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女儿的嫁妆泥——“鲍青石瓢”背后的故事

粤湘源 12 0



  若时光可以如电影一般回放,我一定会让镜头定格在25年前,那时我刚结婚不久,母亲打电话叫我回家一趟,那个惠风和煦的清晨,母亲站在院落里捧出了她珍藏多年的一抔泥土......

我给女儿的嫁妆泥——“鲍青石瓢”背后的故事

  电话那端,鲍青大师和汲古斋斋主娓娓道来一段陈年往事,语气中充满着浓浓的不舍,似乎对斋主的这笔订单显得非常犹豫。

  红皮龙紫砂原矿

  那一抔土,母亲张红华珍藏了很久,从不轻易示人,那天慢慢揭开层层的包裹,岁月积淀下的泥料泛着她天然的红褐色亚光,她便是张红华大师送给女儿鲍青大师的特殊嫁妆——老红皮龙泥料。

  红皮龙泥料,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较多、透气性极强,一直被紫砂界视为珍贵的泥料。尤其在黄龙山4号井封矿之后,老红皮龙泥料在市场上极为罕见,仅存的老泥料都是在封矿之前挖掘保存下来的。母亲的几十公斤泥料,全部赠予女儿,这是一份无声的眷顾,老红皮龙泥料带着为母的款款深情和殷切嘱托,祝福女儿生活红润安康......

  左起勇禹愿、张红华(外婆)、鲍青(母亲)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转眼23载,鲍青大师的女儿勇禹愿(艺名大枝)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自幼在外婆身边长大,在鲍氏家族三代制壶人的熏陶下,从小就对紫砂有天然的亲近感,跟随母亲鲍青大师、父亲勇跃军大师学习制壶,学习正统学院派绘画后又跟随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顾跃鸣学习陶刻技法,丁酉年拜青年陶刻艺术家王翔为师,花信之年,一路刻苦,一路勤恪,多少个夜晚家人乘着微凉的晚风睡去,而她还在孤灯映璧下琢磨着今日父母亲教授的制壶技法,纯手工石瓢亦曲亦直,富有张力,制壶技艺繁复而讲求力道,在转盘上旋转拍打泥条使之成筒、用力要均,用含水率高且柔软泥料用手在泥凳上轻滚搓成壶嘴、再用通嘴尖刀在泥凳上滚,使之成管状,壶身、壶嘴、壶把过度自然、张弛有度、浑然一体......她反复在心里默念、手上操练,所做的每一把手工壶都由外婆亲自监督,容不得半点偷懒,技艺上也不能有一丝拖泥带水。岁月没有辜负一个痴情紫砂的女子,流淌在血脉里的匠心风韵让她在第一次参加河南养壶大赛时就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大枝的参赛作品“鲍青石瓢”在养壶大赛上一举成名。该壶由母亲鲍青大师在2017年独创设计,改变传统石瓢的壶口设计,将其扩大,方便茶叶进出,实用性更强。选料所用的正是母亲鲍青当年的嫁妆——老红皮龙。其实,20多年来,母亲鲍青一直舍不得用这份沉甸甸的嫁妆,她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让其大放异彩。如今女儿的制壶手艺已经如火纯青,她要像母亲张红华一样,把红皮龙料子送给自己的女儿,让她更好地传承制壶技艺,这是无声的嘱托、是真挚的祝愿,更是为母的深情,是一个家族对紫砂文化的坚守。对壶如对花,日日相见日日新,红皮龙的料子亲和力极强,越养越红润,堪称泡茶利器、历久弥新。

  居高声自远,为数不多的几把“鲍青石瓢”在养壶大赛上被订购一空。有些壶友抱憾而归。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前段时间,汲古斋线上迎来了一位资深壶友,想向汲古斋定制一把老红皮龙料子的“鲍青石瓢”。其实,对于私人定制,汲古斋是不愿轻易应允的,一则定制耗时长,二则选料极为费神。正当斋主犹豫之时,壶友道出了其中原委,这位壶友是大枝父亲勇跃军的老朋友,早年间曾请购他的紫砂摆件,一直非常珍爱,勇跃军大师的摆件深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堂的真传,如今他得知“鲍青石瓢”是其妻设计,其女纯手工制作的,更是动情,一定要定制一把私人收藏。斋主为诚所动,拨通了鲍青大师的电话,叙谈了整整20分钟。互联网这端,鲍青大师在讲老红皮龙背后的亲情故事,互联网那端,壶友在耐心等待,也许在轻抚着桌上的摆件,回味起时光河中唏嘘缱绻的往事......

  斋主汲志斌先生手拿勇禹愿制作的“鲍青石瓢”

  订单如约完成。烧成的红皮龙“鲍青石瓢”愈发红润,她小小的、灵动的、温润的红,牵连着鲍家三代制壶人独具风韵的心,与我,她是母亲爱子的情深意切,与你,我远方的壶友,她是灯下伴读的香茶一壶,愿皎洁夜空下,我亦能看见她浅笑盈盈......

  作者:壶中道人

  作品更多细节欣赏:

标签: #母亲 #鲍青大师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