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孙先生讲的“核桃大小元黑茶焦”就是普洱茶膏罢了
吧友雨露还惦记着我引用其贴文截图一事不可释怀,您让我回复啥呢?唐鲁孙先生1946年赴台,《谈喝茶》一文可以大概推测写于1966年,和傅增湘先生的茶聚不会晚于1946年。“傅老已拿出核桃大小颜色元黑的茶焦一块,据说这是他家藏的一块普洱茶,原先有海碗大小,现在仅仅剩下一半多了”。根据大小、颜色的表述看,无疑喝的是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树叶子熬制的茶膏,故宫博物院的记载:“普洱茶膏-云南境内普洱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西番有普茶”的记载,普茶即普洱茶。历代普洱茶是在散茶的基础上,再加工成多种形式的成品茶,普洱茶膏就是其中之一。它取材于云南大叶普洱茶,经熬制、厌模两道主要程序而成。其工艺极为考究,色如黑漆,膏体平滑细腻。造型呈四方委角形,正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以蝙蝠纹装饰,图案布局疏密均匀,花纹规整,纹样呈阳文,与茶膏表平面形成鲜明的凸凹感,具有独特的美感。据清晚期《本草纲目拾遗》卷六中记载,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擦研敷之即愈”。可见,茶膏一年四季诸种欠安可医,既可内服还可外用,方便快捷,可谓帝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中精品,一剂茶即为特色的养身良药。”在文章傅先生提及的“核桃大小元黑茶焦”(普洱茶膏)同我们讨论的茶条压制成的茶饼“越陈越香”无关联,唐先生擅长写美食,但毕竟不是茶叶专家或者茶史专家,他文章的表达和描述显然也不是为了认证“越陈越香”这一后人吵来吵去的观点。任何一个说法,均有历史根源,就像《茶经》的成书一样,也是陆羽建基于前人的知识经验累积之上的。另外,对唐鲁孙的身份,世间讲他自幼出入宫廷,这是道听途说,其父只是八旗世家子弟,珍妃作为光绪帝的妃子在唐鲁孙1907出生前的1900年被投井了,1907年才出生的他如何走凭啥子理由可以自幼出入宫廷?可以想见很多时候有些应该是上辈人的口述故事,唐先生的《谈喝茶》一文也不能说明他是最早提出“越陈越香”这四个字的,喝茶人,要淡定,要有修养,我是有工作要做的,不是很闲,回复晚了,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