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城市,找一间茶室,从黄昏坐到日落

粤湘源 13 0



  /

在不同的城市,找一间茶室,从黄昏坐到日落

  在结束一天的繁忙之后,最渴望的,是一盏茶的纯粹。

  秋日渐凉,穿上厚厚的外套,去大街小巷里慢悠悠地搜寻一间温暖的茶室,即便是在陌生的城市,也可以寻到熟悉的茶味。

  怀揣着这样的热忱,今天我们来看看各个城市,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茶室呢。

  /

  成都

  “无预约不相见的茶室”

  四川是个很“巴适”的慢节奏城市,吃茶吹水,慢炖火锅,茶文化和这个城市的气质融合得十分巧妙。

  在这个城市里,有一间有个性的茶室,名为“和壹茶涧”。在成都这个小资味道十足的城市,这间茶室,算是爱茶之人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这间茶室躲在城市中心的小街道里,闹中取静。门口很是宽阔,白色鹅卵石铺在地上,岩石其间罗列,很有点禅意的味道。

  原木和纯白,构成了整个店面的主色彩。绿色的蔓藤和鲜艳的花朵从二楼探下来,半遮着纯白色的招牌,别有一番风味。

  黄昏日头落尽之前,敲进茶室,看见门前挂着一个牌子:没有预约恕不接待——竟是拒客的意思。

  茶室的主人是四川的茶艺大师,之所以在这个地方开一间“无预约不相见”的茶室,就是想和朋友们有一个落脚喝茶的安静之所,找到值得品味的好茶。

  据说茶室主人私藏着许多陈年好茶,加上精湛熟练的茶艺,一泡八九分的茶叶能达到十足的好喝。引来送往的茶客也都是相熟的好友,懂茶,也爱茶。

  对茶室主人来说,经营这间茶室与其说是一份事业,倒不如说是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有“无预约不相见”这样的slogan,倒也和这个城市的调性相符,“巴适得板”。

  /

  台北

  紫藤庐

  台湾作家龙应台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在紫藤庐和星巴克之间》,她说台北市有五十八家星巴克,却只有一个紫藤庐。

  紫藤庐是一幢有九十年历史的日式建筑,在这近百年中,换了好几重身份。

  它曾是日本人兴建的总督府官舍,是蒋介石高官的住家,也是反蒋的“落魄江湖者的栖身所”,自由知识分子如殷海光、李敖、陈鼓应都曾在此出入,九十年代时它是年轻时的李安取景《饮食男女》之地。

  现在,它是一个茶馆,名叫紫藤庐。

  紫藤庐没有招牌,从外面看只是一个寻常的自家院子,浓荫遮蔽,院落寂静,不受外界影响。

  一跨进油漆斑驳的大门,有一种时光凝滞的错觉,日光移动得很缓慢,唯有茶香在空气里痛快地游走。

  接近正午时人还比较少,会有稀稀拉拉几个茶客坐在靠窗的桌边看书品茶,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紫藤架。

  室内大厅是满室的名人字画和日式插花,除了大厅的旧木桌椅,还有隔开了不同茶席的榻榻米。

  一小顿定食之后,主人端上茶器,开始品茶,茶器都是上等的良品,打听一番,竟然还是些有历史渊源的器皿。

  茶亦有各式各样的,多以台湾当地的高山茶为主。

  战乱年代时,紫藤庐是文人斗士们的避风港,和平年代时,紫藤庐是艺术家、作家的聚集地。

  一盘茶点,一壶清茶,把前后这近百年的时光连接在一起,吸引着更多的茶客慕名而来。

  /

  杭州

  对白·风敲竹

  杭州是一个很雅致温柔的城市,连带着这里的茶室,也有着同样的气质。

  沿着下满觉陇路往上走,找到 48 号门号后从右边的巷子拐进去,走着走着眼前忽然出现一大片茶园,抬头看见“对白茶舍”在半山腰。

  木结构的大房子,房子背后有一片竹林,风吹过的时候婆娑作响——“对白·风敲竹”的名字由此而来。

  走进屋内,阳光铺满,心情立刻愉悦了起来。力求通透的阳光房,安静舒适的榻榻米空间,秋天的时候坐在窗边,伸手还能触摸到桂花树的枝桠。

  在对白茶舍喝茶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看茶、取茶、选茶具……每个步骤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

  比起嘈杂的网红圣地和地标性的城市打卡,当我们在一座城市的地道茶馆中,从黄昏坐到日落,城市体验或许会更加真实,更加幸福。

标签: #茶室 #城市 #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