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三重境界(喝茶的三个境界)

粤湘源 12 0



  境界,是一种内心态度和自身修养。而修养是日常生活里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取向,与一个有修养的人交往,清清然如沐春风;施施然淡定从容,即便不能深交,也不会感到疲累,更无须提防。

喝茶的三重境界(喝茶的三个境界)

  佛家的修行,有个三重境界之说,谓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此说是相当富于哲理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淡泊的过程,如同人在世界上走一个来回的规律,幼年、中年、老年,到最后又化作尘埃,回归自然。苏大胡子曾说过“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他是个在现实里悟道的文人,喝茶、参禅,都是他抗拒现实磨难的方式,因此在他来说,茶里有禅,禅中亦有茶,于不知不觉里,印证了佛家说的这三个境界,可见,佛,一直在世人心中。

  今有好事者,将佛家这三重境界套用在了茶上,说道喝茶也该有三个境界,看了虽有些牵强附会、东施效颦之嫌,也还值得玩味。

  而将茶分境界的,还真不是今人,古人早已有之,自唐陆羽《茶经》盛行之后,茶迅速在上层社会中普及并进一步升华,从开始单纯的追求茶、茶味、水、器等,逐渐也开始追求喝茶的意境。概括起来有“六境、三得”之说。

  六境指的是: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修养。这个六境呢,虽然也好,然而总还是着于痕迹了。

  三得值得是:一得趣;二得神;三得味。这三得要比六境高明得多,说的很形象,假如对茶没有兴趣,那还谈什么喜欢?因为喜欢,因为有趣,自然得其精神,最后一个“味”字,便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地了,味是真味,是个中三味,从而达到“悟道”。

  得趣,好比佛家的“看山是山”的境界。喝茶要动用起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还得要通过茶叶的色、香、形的鉴赏,这般风雅的学习,自然有情有趣,兴趣所到,自然也勤勉好学,要是再遇上一群同趣的雅人,岂不是神仙似的感受?

  得神,也有一比,那便是佛家的“看山不是山”的境界。《神农食经》有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意思就是喝茶能令人精力充沛、精神愉悦。此时,喝茶已不是以茶为主,追求的已经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内心渐渐空明起来,变得自信而含蓄,自身也达到了一定的修养,当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在得到这样的精神升华之后,看任何事物已经和之前的见解大大不同,这茶岂能还是当初的茶?

  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这是一种让人学不来的风雅,不是心中有大天地的人,装不下这么多的趣事。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这是一种淡泊,淡泊到与世无争,心随流水,对世间俗物已无分毫牵挂;身与风云闲,没有了欲,那里还有什么求?佛教人通过静思,锻炼智慧,把心中无用的贪、欲、气、利等等都放下,在平凡的小事中去感悟大道至理。茶道亦是如此,在喝茶里悟道,透过世间万千的茶品,看到心中的原本之茶。从云山雾罩的茶味里,喝到茶的本来真味,茶,只是茶,它既不是佛,也不是道,它还是原来的茶,只是一片自然的叶子。

  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世界,有道是: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人已经和自然融合在一个清明的空间,这样的人生,哪里还会有烦恼?

标签: #境界 #修养 #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