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做壶的一系列工序;
手工成型的工艺方法,也称“泥片镶接法”,它又分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
一、“打身筒”即用矩车划出的泥条放在转盘上,围成壶身,将手垫入身筒,用“木拍子”轻打身筒,直到形成所需的外形,这种方法就叫“打身筒”。它主要合用于圆形器的制作,工艺流程为:(一)用“木搭子”将泥段拍打成厚薄平均的泥片和泥条;(二)用“矩车”划出壶体各部位圆形泥片;(三)用泥条围成壶身;(四)打身筒,先打底部,上好底片翻身,将多余泥浆刮净。然后拍打壶口部,与口尺寸配合好;
(五)用脂泥(是紫砂壶制作的粘接料,水分适中,匀和);(六)上口部满片,保持壶体中空及湿度,不使壶变形;(七)用“竹蔑只”规范壶身、壶腹、壶肩及壶底的弧度;(八)依壶的结构,用脂泥粘接口部、颈部及底部;(九)粘接结束后,用“复只”、“竹尖刀”将细部收拾整顿光洁;
(十)用“刮底石”加工壶底,使之匀整;(十一)用脂泥粘接壶盖弧形的底片,修整成预定的壶形;(十二)将壶盖翻身,用“勒只”收拾整顿光洁;(十三)用泥段做,捻成壶钮(的子),装在壶盖上并清理干净;(十四)用“通嘴刀”插入毛坯嘴中央,往返动弹形成壶嘴内壁,然后用手将毛坯弯曲成所需的壶嘴形;
(十五)将紫泥搓成有大小头的泥段,弯成所需的壶把;(十六)在壶身钻筛眼,并用脂泥粘接壶嘴;(十七)校正口、嘴、把,成三点一线,保持最高点三平;(十八)用“独果”等工具修整嘴孔,用“明针”刮光壶身、壶嘴、壶把等部位;(十九)用“矩车”划开壶口,用“鳑鮍刀”修整壶口,并与壶盖相吻合;(二十)用“竹拍子”刮光、刮清壶体内部泥迹,使其干净光整;(二一)壶体基本完成后,可在壶底、壶盖、把梢下盖上制作作者的印章,壶底用“顶柱”支撑,印章对准壶底中央位置,用“木榔头”轻小扣击,使印文清楚可见,深浅一致。至此,一把形状园、稳、匀、正德光货圆形壶式制作结束,待其天然干燥后,便可入窑烧成。圆形壶制作常用工具有:木搭子、木拍子(竹拍子)、尖刀、鳑鮍刀、独果、矩车、竹蔑子、线梗、,木榔头、明针、转盘(辘轳)等。二“镶身筒”成型工序为紫砂工艺所独占,它主要合用于方器或其他几何平面形的器物,成型工艺流程为:
首先把厚薄平均的泥片和泥浆,用样板裁制好做壶底、壶盖、壶口、壶墙所需的泥片,开始镶接身筒逐成壶体,用工具规整挺刮,钻嘴孔,然后用样板裁制出壶把、壶嘴、壶钮,并规整挺刮,用脂泥之一粘接在壶体、壶盖上,并精工细整,使全器线面做到光、挺、匀,上制作者印章。这样一件线面挺刮、匀称,轮廓分明的方器壶制作结束,让其天然干燥,即可入窑烧成。“镶身筒”成型法制作常用工具有:以样板确定壶身、壶盖、壶嘴、壶钮的标准,及竹拍子、勒只、尖刀、鳑鮍刀等。
那有推墙刮底否作为全手工判断的依据呢?
答案是,不能。
因为全手、半手,甚至现在有的手拉胚壶机车壶都会进行推墙刮底。
所以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判断的参考,但是不绝对。
细说紫砂工艺推墙刮底
推墙刮底是紫砂壶制成中的一步传统工序。
从大彬时代开始延续至今。
其中墙指的是壶内壁,底就是壶的底部。
推墙刮底
▲工序 注:推墙刮底的工具
推墙刮底的目的,是为了刮掉壶底的接片残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刮掉内壶壁上不均匀的收缩纹。
主要还是为了清洁壶内壁和壶底,使内部显得更规整些。
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干净,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则用力过度会将身筒顶的变形。
这也是看一把壶工艺细节得地方。
所以我们经常能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见到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大家也称之为「太阳线」
▲太阳线
紫砂的成型技法不仅外观上给人线条流畅、优美、比例协调的感受,打开壶盖里面也是清清楚楚、干净利落。
所以看似简单的推墙刮底也是体现艺人水平的指标之一,
这也是看一把壶工艺细节得地方。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已经对推墙刮底有了一个了解,所以把太阳线作为全手工壶的判断依据是不正确的。
判断一把壶是否全手还是要看这把壶最初的成型方式上来判断。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段泥 寿珍掇球壶
END
纯色紫砂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深耕、死磕、专注传统紫砂工艺作品和分享紫砂文化的全网交流平台,来自美丽的文化名城江苏宜兴。