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所钟,在于一壶,德钟壶——邵大亨

粤湘源 12 0



  德清俭素,儒雅中和胡付照与壶有缘之人,若有缘遇见此尊宝器,定能心生正气,肃起恭敬之心。

德之所钟,在于一壶,德钟壶——邵大亨

  ——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据以钟德记之。钟者,乐器也,礼乐为用,钟音之器为王礼颂。颂之以德,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为而不恃,后以颂之。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器喻大方无隅,形隐无名,善始且善成,视之,和之至也。尊道贵德,是以颂德。儒道皆大乘,帝王者,外儒内道,为器所记,喻方圆,刚柔济。

  德钟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光素造型砂壶中的佳器之一,其技艺手法可谓达传统紫砂技艺之巅峰。

  邵大亨 德钟

  2010年嘉德秋拍以481.60万成交

  清·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邵大亨画像

  邵大亨生逢清代动荡时期,清嘉庆间(1796-1861)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视作紫砂艺史上杰出的里程碑。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

  邵性格孤傲,清介正直,非到其困乏时,虽一壶千金亦不可得。清朝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有邑令欲得之(大亨壶),购选泥色招入署,啖以重利,留之经旬,大亨故作劣者以应,令怒而杖之,亦不吽暴也。”大亨坚贞不屈的可贵性格可见一斑,而其性格在其作品中亦可窥见如德钟壶。

  说起这德钟壶,江湖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清朝一位苏州知府喜欢收藏紫砂壶,对自己拥有的大亨壶更是视为珍宝,不料被丫鬟不小心打坏。知府一怒之下要丫鬟用命赔壶。邵大亨闻讯赶忙挑了十几把自己做的壶送到府上。他对知府说,你随便挑一把,我代替丫鬟赔偿。知府非常高兴,就挑了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壶,放了丫鬟。知府与邵大亨商量,能否把余下的壶都卖给他。邵大亨没说话,用那根挑壶的扁担一扫,十几把壶顿时就化成碎片。知府非常心疼,问邵大亨为何宁可砸了也不卖给他。邵大亨说,如果这么多壶在你手里碎了,不知道又要死多少条人命。

  邵大亨所制的德钟壶有3种款式:

  款式一 水平流款

  《荆溪紫砂器》著录邵大亨德钟壶

  款式二 直流款

  顾景舟收藏的大亨德钟壶

  壶盖已经破裂,由搭钉扣合

  款式三 水平流高德钟

  顾景舟配盖的大亨高德钟壶

  大亨德钟壶3种款式,和而不同,主要是高矮、壶流等细节方面的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撼人心魄,匠心独运。我们再来看一下,德钟壶的细节特征。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

  壶纽,与器身形似,直流、耳型鋬,有清正直谏君子之风度。

  壶肩,线条圆转,过度极其自然,鋬流根部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呈疏朗大气之韵。

  壶口,之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而盖上的一条细线作为装饰,真正神来之笔,其厚薄、宽窄、位置均是恰到好处。

  壶嘴,壶把舒曲自然,壶身直而且不瘪微鼓,是紫砂直壶身筒中极为精湛的变现,以此达到视觉上最佳的效果。

  壶底,如玉碧天成,形制极好,细部之壶嘴挺而润,处理干净利落,真正做到在极佳的审美上兼有极强的实用性。

  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说:“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因此,“德钟壶”实际上亦是邵大亨艺术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证明,这把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器皿本身,深受世人推崇。

  1998年11月徐秀棠大师的巨著《中国紫砂》“毕智穷工的邵大亨”一章中,着意介绍了邵大亨的这把“钟德”壶,并对其作了精采的评价。天下事,无独有偶。鲍志强大师的弟子朱叶新的作品集中,也称这种壶为“钟德”壶。近几年出的一些书,都把这款壶叫做“德钟”壶。有意思的是壶名不同了,但对壶的评语,都和徐秀棠《中国紫砂》书上的评语相差无几。

  德钟壶,德清俭素,静静品鉴,正气自然心生,肃起恭敬之心。中华文化,以儒家为主流,修身立德,兼济天下。紫砂艺人以手抟器,心手相合,以器载道。德钟宝器,涵光华于朴厚,寄风雅于平常,乃谦谦君子之化身也。

标签: #紫砂 #大亨 #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