(你没看错,就是盐)。火烧得更旺了,很快锅边的水象涌泉连珠一样翻滚起来,这时候先勺一瓢水起来放着。然后将碾细的茶末沿锅中间倾倒而下。一会儿,水沸更响了,再把刚才已放凉的那一瓢水倒回锅中,很快就起来很多茶泡泡。这个茶泡泡可是很有讲究的,还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呢,是茶里的宝贝,香滴很!美滴很!

  卢仝提前准备了三只青色茶碗,只要是独饮,永远是三只茶碗。先用勺子将锅里的黑泡撇起来倒掉,这黑泡是不能喝的。然后,勺几瓢茶汤装大肚子茶盂里,一会儿止沸之用。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卢仝将煮好的茶汤,勺分三碗,茶泡沫也均匀些分了分。待不甚烫时,乘热饮尽,连饮三碗,瞬间卢仝就感觉灵魂都飘飘欲仙,意欲乘风飞去!放空内心,融入自然,似乎自己变成了轻轻的风、悠悠的云、绵绵的雨,犹如化身人间的山水,触摸天地的律动。

  半晌,卢仝自仙境而归,更是深有感悟。道出自然,问于有无。道法自然而天人合一。素朴则莫可能敌,虚空则能容万物,静寂则知自见性,淡然则更归自然。归,则道生。淡,则禅出。

  风雨来了,要静静地倾听,否则都不知道她们来过。落叶淡淡的离去,春花微笑地看着。如果天人合一,风可问茶,雨可问茶,天地万物皆可问茶。如云似水,则天地自亲。道法自然,则御风而行。正如:心中若无逍遥意,何以茶里乘风起。

  待隽永茶味渐散,此时卢仝想起前几天给孟哥(孟谏议)回的那封信——《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那时候一激动,写得那个激情澎湃啊!倒是难得的佳作了。平日作诗总是少了那一股劲。

  前几天,正睡回笼午觉的时候,有人粗鲁地敲门,竟然是孟哥派人送茶来了,一共三百片茶饼,哦也,一下子就精神了!简直太爽了!你要知道,这可是阳羡茶!虽然不是贡茶院出的,但是也就隔了几个山头,茶味还是杠杠的。孟哥真是够哥们啊!

  要知道,虽然少室山也有些野茶,但是用来制茶饼嘛,还是没有阳羡茶那个味。平时自己炒点野茶喝喝倒是可以,但还是阳羡茶煮品起来够味啊!

  要不是孟哥送点茶,自己想得到点好茶都不容易。想想那些茶农就更苦了,吃饱饭都不容易啊!真想问问老天爷,到底是为什么?自乱世渐起,都过去几十年了,还没有盛世之象,可真是苦了天下老百姓啊!

  此时,茶满意足的卢仝惬意的拿起石边的二册书卷。一册是陆文学的《茶经》,一册是皎然大师的《茶决》。鸟歌声声,白云淡淡,清阳不烈,春风正好,恰是读书的好时光啊!

  目光投向手中书卷,随即心中感慨不已!自己还是晚生了四五十年啊!否则,邀请陆子僧师一起煮茶论道,才是真正的人间幸事啊!恨哉!恨哉!此生难以邀陆谢,惟有孤影叹长空。恰似秋夜无明月,人间何以对清风。

  那天挥毫而成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就是借鉴了皎然大师的三碗茶歌而作,也就只有遥望追思送明月了。陆子《茶经》,僧师《茶决》,都是开天辟地之作啊!茶人幸甚,茶人幸甚。

  卢仝摸了摸手中泛黄略破的书册,这些年都把这两册书卷快翻烂了,下次读书时得小心些,莫再翻破了。自己近些年正在构写的《茶谱》,也费了不少心思。不知道千百年后,此书是否可以共陆子僧师之作,一并照耀人间茶界呢?真是令人期待。

  或许,多少年以后,玉川茶谱声名远扬,这个住了有些年头的破草屋,叫茶仙居;这个风景秀丽的山谷,叫茶仙谷;甚至那眼渗石而出的山泉,叫茶仙泉呢!

  备注:

  A.此为唐代煎茶法,即陆羽煎茶法。源自蜀茶法,自《茶经》而定型,与当今泡茶法不同。今之泡茶法源自瀹茶法,诞于隋唐而发于明代。

  B.卢仝在杜育陆羽皎然等前辈的基础上,再探茶道思想,达到一定范畴的巅峰。因更利传播,遂影响至远。

  C.唐代茶人,多是道释儒兼修。其时茶道思想哲学,多是道释儒与茶相融合而成,其深邃至道、浩瀚无垠。后世无以争锋。

  D.归:随、任、回归之意,暗指天人合一,指跟随自然规律与顺其自然的意思。淡:淡然、清静、素朴之意,指放下对物质的索求及对欲望的迷恋执着。

  E.云、水:道家及禅宗里常见的意象,代表着自由、纯净、不停滞。喻示我们应该像云与水,放下自我意识,遵循本意,自由自在。

  5、成为日本“煎茶道”始祖。

  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发生在卢仝故里的故事。日军占领济源期间,日军扫荡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时,带队的日本军官对村头石碑产生了兴趣,叫过翻译官来询问,当得知这块碑上书写的是“卢仝故里”后,立即整肃军服、军帽,恭恭敬敬地对着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着日军绕村而过。卢仝故里的村子,因此避免了一场惨祸。

  我们知道,作为残暴的侵略者,这位日本军官的本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惨无人道的扫荡杀戮。其在卢仝故里的做法,只是一种显得自己有文化的假儒雅。但这个故事衬托出,卢仝的《七碗茶歌》以及华夏茶文化的强大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后,使凶残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惊艳大唐的卢仝《七碗茶歌》,在世界各地都广泛传播,影响力巨大而深远。尤其是在日本,影响力更是巨大,卢仝被尊为日本煎茶道始祖,其《七碗茶歌》成为学茶者必学之文,更成为习茶境界。

  日本江户时期,“煎茶道”的创始人高游外(1675-1763),自号“卖茶翁”,自封是“卢仝正流兼达摩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其施茶之处取名为“通仙亭”,高高地挂着写有“清风旗”字样的茶幌。他在《梅山种茶谱略》一书中写道:“茶种于神农,至唐陆羽著经,卢仝作歌,遍布海内外,而后风骚之士吟诗作赋之时无不品茶”。

  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在其著作《卢仝茶歌与日本茶道》中深情地说:“日本茶人对茶室气氛的如此营造,是受到卢仝饮茶的影响。我和很多日本人一样,十分尊崇卢仝,喜爱他的茶诗。我的茶室就挂着一幅我姑父抄写的《七碗茶歌》”。

  日本煎茶道小川流的传人小川后乐,对卢仝极为崇拜:“我学习煎茶道大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最初的学习内容是七句茶歌,把七只茶碗按顺序放好,每只茶碗上分别写着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并将它的顺序背下来”。

  小川后乐更是在其著作《玉川子其人》一文中,郑重地说:“在日本,人们把卢仝看作是煎茶的始祖。……煎茶精神的主干就是,唐代玉川子卢仝的清风茶。”

  6、卢仝终归是孤独的。

  如果放下手机,暂停了视频和购物车,慢慢地泡上一壶茶,才发现秋天到了。这是生命里的又一个秋天,这是我们忽视的又一个秋天。揭开忙碌的盖子,下面就是沧桑。揭开红尘的盖子,下面就是自然。

  有时候会想,除了泡茶形式,唐宋之人饮茶与我们有何不同?然后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那就是——跟他们相比,我们没文化。

  玩独饮,他们早已御云乘风。玩茶宴,他们早已是极雅:品茶赋诗、吟诗作画、赏花观月、抚琴弈棋、闻香评水、环境茶具、檀香挂轴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们多是道释儒兼修!他们才是灵魂的贵族,他们才是人间的隐士。

  自然是人类的根本,文化是人类的底色。相比之下,我们的灵魂太过贫乏。可是,比苦难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贫瘠。

  《饮茶忆往昔》

  月隐九天外,虫鸣夜色西。

  独饮烟火味,黯然春风栖。

  岁月不可及,青山尤可期。

  溪边无茶寮,霏雨湿梦衣。

  唐宋禅茶思想已经被日本人学走,成就了日本抹茶道。卢仝这一套已经被日本人学走,结合明代瀹茶法成就了日本煎茶道。中国人手中已空空如也,只剩下陆羽茶经、皎然三碗茶歌和卢仝七碗茶歌。

  华夏大地上,已经遗失了自己所创造的伟大的华夏茶道思想哲学与茶美学,至今已达数百年之久。

  卢仝终归是孤独的。

  《醉花阴 · 问茶》

  秋风萧瑟秋月白。寒窗红炉台。

  煮茶独问道,茶烟缥缈,何处是蓬莱。

  彩云山上春风黛。茶笋尽天籁。

  且行且风雨,身陷红尘,心在红尘外。

  摘自《问茶记》,逍遥哥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

  《人类茶简史》独家授权音频书,已于2022年4月6日起在“喜马拉雅”正式播出,欢迎收听。

标签: #七碗 #卢仝 #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